回應:作為更新中國文化的基督教信仰

陳韻琳            

 

一、關於這篇文章所指稱的文化的範疇

文化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可以用此概念來談宗教,談思維,談藝術,談 生活方式,談傳統…因此談及文化,還需要界定,是談哪一個角度的文化。 而我在此篇文章中所指稱的文化,是指的「理性思維」的概念,又可分為「 理論思維」(譬如說:什麼是公義?就是理論思維),制度思維(譬如說, 用什麼制度,最能符合正義的社會?所以又可稱做社會倫理)與實踐思維( 譬如說,我要如何做,才能符合公義的原則?所以又可稱做個人倫理)。也 有人思維改以大家較耳熟能詳的概念:理性,因此有理論理性,程序理性與 實踐理性三種。不管是用哪一種名詞,所指稱的意涵均為類似的。

二、中國思維模式的困境

中國文化體系造成的思維模式,偏重實踐理性,也就是個人的倫理道德規範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文化中非常強調「由內聖到外王」,也就是格物致知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理想,造成有些問題需要由制度(程序理性)著手 的,卻變成是由個人性的倫理道德來批判或建立。又因為中國思維模式中, 對於理論思維的欠缺(這不僅是因為哲學思想體系的建構很薄弱,也是因為 盡心知命知天的「天人合一」,基本上是相當自由心證的,所以會造成探討 理論理性時,立刻出現嬉笑怒罵式的,或相對論式的結局。

在蘇友瑞先生的回應文中,認為需由基督教信仰來更新中國文化。

這立論,是否是唯一的出路?談到這裡,必須先想,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譬如強化制度,或按新馬克斯主義的藝術論觀點來更新中國文化。

三、制度與思維模式

好好訂立制度,是否會解決中國社會的困境?

友瑞兄提到韋伯研究社會學提出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關係」來做旁證 。今天韋伯的貢獻不是提出因果論,而是提出制度之外,有一跟傳統思維密 切相關的隱性因子,雖然隱藏,但是不解決,制度就不會成功。

資本主義需要積蓄投資。當思維模式停留在「當將財產分享,這世界是寄居 的,人應盼望天上的家鄉。」就不可能產生資本主義制度。而新教將此思維 模式轉成,「富有的人可以據此證明他蒙受上帝的恩寵」,就讓成就資本主 義的關鍵點順利轉化成功。

基督教信仰中,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有,一方面要人好好經營人生,榮耀上帝 ,一方面要人記得人生短暫,死亡之後尚有永恆。這兩種觀點應當是平衡發 展的,單取前者,就會造成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腐敗的結果─窮困者不蒙上帝 恩寵,不能榮耀上帝,所以只能自食惡果。單取後者,就造成清教徒的生活 ,扼殺人生中許多美好的事物,包括知識,包括藝術美感,對世界的禮讚等 等。

新教倫理促成資本主義發展,有可能是因為資本主義已是擋不住的趨勢,不 得不將重點轉移,其轉移下的不平衡觀點,也造成後來資本主義的禍害…, 但不管怎樣,這件事證明了僅只將良好制度從國外引進,不管這制度背後, 是否有與「理性思維」互衝的地方,是不可能成功的。

除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外,還可以引的旁證是:歐洲在啟蒙時代,曾接受 中國的儒家思想,但因為其基礎是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基督教思想,這基礎並 沒有被放棄,所以儒家思想到歐洲後,很離奇的被取其精華去其糟泊,促成 現代化發展。而中國自發展民主以來,雖不斷引進制度,卻一直在地域,派 系,法的沒有尊嚴,只講理念不談程序,以個人倫理來看待屬於制度的問題 ,以及公共領域的不彰方面,都一再成為困難。這真的只是政府無能?還是 人民某種思維模式,會不自覺的默許這種困境繼續?

四、藝術,教育與思維模式

  那麼,有沒有辦法從教育,藝術方面,來解決中國文化思維中的困境? 新馬克斯的阿多諾,班傑明都很重視藝術,認為藝術是後現代社會的出路。 這觀點其實並不稀奇,早在五四,王國維就提出以美學取代宗教的說法。但 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關於藝術,有兩個困難無法突破。

第一:藝術最高境界是呈現,揭露。對於後現代社會,藝術將人與自然與社 會的高度疏離,焦慮,張力,呈現的再清楚不過,或者就用嬉笑怒罵的嘲諷 來面對,或者用反抗式的大眾文化來呈現。但是,藝術的功能不在「指出答 案」。

但是我們中國的思維模式中,卻是欠缺「理論理性」,也就是從來不重視「 公義是什麼?」「標準從哪裡來?」這一類的話題。要不就以倫理來直接規 範,要不就是走向溢出規範,在邊緣游離的禪與道。而禪與道,是最反抗標 準答案的。我們可以說,中國文化是徹頭徹尾唯心自由心證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視後現代風格的藝術為「解答」嗎?如果,僅止於 呈現,揭露,諷刺,反抗,對於早就很自由心證的思維模式,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認為,對中國而言,根本就是要讓藝術回到藝術裡,去「呈現與揭 露」,不要妄想用藝術取代宗教。

更何況,藝術還有第二種困境,就是關於美的標準,素來就沒有定准過。

至於中國素來習慣的,用教育來解決一切困境,包括民主包括法治…,其實 大家都有目共睹,教育本身正是問題淵藪。有人怪聯考惡習。但私下問問, 高職總是沒有優秀學生主動進入,多元化教育總是成效不彰。真的只是因為 政府無能?還是在中國人思維模式中,對「士」(知識份子)無藥可救的高 度重視的結果,導致大部份學生家長都成為共犯?

五、中國思維模式中需要的更新內容

中國思維模式中,長久以來就一直是相對而自由心證的,完全以倫理規範來 制約。倫理規範,又以人際互動最明顯可見。所以才會有三綱五常。目前三 綱五常已經瓦解,但是長期以來,由「身」到「家」到「國」(而國又是種 族的延伸,至於現在「國」的概念,其實是非常晚(約在清末)才出現的概 念),所以很自然的,人際互動限於家與族,這是自我的延伸,至於家族之 外的人際互動,根本是沒有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在家族內,常因倫理規 範沒有自我,(譬如年輕人在長輩面前沒有自我,女人在男人面前沒有自我 ……)至於家族之外,就是一盤散沙。因此以地域為主的派系才易於生成難 以解散。

此外,中國人在內聖外王的性善體系下,本質上就不相信人不可能成聖,人 是非常有限需要制衡的。所以對「罪」這字就有莫名的排斥感。因此,基本 上對於「制度的目的是要防制為政掌權者的罪惡的本質」,甚至是防範「為 父為母罪惡的本質」,是根本不存在於思維模式中的。當然,就連帶的不能 接受,人死後根本不能成為神,祖先與父母沒有偉大到要向對神一般的尊重 等等這類想法。

還有就是因為「天人合一」體系中,「法」的生成不是一種客觀自主的存在 (按哲學體系來說,就是「法」不是一種存有),也就連帶影響,法治在中 國很難生根,不僅政府不會讓法逾越自身權限,連一般百姓也懶得守法。

所以中國非常需要另一種思維模式來更新其體質。這思維模式中,必須包含 進「人的有限與有罪不能成聖」「相對世間之上,有一絕對的存在」「絕對 的存在不只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天,還要是一個能解釋創生,苦難 ,並能與人互動使人獲得拯救的神格神。唯有這樣,才能讓「程序理性」( 制度)之上有其法理,個人倫理之上有其社會性的倫理實踐。

六、範例──一種奇怪的制衡

遠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基督教所源出的猶太國家,就發展出一種制衡制 度。三足鼎立中,其中一角是君王統領天下,另一角是祭司透過宗教來帶領 百姓制衡君王,第三角是先知系統,他走出宗教傳統,呼籲人不要被儀式麻 弊,回到宗教內在最心靈的誠實。最特別的是先知,他不只罵君王,也罵祭 司。理由是,人人都有罪。而先知是絕對沒有宗教勢力與政治勢力的第三種 制衡力量。他自己經常披麻蒙灰,以表示與百姓共同承擔罪責。

所以當時有一種全國性的「贖罪日」,祭司要先為自己,然後為全國贖罪。

若仔細研究中國古代典籍,會發現最早期中國的祭祀禮儀中,的確模模糊糊 有「天」的獨特絕對超越客觀的存在的概念,只是很可惜後來被儒家思想掩 蓋掉了。可見,人人有罪要贖罪,在人之上有上帝對中國而言,不是完完全 全不可能的概念。研究中國古代典籍,難免會接受一定有某種「普遍啟示」 存在的神秘想法。

至於中古時期教會史的混亂,有蠻大一部份原因是「先知」系統的消亡,直 到馬丁路德改教,回到信仰本質,人人在神前平等,才開始重返「三角制衡 」的思維模式。說馬丁路德有功於民主,跟新教倫理一樣,是從根本改變了 「思維模式」。而很明顯的,這種思維模式也帶出「社會正義」的概念,要 求從制度從法律上不斷修正,以達到人人平等的概念。而民主制度跟資本主 義之間一直有張力,從思想史上來看,正是對新教倫理的一種制衡。

七、地球村時代,是否仍需要探討中國文化?

根據社會學家Guy S. Alitto研究文化,說很明顯的,隨著現代化過程會 出現文化守成主義,這文化守成主義將一直存在,作為現代化過程中對一切 負面作用的一種抗拒。文化守成主義,基本上,會有如下的一些徵兆─

1.重心靈重內在  2.重精神靈界神秘主義  3.與大自然認同渾然一體 
4.反理性重直覺  5.反組織科層專業分工  6.重道德情操 7.重價值意義 
8.懷舊溯古  9.人本人道  10.文化的  11.自由心證主觀的 
12. 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

這種文化守成主義會很弔詭的跟現代化過程又緊密依附又抗拒性的存在。這 可以部份解釋何以佛學近十年間突然大幅興盛,新時代運動也快速傳遞的原 因。新時代運動雖說是一個企圖除去國家種族意識的宗教,但從西方新時代 以耶穌為主,東方新時代以佛為主,仍可看出,文化守成主義還是有著民族 主義的內涵,是不易消失的。所以新時代在美國是「基督教的佛教化」,在 台灣是「佛教的基督教化」。

但是,無論如何,佛與新時代,都已經參雜進相對主義,與人是無限的的概 念,這對已經嚴重被相對主義,人是無限的的思維模式困擾的中國而言,是 很糟糕的結果。加上新時代與佛又特重個人倫理靜心養性,對以匱乏社會正 義的中國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反而是大陸,因著六四天安門,造成部份知識份子專心研究基督教信仰更新 中國文化的可能性。若是真的最終做到更新思維模式,說不一定更是一條出 路。

我也知道在後結構後現代社會,還在談「尋找絕對」,是件多麼不合潮流的 事。但是,過去「將意識型態當成絕對」造成浩劫,並不表示尋找絕對就是 全盤錯誤。「如何認識絕對」的方法論大幅修正,也不表示「必定有絕對」 的觀點從此不合法。後結構後現代固然成功的批判意識型態,但它自身也需 要被批判。

所以我對以基督教信仰更新中國文化,也持相當程度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