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徒叔叔 Part I
|
|
<一>關於作者
作者簡介-安.泰勒Anne Tyler 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19歲時從杜克大學畢業,之後在芝加哥大學研讀俄國研究。她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小說家,卻出了名的低調,不演講、不教課、不巡迴簽名、甚少接受採訪。一九八八年,以她的第11本書《生命課程》(Breathing Lessons) 獲1988年的普立茲獎;第十部小說《意外的旅客》( The Accidental Tourist )曾改編為膾炙人口的電影,由威廉‧赫特主演。安.泰勒Anne Tyler 擅長書寫家的主題,描繪日常生活功夫一流,瑣碎的絮叨堆疊出後勁十足的情感張力。她整理了人生裡散落的小小悲傷,然後重說一遍,我們聽了之後,也覺得好多了。她另外著有《補綴的星球》、《歲月之梯》等書。安.泰勒也是美國藝文學會的一員,目前住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而聖徒叔叔這本書就是以巴爾的摩市為背景。 < 二>文本:(P17~P177) 人物介紹
碧:貝羅德家的女主人。這家人覺得他們的人生好的不得了,這調子就是她訂下來的。 小街上最美滿的貝羅德家。 他們覺得人生好的不得了。 那是在巴爾的摩市的一條短短的小街。在那裏,沒有誰不認識誰。八號住著貝德羅一家人,是小街上最美滿的人家。和樂融融的這家人有一個特長,他們覺得人生好的不得了。這家的女主人碧,她就覺得她的婚姻美滿無比,她住的房子一踏進去就覺得幸福快樂,生的孩子也都長得漂亮、性子好、人見人愛。就算遇到倒楣的事,碧一概能眼珠子一轉,見人所未見,幽默以對。就算長子丹尼居然高中畢業就進了郵局做事,甚至娶了帶著前夫兩個孩子的露西,碧也能驚訝之餘,一眨眼就開心起來,她說 ,可以把這些孩子搭起來,組一支自己家的球隊。貝羅德家有一項傳統,喜慶節日總少不了拿手私房菜就:法式冷盤。沒有法式冷盤,就不像貝德羅家!他們對自家的這一傳統,私心裡可是得意的很。 哥哥丹尼自殺,一夕變味的家庭。 十七歲的伊恩,是貝德羅家的么兒。嫂嫂露西嫁給丹尼七個月後就生下一女娃。伊恩和姊姊都心裡有數,這女娃兒不是丹尼的。 伊恩為了賺點零用錢,有時會答應嫂嫂露西去幫忙看孩子,讓露西可以出門。待露西回來了,一定是興高采烈,笑容燦爛。有一次,露西回來,身上換了件象牙白針織質料連身裙,笑得很開心。伊恩湊著心裡的疑惑,懷疑露西出去是和人幽會。但這懷疑,也只是醞釀在他心裡。 直到有天晚上,原本和女朋友約好當晚帶著保險套去破童子功的伊恩,卻臨時被奉派去幫露西看小孩。只是過了講好的時間,露西還沒回來。惱怒的伊恩本來就對帶著孩子嫁給哥哥的露西沒甚麼好感,他懷疑露西婚後生下的這個孩子,不是哥哥的。懷疑露西出門其實是去幽會。而當晚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喝的微醺的哥哥丹尼回來,發現太太不在家,只看到滿面怒容的弟弟。 氣炸的伊恩,在當天晚上丹尼載他回家時,拋給丹尼一個炸彈 : 他的太太有外遇。 那天晚上,伊恩沒有失去童貞,卻失去了哥哥。哥哥踩足馬力,把車撞到牆上身亡。聽到巨響的伊恩僵住了,這個禍是他闖的,他知道他生命裡的一切,再也不會一樣了。 露西深刻體會:人生沒有甚麼是你可以認定這樣不會變的。 露西的婚姻多經波折,三個孩子中的前兩個是和前夫生的。打離婚官司時,和已婚律師在一起,後律師回到太太身邊,露西又回到孑然一身的狀態,卻要獨立撫養兩個孩子。之後她認識了丹尼,整個人又好像活過來,丹尼帶給露西新的生命。結婚那一天,她說那是他們全家人的結婚日,還從她的新娘捧花,摘了一朵小小的粉紅玫瑰,分給老大艾嘉莎。 失去丹尼後,露西整個人也像是凋萎了。她鎮日精神恍惚,晨昏顛倒。有時孩子們覺得她們的媽媽似乎沒有在她那一張臉後面。以前露西可以單獨出門,現在不管到哪,都要帶著三個孩子。陷入經濟困頓的她跟艾嘉莎說,我們是在現實世界,需要面對現實。原本遇到丹尼,重獲新生的露西,因為丹尼的突然死亡,深刻體會到 : 『人生啊 ! 沒甚麼是你可以認定這樣以後就不會變的。』 露西不得不打起精神找工作,為此,她認識了已婚的打字機行的老闆。 打字機行老闆對她大獻殷勤,這又燃起了露西的希望。但沒想到跟之前的已婚律師一樣,他又回到自己的太太身邊。『怎麼別人就是有辦法抓住手裡的東西不會不見,我是不是有甚麼一直沒做對?』感情、工作都沒著落,再度陷入絕望的露西抱怨著,並豁著可樂吃安眠藥。 嫂嫂露西服安眠藥過量。天啊 ! 可不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 身為老大的艾嘉莎,則不得不接手了媽媽的工作,她雖然才六歲,卻已經歷了媽媽命運多舛的人生,這使她顯得較為早熟、防衛,卻有不屈不撓的氣勢。伊恩則像他生物課所觀察的變形蟲,把丹尼已死的事,全包在自己裡面。他知道,這一件事會一直檔在他的路上,陰森、冷硬,他一開心,就會出現。 除了他的女朋友,沒有人知道丹尼出事前,他們兄弟倆之間的對話。家人都以為丹尼是死於酒駕車禍。有時甚至伊恩自己也會困惑丹尼是不是自殺的。在丹尼出事的那晚,露西跟女同事出門,車子真的是拋錨了,在高速公路上,所以過了講好的時間還沒回來。而伊恩後來也才知道,他幫露西看小孩,露西出門回來後的新衣服,其實是她偷來的。 伊恩上了桑能學院,他的女友常去宿舍找他,晚上兩人就擠在一張床上。有一天在宿舍,他接到媽媽的電話,露西服安眠藥過量死了。「天啊! 就為了一句脫口而出的話,我這代價到底要付到甚麼時候。…可不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 純潔、重生的感覺 在露西的葬禮上,平常對祈禱聽而不聞的伊恩,第一次急著要聽清楚牧師的祈禱詞。伊恩聽到『求主的慈悲,像醫治的膏油,傾倒入他們的心靈。』伊恩回味著這句話。這膏油,除了醫治悲傷,也可以治療內疚嗎?也可以治療一時衝動、鑄下無法挽回的大錯 、長存不去的椎心刺痛嗎? 在眾人齊唱「求主與我同住」時,伊恩的心好像都被掏空了,他變得像小嬰兒般柔軟、純潔、溫順。也可以說是重生。 但接下來的日子,他仍是在許多的罪咎與惶惑不安中度過,為了幫忙照顧三個孩子,他常家裡學校兩頭忙。 也仍常和女友擠一張床。甚至滿腦子都是床上的事。有一次,女友的經期還沒乾淨,辦完事,他不得不洗床單。他看著泛著粉紅的水,覺得自己好衰敗蒼桑,覺得自己好討厭,根本就是沒救的罪人。 1967年, 十九歲的伊恩走進再新教會,做了贖罪的決定。 由於媽媽的風濕越來越嚴重,身體愈來愈差,卻要照顧三個露西留下的孩子,他們一直在尋找孩子的親人卻不可得,退休的爸爸在家事上幾乎又幫不上忙。伊恩常回去幫忙家裡照顧孩子。那一年的感恩節大餐也是草草了事,沒有了法式冷盤,火雞沒塞餡料,派餅是外面店裡買的。闔家團圓的氣氛不見了。 有一晚,伊恩去搬家公司打工後回家的路上,被寒冷黑夜中一間亮著柔和燈光的窗戶洩出來的唱詩歌聲所吸引,那歌聲,讓伊恩像是回到露西告別式那天,他所感受到的純潔、重生的感動。那是一間教會,有著奇怪的名字 – 再新教會。那教會的艾米特牧師是一位好瘦又蒼白的三十幾歲男人。 那天晚上,伊恩把壓在心中的困擾對牧師和盤托出。『你想我是得到原諒了嗎?』『 噯呀,當然沒有?』艾米特牧師答得很乾脆。伊恩張著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他再說 : 『我沒有得到原諒?』『嗯,沒有。』『不過….我想重要的不就是這個嗎? 』伊恩說: 『我以為上帝可以原諒一切。』『是這樣沒錯。』艾米特牧師說: 『但你不可以光是說,對不起,上帝。欸,這種話誰都會說!你要去彌補才行---具體、實際的彌補,依照我們教會的規矩,真的去做彌補。….耶穌記的人生在世有多艱難,…你沒辦法彌補的,祂就會幫忙。 但也唯有在你已經試過但沒辦法後,才會。』 他得到的答案是他必須負起照顧那三個孩子的責任,把他們養大。伊恩驚訝極了, 他現在還在讀大學,他才十八歲,他的未來,他父母對他的期望會全部打亂掉,那是一個荒唐瘋狂的建議,他說: 『你們信的是甚麼怪教。』艾米特牧師滿臉慈祥的說 : 『信的是贖罪和徹底原諒的教,信的是再給一次的機會。』伊恩接受了牧師的挑戰,決定大學中輟,找份木匠的工作。當他跟反對的父母談到他要暫時休學,照顧三個孩子,母親問他是不是去信了甚麼邪教。她說 : 『你們幾個孩子,我們都是用基督徒的標準在教的。但我們教會,從來不會要我們把我們原來過的日子給全丟掉。』 伊恩說他必須得到原諒,父親不解, 認為他才十九歲, 他會犯下甚麼滔天大罪,逼得他非得把他的生活連根拔起。愛米特牧師認為伊恩要把話說清楚,他說,有的時候,傷口要再撕開,才有辦法真正的癒合。當他對父母說出丹尼的自殺,以及那晚兄弟之間發生的事,父母只是靜靜坐著,呆呆地看他,沒有聲音。那一刻,伊恩想到信教這檔事,真的是有冷硬,不近人情的地方。那一刻,他覺得特別的孤單,他覺得留在他身後的世界,全碎的一蹋糊塗。他把花花公子雜誌丟到字紙簍,看到室友寄來的明信片上說日子無聊,沒有伊恩和他女友在房間另一頭靜靜地搞七捻三….他的心頭一驚,明信片落在地上。他知道,他的一切,都要從頭來過,從最低最低的地方開始,看他能到多低,就要多低。其實,這樣他反而安心。 那天晚上,他夢到丹尼。兄弟倆抬著一箱一噸重的書下樓,丹尼說 : 『我幫你。』那晚,他慢慢放鬆下來,他把全身的重量靠在上帝身上,滿懷信賴,十分平靜。就這樣,無意間走入「再新教會」的伊恩,在那裏得到了依靠,轉身就成為了一名聖徒。連他父母、女朋友、同學、同事都受不了的聖徒。 <三>問題討論
1、書中重要的家庭貝羅德家,這家人覺得他們的人生好的不得了。請你從 P7~P43 找出這個家庭人物特色的描述及歡樂的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