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角度新聞台  痞角度部落格
標題/「從缺影展」(下)在世紀之末創新世紀的台灣16mm影片    留言時間/Sun Jul 25 23:31:08 2004
 

「從缺影展」(下)在世紀之末創新世紀的台灣16mm影片

686



  1999年10月,6位年輕導演,以「從缺影展」的模式,舉辦了第一屆「純16影展」。2000年2月底,原來的6部影片再加上2部新片,同樣的影展又辦了一次,並且在今年年初其中幾部影片還出了錄影帶上市販售;就在此文刻正書寫之際,忽又聽聞今年「純16影展」又要在10月中開辦,看了一下片單,有幾部雖已上映過,但對第一屆而言,這次是全新的作品。

  這證明了台灣電影的年輕創作者,已經在向來由黑白兩道把持控制的電影界殺出了一條血路,進可攻退可守的16mm是他們最佳的利器、也是唯一的選擇。35mm的主流市場也許根本不看好這樣的影展有什麼前景(台灣戲院的放映機不接受16mm,要作商業放映還得先轉拷成35mm規格),但不可否認台灣16mm的氣候已成,並有愈滾愈大的趨勢。

  細數第一屆的「純16影展」,包括3部劇情片、2部紀錄片以及1部動畫,雖然我只看了其中三部,但其整體水平比之「從缺影展」可說提升不少:

  「三橘之戀」(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鴻鴻(閻鴻亞)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這是一部至今我所聽過受到最多人稱道喜愛,但其成就也最被扭曲的16mm電影,這一方面是由於劉季陵的傑出配樂增加不少觀賞好感,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由於此片到處參加國際影展,新聞曝光最多、導演知名度也最高所致。

  但事實上此片實在是被高估了:一個剛退伍的大男孩,在送披薩的工作中遇到了前女友,於是回頭與前女友重敘舊情,卻與前女友之「同居女友」陷入另一種曖昧的情感關係,形成一個有趣的「究竟誰愛誰」的問題。但是整部片不但承襲了台灣新電影以來的粗陋、剪接不乾淨等缺失,影像風格也十分混亂:在前女友公寓的室內戲可說是本片的美學重點,從隔間的牆洞、壁面漆以橘、藍二種鮮豔飽和的高反差顏色,可以看出導演對室內戲所要求符號承載的意義較多;但影片一拉到室外立刻就轉變成寫實調子,這種風格不統一(廣告的術語叫做「跳Tone」)在片中穿插所造成的突兀使得整部片在剪接上的粗陋更加明顯;更別說演員毫無說服力,這選角失敗的責任大半也得由導演來承擔。說得刻薄點,全片最大的創意僅止於片名,配樂則是唯一可稱道者,且正由於配樂過於傑出,反而脫離了影片而獨立,這也說明了影片本身的失敗。

  鴻鴻是詩人,也是舞台劇導演,曾經跟著楊德昌一起編劇拍了幾部片子。從此片的室內戲看得出他的舞台編導訓練紮實,數位影評人也特別稱頌此片的室內戲部份;我卻認為這個部份雖不乏可觀之處,但這本來就是鴻鴻的劇場專長,且電影畢竟不同於舞台劇,否則用攝影機的理由何在?如果全在室內拍攝可以把故事表達完整,拉到室外拍攝的目的又何在?一定是有什麼導演覺得只有用攝影機才能呈現出來的東西,否則直接去編一齣舞台劇,或者寫一首詩就好,何必拍電影?對此視而不見的評論顯然不夠真誠。

  我相信「三橘之戀」若改成舞台劇可能很棒(演員首先要換掉),但是電影語言他顯然還不夠純熟,才會出現這些缺失。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或德國新電影導演、鴻鴻自己也極為推崇的法斯賓達,也同樣都是左腦導演舞台劇、右腦導演電影的奇才,他們的電影幾乎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年鴻鴻又有新作「空中花園」,將在10月中舉辦的第二屆「純16影展」放映,上述的缺失是否改善讀者可以拭目以待。

  蕭菊貞的紀錄片「紅葉傳奇」所能牽扯出的題目非常龐大,不僅是此片的題材涉及台灣棒球運動的國族記憶再現,也涉及戰後台灣社會發展的城鄉差距論述;更且由於蕭是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從文化、歷史、社會、政治等各方面已然討論不完了,而紀錄片作為一種獨立於所有劇情片的影像形式,也有相當繁複且深入的面向可談。但這並不是說「紅葉傳奇」是一部具有多重意義、相當成功的紀錄片,而是當讀者最終想要了解此片之優劣如何時,評論者必須捫心自問是否兼顧一切重點而不至掛一漏萬。故本文不擬在此著墨,以免過於冗長、沒完沒了。

  魏德勝導演的「七月天」(About July)則是那年台灣電影的最大驚喜。男主角王恩詠在外型上酷似導演小魏,所以此片被解讀為導演的自傳式影片。全片敘述「成家」這個鄉村少年的啟蒙與成長,從他好賭的老爸被逼還賭債自殺開始,他被質押給黑道做賭場的看門小弟,這狀況非他所能自主,他的抗拒也微不足道,反而有點自迷於「不必讀書也能成大人物」的幻夢,開始認同他身處環境的人事物,學習幫中兄弟罵幹說狠話的嘴臉,也學習老大的舉止(以抽煙點煙的動作為象徵,這個動作不僅暗示他自此脫離了純真的少年時代,也成為他日後走上殺人放火不歸路同時引火上身的巧喻),同時拒斥身邊其他責他向善的勸說力量。當他沈迷到最高點,一日失風被捕時,領教到善的這邊使的手段一樣惡劣:警局中成家遭刑求一段,足以使任何一個善良少年從此完全反叛。

  從警局獲釋後,他獲得老大的提攜愛護,卻遭到幫中其他兄弟的嫉妒排擠。接著他開始更危險的探索:性的嘗試。結果令他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他帶青梅竹馬的小女友偷偷回到被抄之後空無一人的賭場,卻沒想到幫中兄弟回來撞見將女孩強暴。從頭到尾無辜的女孩被凌辱之後逃出,瘋狂忿怒地激打著成家,成家集愧疚、怨恨、屈辱於一心,至此也克制不住,反以暴力回施女孩身上,女孩身心不堪負荷只有逃離現場。但這種以強凌弱的罪惡快感與之前的愛慾矛盾互擊,形成一股無比的復仇意念,也完全斷絕了成家回頭之路。於是他抬了一桶汽油,以老大所教授的熟練的點煙動作,放火復仇……。

  片子至此嘎然而止,可是一個無法回頭的少年已然形成,這是此片給人最大的震撼。小魏讓我們見識到一個原本心無善惡的純真少年,如何在社會中各種善惡的暴力施展下被逼入黑暗的深淵。在迷熱得令人暈眩的七月天,人很容易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這種以少年輓歌為題材的電影,台灣影史上的經典自然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此片甚至在世界影史上都已成為經典,香港導演陳果的「香港製造」便可說是向其致敬之作(雖然他在後來的「去年煙花特別多」裡,讓少年古惑仔拿刀砍人如拈筷挾菜,簡直是對香港社會中的少年死心至極)。小魏竟能在這兩部電影之中殺出個名堂出來,實在是令人驚喜!

  除此之外,曾任萬仁「超級公民」編劇的鄭文堂的「明信片」,以原住民處境為題材。賴豐奇的紀錄片「角色──辛奇導演」則是帶領觀眾認識60、70年代台語片名導演辛奇,對於台語電影的輝煌歷史,實有註記之功,也可與蕭菊貞「紅葉傳奇」放在一起比對來看(蕭菊貞今年又有新作「銀簪子」,也是一部紀錄片,雖然拍攝對象是她的老兵父親,勇氣十足,但卻流於表面,十分可惜,此為後話,暫且不談)。林浩溥的「末日世界」雖只12分鐘,卻是台灣難得一見的黏土動畫片。

  第一屆「純16影展」在2度舉辦時才加入映演的尚有:吳文鍾的「梵谷的耳朵」以及黃銘正的「野麻雀」,均獲得不小的迴響。「梵谷的耳朵」甚至響到國外去,導演吳文鍾後來改名吳米森,去年拍出一部「起毛球了」,去年在金馬影展放映時,奧斯卡戲院最大的A廳全場爆滿一票難求,戲院還提供板凳給買站票的觀眾,竊以為是台灣至今最好看的16mm電影,也將於今年10月的第2屆「純16影展」再度上映,在此便不多言。

  第2屆「純16影展」除了吳米森的「起毛球了」之外,尚有陳若菲的「海角天涯」、「強迫曝光」、黃銘正的「城市飛行」、陳芯宜的「我叫阿銘啦」以及湯湘竹的「海有多深」。其中曾在誠品放映過的「我叫阿銘啦」以半紀錄片的方式呈現幾個遊民的生活,題材特殊,但失去影片最重要的觀點,這似乎也是許多年輕導演在創作上急切不及細想的共同難題。「海有多深」則早由角頭映畫發行DVD,亦是一部關於原住民的紀錄片,湯湘竹是錄音師出身,會轉拍起紀錄片來,亦必有其可觀之處。

  從「從缺影展」至今,由於那「天殺的」輔導金制度,台灣導演被逼出這許多精彩的16mm電影,創作的質量即使不齊,但優秀作品實在也不少,這畢竟給了我們一絲希望──就像「侏儸紀公園」第一集中Sam Neill說的──「生命自己會尋找出路」。真正的創作就是生命,環境再如何惡劣,「萬山不許一溪奔」,台灣電影最終還是會「堂堂溪水出前村」的。

       回心靈小憩首頁  我要回應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編號 時間 作者 標題
24Jul 25686「從缺影展」(下)在世紀之末創新世紀的台灣16mm影片
23Jul 5686「從缺影展」(上)在世紀之末創新世紀的台灣16mm影片
22Jun 13686「大敵當前」的三角關係
21May 12686看NBA的三個層次
20Apr 16686與女性主義何干?——看「暗潮洶湧」裡女性政治鬥爭的典範
19Mar 16686詩意的時刻──我的詩經驗
18Feb 25686掙不脫學術依賴,文學史永無出路!
17Jan 31686我的反曲點—從張大春「聆聽父親」談起
16Jan 8686你有沒有真正的去愛過?
15Dec 21686相聲的終結
14Dec 1686從少女、豪放女到性女
13Nov 18686是沈寂還是沈淪?(下)
12Nov 3686是沈寂還是沈淪?(中)
11Oct 20686是沈寂還是沈淪?
10Oct 6686情感與關係
9Sep 23686導演與演員
8Sep 13686我的香港經驗
7Sep 4686香港人與地
6Aug 29686喜劇也必須超越
5Aug 20686終結暴力的方式就是關掉攝影機?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版主管理功能 (只有板主才能留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