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網站最新主題企畫:《人文哲思海》神秘主義專題《文學特輯》「獅王、女巫、魔衣櫥」與 C.S.Lewis《網路廣播》台灣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學(全),歡迎您的光臨與指教!也歡迎您前往參與《心靈小憩的藝文與科技生活社群》,請注意我們的社群換網址囉!  
  《科技與人文》從『神聖空間』看到音樂與音響之對話 
蘇友瑞 
 
 
  自從在《從音樂與音響感受到的『神聖空間』》這篇文章提出神聖空間的聲音美感後,隨著音響與音樂的經歷日增,藉助MYAV網站上認識的員林黃醫師家中音響系統分別鑑賞了兩次,又對這個聲音美感產生獨特的經驗。

  第一次在黃醫師家實驗這個『神經空間』的美感體驗,月童(就是陳韻琳啦!)與我拿了很多宗教音樂的CD唱片去體驗,其中我最滿意的就是上次文章中寫到的《巴黎聖母院的聖誕夜》(SOCD906, 1973實況錄音)。果然,在黃醫師家得到強烈的神聖空間感動。但是,黃醫師的聆聽習慣是以LP黑膠唱片為主,他拿出一張音響界公認的發燒LP唱片《黑教堂》播放,當場把我們嚇死 ── 為什麼有這麼可怕的神聖空間感動?比較之下,LP的聲音具有真實的厚度、CD的聲音就偏薄了。『真實厚度』意謂聲音能量感很強,如同我先前形容的『聲音有迎面襲來之感』,而且聲音的所有細節樣樣不缺;相對而言,存在一種『虛假厚度』是利用突出中頻而得到類似的厚度感,但是聲音的高頻細節將會相對損失掉,也就是有厚度而無細節;這是調整不當的CD系統最容易出現的『美而失真』的走向。

  幸好談到神聖空間感,LP與CD的音質差距就可以暫且不論。從這些唱片聽來,我對『神聖空間』的簡易判準如下:

  當右聲道出現人聲時,會發現從『左』聲道聽到『右聲道』的人聲反射殘響,隨及又聽到『右聲道』出現『左』聲道的殘響。然後,整體殘響是先在音場之前左右迴響,環繞不己一直延申到音場的後方與上方。

  換句說話,『音場』能表現出三D空間感的音響系統,呈現出神聖空間的感動就很容易了。

 
 


  然而,與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討論之後,卻發現這張《黑教堂》是標準的人工後製混音,而非我在美好時代唱片中體會的減少後製之自然錄音。這下子可讓我大大的驚訝:如果人工殘響可以獲得如此真實的活生聽感,那麼人工後製又何妨?但是,比較其他唱片,不管是LP還是CD,減少人工後製的唱片一像是最容易獲得真實樂器聲的唱片,不論是美好時代的CD,EMI FRANCE 在 1960年代的第一版CD或LP,通通呈現實實鮮活無比的音樂。難道先前的體驗方向有偏誤了嗎?

  於是我單獨去找黃醫師進行第二次體驗,這次是由於林主惟先生指點之下,他認為:『我聽過將教堂泛音收音做的最完善的廠牌是HORTUS,我十年前就擁有她們的唱片了,可是一直到去年才決定經由美好時代將之代理進來,因為這個廠牌非常非常的小,而且對教堂管風琴及聲樂作品有著瘋狂的熱情,這使我一直非常擔心她的市場啊!不過,反正是卯下去做了....』。於是,我使用這張CD唱片重新體驗神聖空間的美感。

Editions Hortus - HORTUS015
  Saint-Saens - Un Mariage, un Enterrement et un Salut au Saint-Sacrement Organ works & motets
Saint-Saens:
 Ave verum - Benediction nuptiale Op 9
 Deus Abraham - Marche religieuse Op 107; Improvisation VI Op 150 Pro Defunctis
 Pie Jesu - Improvisation VII
 Quam dilecta - 3 preludes & fugues Op 99
Vincent Genvrin (organs of la Madeleine, Paris & Notre Dame du Taure, Toulouse)
Chamber Choir Les Elements, Joel Suhubriette

  當初買這張唱片後,在我的音響系統中獲得的感動沒有巴黎聖母院那張那麼強,後來就忘了繼續體驗。直到這次去黃醫師家測試他重新調整完善的『現代音響』(Genesis APM-1、ASR前後級那套,請參考『傳統音響與現代音響的對話』),才真正見識到這張唱片可怕的神聖空間感受。多可怕呢?錄音決定了一切,在黃醫師家居然發生了CD電掉LP的慘劇.......

 
 


  上次聽到《黑教堂》的 LP,錄音製作水準之高讓我的木耳聽不出有人工殘響的不自然感。黃醫師這次特地買了一張相同錄音的CD唱片來比較,結果......天啊!這是什麼CD?高頻差、低頻爛、空間感錯亂!同一個錄音母帶,製作成CD與LP居然『相差十萬八千里』?以這張CD而論,十秒鐘內我馬上就知道人工後製嚴重,空間泛音一聽就知道是假的了!但是很奇怪的,如果是LP再加上『傳統音響』(喬治亞羅喇叭加真空管機,同樣請參考『傳統音響與現代音響的對話』),那麼這張LP就是絕佳的神聖空間感受典範。

  黃醫師這次把他的『現代音響』重新調整而能呈現完美的三度空間音場,然後播放那張 HORTUS015.....我的天!嚇死了,完完整整的教堂間感,加上從後方高聳的管風琴傳來正確無比的超低頻,整個視聽室當場變成泛音盈溢的神聖空間,連黃醫師都當場呆住了。

  然後我們把播放系統替換成『傳統音響』,這次不行了,人聲雖然變美,但是音場與頻寬都無法產生神聖空間感。最後,使用『《黑教堂》的LP與傳統音響』和『HORTUS015之CD 與現代音響』一比,以神聖空間聽感而論,CD贏了。

 
 


  最後只能得到兩個可能的猜測:

  第一、必需承認錄音藝術決定一切。錄音來源的不同,可能是造成這次CD贏LP的原因。因為《黑教堂》的 LP 狂電本身的 CD,所以 HORTUS 的 CD 與本身的LP(如果有)相比的話,無法確知最後結果會如何。

  第二、似乎『神聖空間』的美感是『從傳統音響到現代音響的一次重要的轉化』;我的意思是,『傳統音響』的特色是音質之美,走向現代音響後,它開始轉化成音效、音場與頻寬的追求;如果走向末流,就會變成聽不下去的音效發燒片。假若音響系統應給人深度的聲音感動,那麼傳統音響給人深刻的音質美感動,恰好足以對比現代音響給人音場空間的深刻感動。換句話說,一種人文式的音響觀,恰好是在傳統音響中、以不失音場的情況下追求最大的音質美,而在現代音響中、以不失音質的情況下追求最大的音場美。『神聖空間』的感動,似乎是現代音響最大的音場美之一。

  所以,經驗了這麼多『神聖空間感』的音樂音響體驗,究其實,似乎正是在音響中由傳統轉化成現代的產物。使用現代錄音技術的CD、使用現代晶體擴大機(ASR前後級)、使用現代喇叭(GENESIS APM-1),讓神聖空間感得到最美的答案。人文世界在不斷的歷史演變中產生種種驚人的轉變,音樂與音響也如是。

(END)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