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古都>起跑囉!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littlelamb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12-16, 13:55
來自: Campus

朱天心<古都>起跑囉!

文章littlelamb » 2004-01-09, 21:40

今早2004.1.8 寫的,特此為記. :flyangel: 順帶一題,有空的話, 朱天心<古都> 可和日本川端康成<古都>搭配看,這便是文學上所謂的「互文」,大家可以去找找,書中出現的人名是什麼? 情節有何異同?以及台北與京都雙重或多重身世該如何解讀?

********************************
拋磚引玉,我先隨便談一下朱天心的<古都>好了.
構成「城市」(City)的歷史價值在於「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的特色,意即在於其歷史與文化的深度與複雜性,如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常用的「疊圖分析」(Overlay analysis) 一般,當一城市地圖中代表時間、文化、族群等面向的描圖紙「疊加」的愈多層,代表這城市是愈有生命力與文化。
朱天心〈古都〉如同可以不斷剝疊的羊皮般,見證著台北城市近代歷史,每一層都烙印著由底層社會所記憶的地景(landscape)。〈古都〉的重要性,早已在著名學者的繽紛論述中不斷被揭示和提醒,例如:楊如英談「互文」 、沈冬青論「故鄉╱他鄉」 、朱恩伶談「族群」 、張大春談「老靈魂」 、邱貴芬論「身分認同」 、梅家玲、駱以軍談「記憶」 、﹔王德威、唐小兵談「空間」 ,他們皆為〈古都〉一文開啟了多視角的討論。然而,這其中,令個人著迷的,以文本細讀(Close reading)或以脈絡閱讀(textual reading)的方式探究台北城及在地人的心靈,仍舊是一個空白與缺口,須待研究的填補。

敘事者如何從「明鄭時期﹕葡萄牙、荷蘭、西班牙」、「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四階段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了一場台北歷史的調動,而這個歷史的調動對台北產生了一個「記憶再造」的動作。其次由村落的興起、以及日據時期建築、植物等多方向度,也可以抉出〈古都〉中「台北地景」展開的「現代/後現代」;「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個人/集體潛意識」;「主體/邊緣」等多重對話,因此,朱天心的創作與台灣經驗交集對話,一直保持高度的稠密度,也讓我們了解文學與心靈交織的複雜多向面貌。

********************************
ok~我一定要打住了,再寫下去就不可收拾 其實我好想看看大家的心得唷, 呵呵呵呵~大家趕快加油讀喔 :flyangel:
「The Lord is your shepherd;
you shall not want.」 Psalms 23:1

頭像
ellenmiia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2987
註冊時間: 2003-10-06, 17:01
來自: 飛隱星球
聯繫:

^^

文章ellenmiia » 2004-01-09, 22:46

看完綿羊的小介,真想快去看這本書 :occasion1
我曾這樣活過,在祢的恩典中。

綠乳酪蛋糕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4-01-12, 11:57

我有問題

文章綠乳酪蛋糕 » 2004-01-13, 08:31

小綿羊:
請問「文化地景﹞相關資料,可在哪裡查閱到?
我覺得用文化地景來分析朱天心很有趣....但我之前完全沒有接觸相關問題,謝謝你給我另一種分析方式 :oops: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用後殖民的觀點切入朱天心的國族意識,會不會產生另一種思維?〈很多人談了,但好像都有盲點,例如完全用後殖民的觀點切入,會不會傷害朱天心原本營造的台北氛圍?〉
二十世紀以來,新批評、符號學到後面的讀者反應理論,幾乎顛覆了文學批評的角度...後殖民也是一個大宗,但既然談到朱天心,我就想如果以中國文學批評的思維,來解讀朱天心〈例如明清的小說評點學〉,也會不會產生另一種解釋?〈其實我也沒想過,只是最近在讀顏坤陽的文心雕龍,才有一些體認。〉
謝謝你!
:occasion1
我們期待一種安靜,
或者在深深的夜中,思想、探測,
在上帝面前照見真實的自己。

頭像
雨漣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5351
註冊時間: 2003-07-17, 23:29
聯繫:

後遺民寫作講綱

文章雨漣 » 2004-01-13, 10:40

 
後遺民寫作

王德威

(2004-01-03/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在近年臺灣文學史的研究裏,有關移民及殖民經驗的書寫已經引起廣泛注意。相形之下,遺民意識以及遺民文字仍有待更進一步的思考。顧名思義,移民背井離鄉,另覓安身立命的天地;殖民受制於異國統治,失去文化政治自主的權力;遺民則逆天時,棄新朝,在非常的情況下堅持故國黍离之思。但三者互為定義的例子,所在多有。對一個講求安土重遷,傳承歷史的文明而言,不論移民、殖民、還是遺民,都意味著一種身心的大剝離,大捨棄。

臺灣由於當下國族政治情勢使然,移民與殖民的悲情常被大量渲染,遺民意識則被視爲保守懷舊的糟粕。但對於嚴肅面對臺灣文學及歷史的讀者而言,由遺民文人作家所銘刻的家國創痛、歷史糾結,是臺灣主體建構不可或缺的部分。由十七世紀的沈光文到十九世紀的丘逢甲,都是值得研究的例子。

在二十世紀中國,強調忠君保國的遺民意識理應隨著「現代」的腳步逐漸消失。然而每一次的政治裂變,反而更延續並複雜化遺民的身份以及詮釋方式——遺民寫作也因此歷經了現代化,甚至後現代化的洗禮。本講試圖以晚近小説作品為例,探討臺灣「後」遺民寫作的生成和影響。「後」不僅可暗示一個世代的完了,也可暗示一個世代的完而不了。如果遺民已經指向一種時空錯置的徵兆,「後」遺民是此一錯置的再錯置,但同時也成爲對任何新興的「想象的本邦」最激烈的嘲弄。由此產生的焦慮和欲望,妥協和抗爭,成爲當代臺灣文學國族想象的焦點。所討論的例子包括朱天心、李永平、駱以軍、舞鶴等。

 

頭像
ellenmiia
世界級頂尖寫手
世界級頂尖寫手
文章: 2987
註冊時間: 2003-10-06, 17:01
來自: 飛隱星球
聯繫:

文章ellenmiia » 2004-01-13, 17:16


綠乳酪蛋糕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4-01-12, 11:57

對不起...

文章綠乳酪蛋糕 » 2004-01-13, 19:42

我們期待一種安靜,

或者在深深的夜中,思想、探測,

在上帝面前照見真實的自己。

頭像
雨漣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5351
註冊時間: 2003-07-17, 23:29
聯繫:

文章雨漣 » 2004-01-18, 23:36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