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輕美學:從Andy Warhol到公仔藝術

發表於 : 2019-07-27, 02:48
李若凡
李 若 凡



或許,是從Andy Warhol開始的吧!一種「輕」的美學觀念,在藝術圈中流傳了起來。從早期的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到當代歐美的Jeff Koons、Kaws、Banksy,以及日本的村上隆、奈良美智、中村萌。這股風潮,在當代的藝術圈,佔據了半壁江山。

早期,如Warhol與Lichtenstein,偏向平面性的創作;到了後期的藝術家,則有愈來愈多的立體公仔造型的作品。這樣的公仔作品,與傳統的雕塑像或裝置藝術,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其具有很高的流行風格與流行性;它們更多的,是取材自玩具、漫畫與動畫等來源。

這股「輕」的藝術,在美學觀念上,屬於後現代藝術的脈絡。後現代,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從哲學上,德希達與布西亞的去中心/解構,到社會學上,李歐塔與詹明信對後現代情境的描述,展現了一股強大的、對理性傳統的反思。在美學與藝術上,後現代則對傳統美學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顛覆。杜象的《噴泉》,可以算是後現代藝術的先驅。但真正讓後現代美學與藝術形成風潮的,我個人認為,還是源自Andy Warhol與普普藝術

這股後現代的輕美學風潮,有幾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這些藝術作品,都沒有沉重的大論述。從古希臘史詩與悲劇開始,主流的美學觀念,一直強調藝術應該承載論述的功能。但後現代的美學觀,徹底推翻了這種想法。他/她們可以說是,批判了藝術的知識份子姿態。這些藝術家所要呈現的,就是當下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作品,也不需要長長久久。就像Andy Warhol說的,每個人「紅15分鐘」,就是這些藝術家創作時所抱持的信念。

第二個特徵是:這些藝術作品都讓人直覺地感官接受。在藝術家刻意的安排下,這些公仔作品,或是造型非常可愛,或是感官效果非常強烈,讓觀者非常直接地就能夠接受。這些藝術家,也有意地要藉由他/她們的藝術作品,建立一種流行感與流行風潮。因此,可流行性,也是這些藝術家在創作時,重要的考量。

最後一個特徵則是:這些藝術家都刻意模糊藝術與商品的界線。這一類的藝術家,通常擁有極強的藝術行銷團隊,並且基本上,是以作品的市場價格,來作為藝術評價的標準。在這樣的信念下,藝術明星成為了品牌,藝術行銷成為了提升與維持品牌的重要推力。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藝術做法,是以另一種形式,向資本主義社會致敬。

這是一個時代的潮流。今天,政治變輕了、商業變輕了、知識學術變輕了;在藝術上,文學變輕了、音樂變輕了、戲劇變輕了、電影變輕了。這個時代,人們不喜歡偉人與偉大的思想,要得是一個一個具體而微的個人與個人感受。從具體的生活中感受與體驗美感,這樣的美學,比起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應該是更貼近每一個個人。我個人期待更多的藝術家,在這個領域中創作與耕耘,開出更璀璨的花,結出更豐厚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