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家庭         ◎ 葉高芳


  家庭是一個讓人正常生長的健全環境,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環境。一個家庭應當是 人可以從其中得到蔭庇、溫暖、保護與安全的環境,每一個人都該擁有一個真正屬於他 自己的家,和一些屬於他、也是他所歸屬的親人,在家庭中他可以學習被愛與付出愛。

  恩愛的夫妻關係,彼此長相廝守的承諾、和諧的家庭氣氛是家庭成員能健康成長的 最佳環境,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一份持久的婚姻生活能帶給每個人的安全感,持久的東 西總是珍貴的,家庭也是如此珍貴的東西,它必須要我們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代價 去維護、持守。母鳥築巢好讓幼鳥可以有個溫暖的窩、可以正常的成長,一個家庭也需 要有一個這樣的築巢者。最近我看了一段記載,內心深受感動,那是盧俊義牧師述及他 在監中當教誨師時的一段經歷。內中提及一黑道老大在監中被安排至一農場工作時,不 慎踩死了一隻母鳥,卻發現旁邊有三隻嗷嗷待哺、剛出殼不久的小鳥,基於玩玩的心理 ,將牠們帶回監中,用臉盆做巢養在床舖下,結果其他受刑人也跟著「玩」起養鳥的事 兒來,這些鳥兒是每年飛越過境台灣的伯勞鳥。隔了幾個月,這位黑道老大在盧牧師去 監所上課時要求他一齊去農場一趟,到了那兒,一群兄弟約十來人圍上來,每人手上都 捧了一、二隻鳥,要求盧牧師為鳥兒祈禱,因為牠們已經長大了,可以飛了,他們打算 放走牠們。盧牧師毫不猶豫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放走鳥兒後,這位大哥級的人物對盧牧 師說:「牧師,我發覺生命很貴重、可愛,我以前在外面殺人時,都不覺得,現在我發 覺生命的成長實在很珍貴,我出獄後,要去找回我的妻兒,我要好好照顧他們。」上帝 透過這些生命非常脆弱的小鳥,喚醒了這位殺人不眨眼的角頭老大的心靈,發現生命的 可貴、體驗養育生命的艱辛及使命。然而,現代有許多人卻任意拆毀他親手所「築的巢 」──所建立的家室。聖經說「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有人愚昧的窮其一生追尋美麗的彩虹,一直在尋覓一種虛無縹緲,名叫「幸福」的 東西,為它塑造一個模糊的幻象,然後日夜不停的憧憬夢想著,卻坐失他們原可掌握的 ,在他們腳前的玫瑰。另有些人不屑地拋棄他們所擁有的而一味地追求他們所遇不到的 完美境界。有句名言說:「上帝造了我們,並在我們內心留下一空處,只有上帝能填滿 那個空處。因此,除非我們先讓主耶穌基督來填滿我們裡面的『空處』,否則,我們將 妄求我們的配偶來填滿它。」有名的神學家盧雲( HENRY NOUWEN )說過:「除非我們能 彼此接納我們不是對方的神,否則,一而再、再而三地,我們會經歷失望和失意的時刻 ,進而生出怨恨和忿怒。」甚至因而使辛苦建立的家庭毀於一旦。

  現今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吸毒、飆車、強暴、縱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為社會 最基本的單位「家庭」出了問題,分崩離析的家庭造成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也無法解決 的社會問題。社會風氣的敗壞甚至使許多基督徒的家庭及青年也受到污染,基督教的價 值觀也受到扭曲。一個以經濟掛帥的社會,一切以追求物質享受為導向,使人拚命工作 甚至犧牲了家庭。加上許多外在複雜的因素使很多家庭分居多處,有分處台灣南、北二 地,海峽兩岸,更有遠至美、加、紐、澳等處,這種因長時間的分離所造成家庭的 危機,實令人憂心。去年底,我參加一個大學班上的同學會,廿五年沒見面的老同學, 如今都頗有成就,董事長、總經理、廠長…等比比皆是,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所謂 「內在美」、「台獨」、「太空人」的比例竟然是那麼高,不禁為他們所冒的險捏一把 冷汗。

  然而,在即將邁入廿一世紀的今天,仍有些關乎家庭的好消息。在美國,一九八九 年有一項調查發現,百分之七十四的男人說,即使意味著較緩慢的升遷,他們還是寧可 選擇可兼顧為父之道的工作,以便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共渡。九○年代的婦女們也有漸漸 走回家庭的趨勢,她們稱「擺回家」( SWING BACK HOME )。成就感導向已轉變為在家庭中尋求認同與滿足,人們終於重新評估並理解到家庭的 重要,遠離工作或與家庭團聚時間之多寡已成為九○年代地位的表徵,人們終於認清工 作不是一切,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而 不是金錢。曾看到天下雜誌的一篇報導,當中訪問一些中壯年之企業家,談話中不再只 誇口他們成功的事業,反而流露許多關心家人、費心經營家庭的心意。與台灣第一代那 種視工作為一切、娶細姨為時尚的企業家有顯著的不同,這景況不能不令人欣喜。去年 底的立委選舉,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立委候選人的選舉海報、看板皆有 小孩在內的畫面,當然,選舉時為了塑造好的形象,候選人無不卯足了勁,然而,認為 一個新好男人是關心家庭的男人,這種觀念在社會散發開來未嘗不是件好事。今日,人 們熱衷致力於政治革新、教育改造、環保運動…等社會運動,然而,我認為現代人最需 要的革新運動,就是重建家庭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