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這問題是我在宗教版邊看人辯論,邊思考,邊不
得不生出的懷疑,而後我又看到小說版 gospel 討論的紅樓夢,其中述及的賈政
典型,而我發現,這賈政典型其實活生鮮明的存於很多親近的父執輩,學校老師
間,甚至是教育理念中....,我禁不住生出好大的疑問,那就是我們極度熟悉的
觀念: 「人透過自我努力,觸使內心世界價值的超越,將會使世界更好!」
思考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以格物致知修身到「平天下」極致的儒家思想。
整個儒家的學說內容不需要我多作解釋,但儒家肯定個體人格的觀念則是無
庸置疑的:所有社會政治和自然社會的問題,都由倫理化的道德出發予以解決。
公正的社會秩序也是由人格來加以確立。受到儒家觀念影響下的人,不自覺的會
感覺自已的人格無限膨脹,「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問到理
想的典型,儒家創造出一個遠古的先王先賢之治,以這個為典範。
好,我們先暫且壓下對「遠古先王先賢之治」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討論(雖然
這實在值得用力的討論討論,而且他們總不能不找一個善的來源嘛... 呵呵. )
。我只是問:人內心的善真的是這麼自給自足嗎?善的力量如此龐大,只要發揮
內心善的力量就真的足以涵蓋掉複雜的歷史社會的問題嗎?對一個相信社會歷史
可以由內心的善來成就的人,請問他在面對社會的不公義、殘忍無道、..... 他
有何內心的資源可以應對?他憑什麼來解釋這樣的現象?人心不是向善的?人的
善不是自給自足的嗎?如果人與人相處可以衡量出一個相對的標準,既是相對,
何來高下之分?那你也是替天行道,我也是替天行道,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已是替
天行道,不管他行的是魔道,鬼道,惡道!誰能保證?以什麼為尺度?由階級分
析論來說,誰能保證行道者不是在推行本身的利益?由人的歷史局限性來說,誰
能保證行道者不是逆歷史而行動?如果從道德論來說,誰能保證行道者已經是道
德完善?人內心的善真的可以自給自足?.... 呵呵呵.. 那儒家強調個人的修身
,似乎是多此一舉了?既然承認人可能不完美,那就說明了萬一碰上了這種「或
然」,不是千百人頭落地,無數的心靈承受煎熬?而中國的歷史証明,這還似乎
不是一種「或然」,反面的情況才是「或然」!
把問題從個人推到社會層次,高舉內心超越價值的人永遠閃不過『個人修行
與社會正義不可相互化約』的夢魘。高舉內心價值的流弊,中國的儒家往往一廂
情願的以為只要將話說清楚了,只要這種內心的善擴充了,就可以解決社會道德
人生的問題。這是誤把「形式層次」和「實質層次」的問題弄混了。很顯然的,
個人的修行再高超,也不能取代掌握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純粹知識。理想「形
式」上應是怎麼樣,不代表「實際」上就會怎麼樣,這是將「價值判斷」取代「
事實判斷」的一種謬誤。儒家太快將理論推廣的結果,是造成了「形式層次」和
「實質層次」間的跳躍!而卻從未查覺這種跳躍可能是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
因此,建立一個現代社會所需的法治觀念,無法在中國產生。法治觀念基本
的假設絕不是人內心的善可以「自動」衡量出一個相對的標準,而是人有犯法作
惡的可能性。翻開法治觀念的書,儒家的學說在裏面占了多少的成份?怎麼?中
國人沒有人了?這麼偉大的理論-「內聖外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
物而不遺」,經過歷史上這麼多聖賢大儒所產生的理論,那麼多優秀的人才所奉
行不渝的規範,在現代的社會所必備的法治觀念下,這種人文理論竟然只有靠邊
站的份?是外國人比較笨?不能了解這樣廣大和精微的理論?是中國人太聰明了
?不屑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中國不需要法治觀念嗎?法治觀念對中國是一文不值
,所以要等外國人來提醒我們一下,我們才會「不小心」想到一下,姑且試試看
,是這樣嗎?
精微的儒家理論,在面對現代思潮的時候,回應竟是如許的蒼白和無力。往
往不是竭力的推行,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一概否定,我們痛心的說,這竟是泱泱
大國的風度!民國四十七年由四位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聯合發表的「為中國文化
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在世界哲學舞台上,也只有激起一絲絲的漣漪。不甘心啊
不甘心,這個理論經過五千年的發展和修正,竟然還是只能在課本上頂天立地,
在思想上吞吐豪情,對現實卻一點使不上力?
還是答案是另一個中國人更不肯面對的問題:整個的方向,事實上,是完全
走錯了。人內心的價值沒有任何理由要求他可以自給自足,人是有罪並有限的存
在 -- 理論架構再完美也無法改變人性的事實。人需要尋找的,不是更偉大的理
論去擴充自已內心的善,而是接受另一種的救贖之道。而當救贖之道已放在世人
的面前,中國人願意去思想,去接受嗎?啊,苦難而屈辱的近代中國啊,你是否
願意去接受這種心靈的變換?
回應文章
文: 徐千祐
==> 在 psb.bbs@fhl.EE.NCTU.edu.tw (不是我) 的文章中提到:
: 還是答案是另一個中國人更不肯面對的問題:整個的方向,事實上,是完全走錯
: 了。人內心的價值沒有任何理由要求他可以自給自足,人是有罪並有限的存在 -- 理
: 論架構再完美也無法改變人性的事實。人需要尋找的,不是更偉大的理論去擴充自已
: 內心的善,而是接受另一種的救贖之道。而當救贖之道已放在世人的面前,中國人願
: 意去思想,去接受嗎?啊,苦難而屈辱的近代中國啊,你是否願意去接受這種心靈的
: 變換?
嗯,我想從令外一個角度來回應,不知道會不會離題太遠。
我想從最近的一部電影談起。
「越過死亡線」這部電影,是我這一兩年看過的電影中,屬於沒有花俏的電
腦特效、沒有商業票房的強大吸引力的一部清新的電影(還有一部是王穎的「煙
」),這部片由於經費拮据,所以看這部電影的人,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畫面的
乾淨與鮮少感官刺激的畫面,因為經費拮据的原因反而使得導演的功力完整地被
呈現出來,也讓這部片成為一部沒有激情卻很感動人的電影。
這部片從一開始,就沒有設定那一個角色是絕對的讓人厭惡,反而在劇情裡
面,透過那個關心死刑犯的修女,看到了死刑犯的心路歷程,也看到了被害家屬
的沈重心情,整個故事給我的感覺是很真實的,因為這部片子並不因為修女的努
力而改變有張力的劇情,也沒有看到這些家屬因為修女的努力而馬上寬容。
但是,我看到的是,「一個願意帶著愛的人,如何在怨恨與傷痛中,將愛與
救贖,放在用人無法撫平的、必須用死罪來處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中」。
「原諒」在人的世界裡面,常常會被提起,常常會被談論,在我們所處的社
會裡面,也常常聽到來自長輩與朋友的諄諄告誡,「哎!算了吧!」「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這些耳熟能詳的提醒,但是,我發現,真實的情況好像都是「我們
就轉頭不去面對事情的複雜性了,也不再主動挑起事情的開端了,學著從生活中
去努力忘記」。
不過,我總是覺得,這不是真正的原諒,有的時候,這反而成了一種逃避,
一種不願意去面對事情、把事情拋得遠遠的不再去想它的「原諒法」。有很長一
段時間,我覺得我自己就是處在於這種「原諒」之中,有的時候以為時間可以沖
淡一切,但是隨著痛苦回憶在時光中的磨耗,時間過去了,我也不再是從前的我
,而時間帶走了回憶,卻不一定能帶走心中受傷害的感覺,為什麼呢?
在我信主前,我真的是不明白的,我已經學會去「原諒」了,奈何我還是走
不出傷痛?記得前兩年有一部電影,叫做「潮浪王子」,片中男主角的母親對他
說,她從不回頭看,所以她也不傷悲,但是當男主角向母親問起死去的兄長時,
母親卻是掩不住傷痛的哭泣.... 所以, 忘記是在「隱藏傷痛」還是「真正忘記
」,我真的很迷惘,我相信有人可以「真正忘記」,但是我認識的人裡面,能有
這種能力的太少了,很多人都只是不願去提起而已,這也是「原諒」嗎?
後來,信主之後,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贖,我發現上帝並沒有給我更多的能
力去隱藏我內心的傷痛,上帝反而帶著我到我自己的問題前面來,給我勇氣,讓
我能夠去正視我自己的問題,神用聖經的話,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
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聖經上又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
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我必須將我自己的傷痛交
出來,交到上帝的手中來,把我自己的傷痛從內心深處釋放出來,將憂慮放在慈
愛全能的神手中,那時刻,我才真的釋懷了、我才真正走出來了,我才真正體驗
到生命中的平安究竟是什麼。
我終於明白,原來,上帝要我們原諒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朋友,你願意從傷痛中走出來,而不再只是一個人包藏著別人不知道的苦楚
嗎?全能慈愛的上帝可以幫助你,「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
你們」,你必定能經歷在上帝放在你心中的慈愛與平安,讓你也能走出來,張手
就能擁有滿天的陽光,願上帝祝福您,阿們。
mikehs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