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與無神論的關鍵》
蘇友瑞
當我面對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我會不會想到:為什麼我無法把上帝
從心中消除?為什麼我需要信仰做為我的最終答案?
● 一、本質論的論述 ── 人性本質與三大試探:
我多年來一直思考:為什麼需要宗教?為什麼需要無神論?
聖經馬太福音的「耶穌受試探」之 4.1-11 節提到:
魔鬼試探耶穌:「肚子餓了,可以把石頭變成麵包。」
「從聖殿上跳下去,上帝會吩咐天使托住你。」
「只要拜魔鬼,就給世上萬國和榮華。」
這裡面隱含了人生的三個秘密,就是:「經濟」、「奇蹟」和「權力
」。人性的所有軟弱,幾乎都是從這裡而來的,為了吃不飽,人可以拜任
何人、神,為了看到不可思議的現象被實踐,人可以把大發明家愛迪生當
成神,也可以在今天把前世今生、摧眠當成生命的意義。為了權力,人的
歷史更是充滿了血跡斑斑。
宗教的意義,尤其是基督教與佛教,是希望以信仰代替「經濟」、「
奇蹟」與「權力」這三種人類最容易陷下的軟弱,所以在聖經上耶穌回答
說:
「經濟」:人活著是靠上帝所說的話 ── 人求生存必需符合上帝的公義。
「奇蹟」:不可試探神 ── 假神那麼多,奇蹟是很容易弄出來的,如何能
依靠,而且神要靠奇蹟你才信,那豈不是神為
了讓你信,居然只好賄賂你?
「權力」:只可敬拜上帝 ── 世間的公義只在上帝(聖經),其他如你的君主
、你的公母、妻兒、親人、朋友全都不是真正
永恒的真理與公義。
無神論在此與宗教形成非常大的關鍵,無神論相信人的能力,即使人
是有限的,一群人的能力便可人定勝天,即使今天一群人不能勝,明天也
許可勝,明天再不行,反正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可以勝。因此無神論的最高
境界將是以人的理性與能力來自行處理這三大秘密:
「經濟」 ── 發展經濟而致資本主義或修正的資本主義。
「奇蹟」 ── 追求科技發展到極限。(科技的本身可以創造或解釋奇蹟)
「權力」 ── 確立民主政治為政制中最不壞的政治制度
(請注意我用的是「科技」而非「科學」,科學的精神和科技的精神
可是差了十萬八仟里。)
無神論的最高境界是承認宗教的意義,但『不相信』,寧可完全以人
的能力解決所有問題。是故,『反教』=『信教』,『激烈的反教』=『
迷信』。完全不相信任何宗教教義,同意宗教但拒絕相信它。這是人能達
到最完美的境界了。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大宗教裁判官」把這種最高
境界發揮到淋離盡致,而且是不可多得的優美文學:
『 我相信、同意上帝給我的樂園之入埸卷,但我拒絕承受;我沒有
背叛祂,我沒有不相信祂,我只是客氣的、堅決的把入場卷還給祂。 』
● 二、存在主義式的論述 ── 焦慮與絕望:
要談存在主義,我在此先小小的解釋一下存在主義的主要思考方式。
過去的哲學思考方式往往主張『本質先於存在』,也就是說,如果你
認為『人性的本質就是趨樂避苦』,那麼,你會認定,這個人的『存在』
── 就是他這個人的真實自我 ── 基本上一定會朝著趨樂避苦的方向
發展。而存在主義的觀點認為,人沒有任何決定性的本質可言,人是先存
在 ── 也就是由於活在世界上所以能經歷各種具體發生的真實生活,然
後因為這些「存在」的存在,所以人類在生活經歷中由於自己決定如此選
擇,而非本質決定自己如此選擇,所以他自己創造了自己的真實自我,然
後才表現出所謂的本質。換句話說,今天你的存在完全是你個人的責任,
你得為你自己完全負責。
因此,存在主義大師沙特主張的無神論如下:
1.既然人的本質完全是自我創造,所以人要為自己負上完全的責任。而
一個人的存在必然會牽涉他人,例如,選擇一夫一妻制同時就影響到
他人,所以存在主義不只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所影響到的他人負責。
2.因此存在主義會產生很大的責任感,因為他得問自己:『如果每一個
人都做出某一種行為,則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有這麼重
的責任感 ── 不只對自己負責,而且對其他受影響的人負責,所以
存在主義認為人『必然』是焦慮的。
3.這種『完全負責』的態度,正是因為人類是『完全自我創造』這種『
完全自由』而來。如果人的本質可以訴諸上帝或社會的決定,那麼人
雖然『不自由』,卻可以『不必負責』。而存在主義認定人都從『存
在』中依個人自由完全創造了自我,所以相對要負上最高的責任。
4.因此人的『絕望』也是正常;因為人既然完全自由,當我死後,誰能
保證我進行的完美工作不會被破壞?所以,我們永遠只能考慮我們意
志能達到的事物,對於我們意志達不到的事物,只能絕望。
5.存在主義所推導出的無神論,由於認為強調人的完全自由、人只能考
慮其意志所能達到的對象,所以人要追求其自我的實現;而焦慮與絕
望是『正常』,而且是『可喜』,因為這正是一個人充分自我實現後
的一個象徵,當然了,這裡所謂的絕望是指『各人永遠只能依其生命
的限制內做事』,而焦慮是指『各人為了自由而負出的代價』。
相對於這種存在主義式的無神論,基督教信仰根據存在主義的推演,
所得到的宗教信仰與無神論之差異如下兩點:
1.由於基督教『遵守聖經』,所以『完全的自由』不是人的存在,而是
上帝賜與的。所以,焦慮不是正常的,焦慮是因為沒有順從上帝而導
致『完全自由』的結果。
2.因為死亡是『絕望』的一個主因,這種絕望主要是對人死後『一切皆
終結』的反應。但是依基督教信仰,相信有來世,而且來世會是現世
的完美更新,所以死亡不但不是一切的終結,而且正是各人努力栽種
後的收割之時。
所以,由於相信『上帝』這種超越『存在』的向度,宗教信仰跨過『
焦慮與絕望』的人性『存在之本質』,而能表現與無神論完全不同的面貌
。
● 三、虛無主義式的論述 ── 逍遙:
上一段對存在主義式的無神論描述中,顯然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
是:『為什麼存在主義認定自由就一定得負責?』。
這裡產生一個重要的中西文化差異,西方文化注重『正義』,用最簡
單的話來講,就是:『我所主張的我要自己負責』。因此如果有人主張他
的所有選擇完全都是憑自由意志,那麼他就得為自己的選擇完全負責。
然而,中國文化一向不注重『正義』,也就是說,完全的自由不一定
要負責;因為從普羅大眾的角度來說,『人情』一向比『正義』重要千萬
倍,因此一個人若主張完全的自由,那麼他只會注意他是否違反人情,而
不會注意他是否要負責。因此,他絕對不會焦慮,更不會絕望。
再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來說,中國文化提供一個『逍遙』的信念,認為
人的存在是師法自然、與萬物同化。完全的自由自在不但不用負責,而且
是發揮人類真正本性的良好狀態。從這種思想去推演,當然更不會得推得
焦慮與絕望的現象。
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存在主義轉型成虛無主義,正由於『不相信自由
必需負責』,所以他們不會表現絕望與焦慮。但是,他們對社會的破壞力
卻是大到無以附加。
我們可以看到宗教板、大陸留學生的 ACT板,裡面常常看到一堆為了
表現自己的『存在』而發表的驚世駭俗言論,共同的特色一向就是『不得
了的自命清高』:例如現自己的修行多高境界、表現自己對事物多麼不執
著,或者批判別人別有居心、六四天安門的抗議是被煽動的、民運份子收
了國民黨資助........這種不得了的自命清高最後導致宗教板上著名的一
次『女研社A片運動是奧修教徒策劃』大烏龍,也不足為奇了。
這就是虛無主義式的無神論,不相信有宗教信仰,又落入存在主義的
描述;但是卻沒有負責的觀念、只有自由的渴望,所以產生這種逍遙式的
無神論。這種無神論外表看起來是最幸福、最快樂又最沒有憂慮的,與存
在主義無神論或本質主義無神論恰恰完全相反。
中國文化的普遍特性,所產生的無神論也是不一樣。
● 四、結論 ── 什麼是真的?如何選擇?
於是,我們又回到基督徒從討論 C.S.Lewis、到討論武俠小說與中國
文化、而至最近的『人是什麼?』之討論中,所頻頻對人世間的發問:
『
我們在我們的生命中,體驗到的是人的有限、缺失;
還是人的無限可能與圓滿? 』
在這三大試探中,本質論的無神論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否能成就人性的
圓滿?雖然我們支持經濟發展而且享受,投入科技研究而且享受,支援民
主運動而且享受,但我們是否從中體驗到人類多的不足,或體驗到人類更
多的潛能?
在存在主義的無神論中,我們是否能培養『超人』的氣度來面對『人
生本來就是焦慮與絕望』這種重大負擔?
在虛無主義的無神論中,我們是否能忍受正義觀淡薄的社會?
這就是我閱讀那麼多書、研究那麼多學問,最後卻相信宗教意義的整
個思考過程;但我整個思考並沒有、而且也絕對不可能證明無神論是對的
或錯的,只能說,從我生命的體驗,我相信人 ── 至少是我 ── 絕對
需要一個宗教來面對人生意義。我絕對無法相信人類可以靠自己面對三大
試探,更無法相信自己能夠忍受焦慮與絕望,更絕對受不了虛無主義下的
社會正義之墮落。
因此,上帝成為我人生出路的唯一答案。
作為讀者的你,是否能想到其他出路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