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從《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一書談起    留言時間/Sat Dec 8 14:12:41 2007
 

從《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一書談起

文/蘇友瑞

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
作者/愛德蒙.莫瑞斯 (Morris, Edmund)
編/譯者/ 李維拉
出版社/ 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很久沒有看貝多芬的傳記了,這次左岸文化出版社與法雅克環亞店合辨《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這本書的發表會,透過我的中時部落格邀請心靈小憩藝文網站協辦;本來我抱著『只是協辦』的心情閱讀這一本書,不料,看到一本非常棒的貝多芬傳。

  我很不喜歡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記,總覺得文學太多而史實有爭議;而日本出了很多貝多芬相關傳記,卻又是細節太多而整體思想太少。這本《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卻是非常好的貝多芬傳記,尤其是針對我們東方社會難以同理的西方文化傳統來說,這本書可以直指很多理解西方古典音樂心靈傳統的重要思辯,從而更加理解貝多芬。所以,我將全力合作這樣的一場講座。

  回到這本書,為什麼這本書會有上述的閱讀成效呢?可以分成以下幾點:

一、藝術家必需『修行清高』?

  我們東方社會一向有『聖俗二分』的一元化思想,當我們認定古典音樂是『聖』的,同時就會一元化的認定偉大的古典音樂家貝多芬也應該是『聖』的。於是,閱讀貝多芬傳記,面對那麼罪惡甚至下流的史實,我們總是找各種理由去解釋、去同情,總想著貝多芬這種聖人應該是清白無暇的。

  但是,隨著史實越多,貝多芬的道德越來越不是清白無暇;於是我們轉用『逍遙觀』來笑傲人世,把貝多芬的罪惡當成虛無主義式的鬧劇,認定反正人人都一樣,地球還是繼續運轉;甚至完全歸究只是貝多芬脾氣太壞而己....於是,『非如此不可!』的深刻西方心靈,變成玩世不恭的『修行清高』之東方隱士。

  這本書給了以上思維一個當頭棒喝:就算你能使用『逍遙觀』來迴避貝多芬的罪惡事實,那麼貝多芬之『俗』呢?貝多芬的撈錢技巧夠不夠俗?維持他在貴族當中身價之手段夠不夠俗?鑽營貴族階級並遠離平民夠不夠俗?換句話說,習於聖俗二分,不但得面對貝多芬之罪惡,更得面對貝多芬現實生活之『俗到極點』:一點修行境界都沒有!於是,要了解貝多芬,唯有徹底放棄聖俗二分的價值觀:利用古典音樂賺錢或鑽營?那是個人的選擇,無關聖俗,只是忠於自己的感覺而去做或不做。

二、從聖與俗的辨證出現音樂:

  於是,整本書的架構,建立在這種反聖俗二分的『聖俗辯證』下;他一方面描述貝多芬俗事纏身,多鑽營的事都做得出來;但同時間卻一轉寫出深刻而偉大的音樂作品。這種架構下,任何音樂背景都是在『聖與俗的辨證』中得到理解。

  這裡我們將學到,西方文化傳統中真正的『就事論事』精神。正因為確認聖俗永遠無法二分,多麼偉大的音樂都一定伴隨著人性有限下的俗(甚至罪);因此,就事論事,不必追究音樂家、藝術家有什麼個人修行的問題,單單只要談音樂本身就夠了。唯有這種真正的多元化思想,才能真正理解貝多芬、理解古典音樂。否則,我們很容易陷入:為了表現貝多芬的命運奮鬥,只看到演奏家製造很多奮鬥感而喝采,卻沒聽出該演奏家是很混的、技巧有嚴重缺陷....。

  為了聖俗二分的價值觀,過度地認定貝多芬的音樂具有某種『意義』(奮鬥?英雄?)而聽不到音樂本身,這正是理解古典音樂最大的文化陷阱。

三、『音、樂分立』的音樂分享:

  所以我們又可以看到,原作者使用非常好的『音、樂分立』樂評文字來分享音樂心得。他不會使用一大堆形容詞來堆砌自己的感覺,而是直接回到音樂本身;在不涉及過多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先告訴我們他聽到了什麼『聲音』,並且花很多文字描述聽到的聲音,然後才討論聲音帶來的感覺。 (關於音樂分立的更多詳細論述請參考相關文章

  正因為我們習於聖俗二分,重視音樂偉大的哲思境界,導致太早就追尋『音樂的意義』而高蹈進入『樂』的層次;結果連『音』是什麼都聽不出來,當然會被演奏很混卻有舞台效果的演奏家欺瞞了。於是,『音』的要求極高的貝多芬後期作品,就很難被聽懂了── 因為聽的方法是偏差的。

  仔細品味這本書作者莫瑞斯的文字,除了文筆優美外,你是否發現他重視了『聲音本身的描述』?你看他第一段談到貝多芬《命運》第四樂章,花了多少文字描述這個樂章本身應該有的聲音?最後結尾談到OP.135弦樂四重奏,能把公雞高啼描述成『It must be!』,對聲音本身的敏感度多強!同樣談第九交響曲,我承認他談第一樂章有點專業術語多了一些,但是這麼重視『聲音的創見』,正足以說明他用了正確的方法來欣賞貝多芬的後期作品。

四、從『依次的二元辨證』轉向『同時的二元辨證』: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喜歡同時間創造氣氛不同的音樂,例如《命運》與《田園》。但是這些音樂是分開聆聽的,而且通通可以把它們當成:『只有一個主旋律』而其他聲部只是伴奏;所以我們只要抓到主旋律,就可以聽到不少這些『依次的二元辨證』音樂中的內容,而得到感動。

  但是做為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音樂在結構上是非常複雜的,上述音樂其實都應該使用『多聲部同時聆聽』的方法才能盡得其妙。這在我的相關文章都有詳細論述,在此先不談。

  『只有一個主旋律』的聆聽方法到了後期作品就完蛋了,因為貝多芬轉向『同時的二元辨證』:不同氣氛的音樂,不只出現在同一作品、同一樂章,甚至出現在同一時間!例如莊嚴彌撒第一樂章後半段,同時間出現控訴上帝不憐惜蒼生的『基督!』嚴酷和呼求,與祈求上帝施恩的『求你垂憐』溫順和敬虔。沒有『多聲部同時聆聽』的聆聽方法,是完全不能聽到這種音樂的妙處。

  所以,由於作者重視優先聽到聲音的『音』之層次,他當然可以快速獲得『多聲部同時聆聽』的能力;用來理解貝多芬後期作品,當然是再適合不過了。於是,我們看到他寫出很多後期作品的音樂心得,而且都具備非常高的音樂素養。

五、結語:

  為什麼我們需要聆聽古典音樂?為什麼我們要理解貝多芬?每個古典音樂愛好者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無論新手老手、入門進深,都逃不掉這麼一個問題:根植西方心靈的古典音樂,其基本觀念跟我們是有差異的。如果能清楚這種差異,將能幫助我們更快獲得更多音樂藝術的喜悅。

  於是我認為這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正因為它的整個架構直接挑戰聖俗二分的習慣,導致分享音樂重視『音』才再談『樂』;熟悉這種視野,或許可以幫助欣賞偉大的貝多芬後期作品 ── 尤其是後期弦樂四重奏。

(end)

音樂講座:貝多芬的「交響情人夢」 ——從《於是,命運來敲門》一書談起
  12/15(六)19:00∼20:30 ■ 貝多芬的Kuso人生
  12/16(日)15:00∼16:30 ■ 如何把貝多芬聽得有滋有味——兼談演奏版本評選

延伸閱讀:貝多芬的心靈世界


     回心靈小憩首頁   我要回應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編號 時間 作者 標題
89Dec 8蘇友瑞從《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一書談起
88Nov 7小綿羊音符裡外──聽,電影《最遙遠的距離》
87Oct 16river old猛藥建築 ∼看伯明罕Selfridges百貨大樓
86Sep 12river old「西建」:覓回記憶的河
85Jul 31容顏艾瑪的禮物--平淡與沉重
84Apr 23阿潑練習曲∼第二樂章:我只是話說不清楚
83Apr 23阿潑讓我們一起影像環島吧∼來看練習曲
82Feb 28阿潑口白人生
81Feb 28寶兒(1970年代)【地誌1-3】西門町•冰宮•純喫茶;二樓雅座
80Feb 28朱旭彬尋找琳達的旅途——丹麥電影《純淨心靈》
79Sep 26夏樹愛得那麼輕—《布拉格的春天》
78Aug 24WC歌舞線上
77Jul 26WC孤獨,致命的吸引力
76Jun 26夏樹看老人
75May 22NoraFrom "The Body" to Stand by Me (Ⅱ)
74Apr 20Nora從"The Body" 到Stand by Me (Ⅰ)
73Mar 23Nora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1995》)
72Feb 26NoraHope Springs Eternal
71Jan 17近人親子教育不輕言放棄
70Dec 8近人天才女童的痛與喜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版主管理功能 (只有板主才能留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