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內 容

《心靈小語》心靈小憩對袁瓊瓊力批網路文學的誠摯回應.....陳韻琳‧蘇友瑞

心靈小憩網站推出兩個心情小品互動討論專欄,分別為《陳韻琳的心靈小語》與《雨漣的心情隨寫》;兩個專欄皆以輕鬆生活分享的方式、並提供互動討論區與您分享生活的點滴,敬請光臨指教!
《心靈小語》心靈小憩對袁瓊瓊力批網路文學的誠摯回應
陳韻琳‧蘇友瑞

 

心靈小憩對袁瓊瓊力批網路文學的誠摯回應

心靈小憩藝文網站企畫總監
陳韻琳‧蘇友瑞

  作家袁瓊瓊在為九歌編選「九十一年小說選」之後,說了一段話 (參九歌雜誌二六四期):「....我一向對網路小說情有獨鍾,老是 覺得會不小心在上面發掘到什麼絕世英才。逛小說網站其實有點淘金 的心情。但是這一整年,認真的來淘金的時候,覺悟到一件事:網路 上不大可能有好小說。自己的看法是,網路小說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排 擠作用。著名的攝影家柯錫杰曾經說過:『不要看壞的作品,因為劣 作會污染你的眼睛。』網路小說因為標準寬鬆,許多網站甚至是『拿 到藍裡就是菜』,稍微好一點的作品會顯的非常突出,但是這種好是 不及格的好,與整體文學界相比是拿不上台盤的。可是文章到底還是 刊出來了,也有人閱讀了,那給人一種虛假的有水準的印象,有可能 就扼殺了真正有能力的寫作者,假如他沒有給自己設立一個較高的標 竿的話。看多了網路小說之後,回到報章雜誌上來,我一開始非常難 以取捨,因為覺得每一篇都太好了,篇篇都言之有物,要技巧有技巧 ,要意義有意義。....

  從我們的立場,袁瓊瓊的話不僅是力批了網路小說,也力批了網 路傳媒。前幾年,楊照曾力批過網路文學,而今,袁瓊瓊再批一次。 身處e與非e之間,我們不得不承認楊照與袁瓊瓊批的不無道理,但 是我們在這裡要先強調:「只有一部份有道理」。

  我們先從經營心靈小憩網站的立場,來看楊照和袁瓊瓊的批判中 ,有道理的部分。

  心靈小憩算是歷史悠久的藝文網站了,幾乎可以說,當WWW傳 媒開始從BBS中脫身而出,心靈小憩便搶搭了這次被我們稱之為「 一批網路族出走」的便車。事實上當時WWW從BBS中脫身而出, 就是為了維持品質。

  那時一齊從BBS出走,出來經營藝文網站的,有很多網站如今 已經不復存在。

  網站是個經費可以非常儉省的媒體,網站經營不下去,其實跟經 費不夠比較沒有關係,主因還是在有沒有足夠的寫手維持一定的格調 ,以及有沒有繼續經營下去的主導者;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理念的傳 承。

  心靈小憩主導者陳韻琳、蘇友瑞已經跟網站「共存亡」達七八年 之久,我們背後並沒有任何大型企業或大型連鎖媒體的支持,只有一 群為心靈小憩固定奉獻捐款的人;我們努力的維持品質,也長期經營 一個培訓新秀寫手的系統。這麼多不同角色的人聚在一起,將心靈小 憩藝文網站長期的維持下來;其實背後並不只是「想發表創作」這麼 簡單的願望,它是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持的。

  這也讓我們想起台灣六零年代的「現代文學」:主導者白先勇( 現在白先勇因為長篇小說「孽子」在連續劇中播出而再度走紅)等, 最初是因為文藝創作的興趣而凝聚在一起;他們成立了南北社,定期 聚會,玩玩橋牌聊聊天,而後才成形了「現代文學」。裡面的成員份 子有外省第二代、有本省人、也有僑生。

  「現代文學」在文學史上的重要,不僅只是因為它是個發表的園 地,也是因為它蔚成了一個運動。當「現代文學」創刊時,它不再只 是創作者發表文章的園地而已,它同時是國外重要文學創作的引介者 ,他們在一片荒蕪的「反共文學」之外,另外帶進全新的文學觀點。 「現代主義」可以說是被白先勇率隊的「現代文學」引入台灣文學天 地,它對台灣後來的文學史影響是非常大的。

TOP


<<____ad____3_T>>
《心靈小語》心靈小憩對袁瓊瓊力批網路文學的誠摯回應
陳韻琳‧蘇友瑞

  

  文學家哥德在他晚年的自傳「詩與真實」中說,朋友凝聚,最初 是因為共同的興趣,但要長長久久,非得有共同的信念理想不可。

  同樣的,一個媒體,尤其是藝文性質的媒體,最初成形當然是為 了發表,但要長長久久,就需要有比「發表」更重要的動力。

  這部份是我們認同袁瓊瓊與楊照的地方,網路媒體中的創作,的 確因為發表容易,變得不容易維持品質,而且絕大部分的媒體,僅只 是為了「發表」而存在的。

  但我們不能認同楊照和袁瓊瓊的,是他們用了過高的標準評鑑網 路寫手。

  絕大部分網路寫手,都還是大學生與研究生,這個階段,寫手專 一致力的,就是讓自己越寫越好,讓自己在寫作中成長。他們涉世未 深、生活經歷單純,除了專研文學形式、表達能力,也很難對自己有 更多的要求。

  我們絕對相信,一個真正忠實於寫作的人,最後一定會問自己: 「我為何要寫?」

  當開始這樣詢問自己,就是他預備要深化自己的創作生命的時候 了。

  心靈小憩的培訓班底,訓練寫很重要,但我們也長期有讀書會, 讀很多跟創作未必有關的思想,透過對話媒體不斷的討論、思考、反 省,我們也為此不斷有《網路讀書會》的成果發表,目的都是在鼓勵 進行深度的思考——為的是有朝一日,當開始詢問自己「創作所為而 來?」之際,不會覺得有「太晚開始」之嘆! 

  袁瓊瓊說:「我所挑選的這些作者,我觀察到他們在寫作這條路 上的努力與不甘停留....。」

  網路上果真沒有這樣的作者?若沒有,何以e族群中,一直有群 體走出連線,自成小眾網站之事發生?他們堅持走出小眾,不意味著 他們也知道與其選群眾多、雜而劣;不如選群眾少,維持著一種優質 篩選?

  非e族群該對e族多一點等候,終究e傳媒開始成為發表園地, 還只有不到十年的歷史。如果任何一種文學獎評審,都需要初審複審 到決審,任何一種年度小說選,都得要千挑萬挑,e傳媒當然也需要 經過這種審核,量大,當然劣質就多,但不表示優質創作不存在。

  我們認為楊照和袁瓊瓊對e族的評論中,耐性、培植與等候這群 大學生或研究生的意願都不夠;當然,培植、等候不是他們的責任, 但也因此,讓評論顯得過於苛嚴主觀了,會讓努力認真的人感到喪氣 。正是在這點上,讓我們對他們的評論不盡然完全同意!  

  我們相信,e族有心的寫手們,面對『創作意義』被挑戰的情況 ,不管是內在的挑戰(自我超越)或外在的挑戰(非e族的質疑), 將能在一定的時間後自我證明。

(END)

我要回應

TOP

<<____ad____4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