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256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前往進階搜尋

李若凡
2012-11-06, 21:28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抽象:和諧或不和諧?
回覆: 0
觀看: 7282

抽象:和諧或不和諧?

李 若 凡 對於抽象繪畫,康丁斯基在二十世紀初提出了「抽象而和諧」的理論。康氏強調,應把一個個獨立的點、線、面和颜色在畫布上安排妥當,以構成和諧的旋律。而康丁斯基的色彩與造型理念,背後的信念是要找到感性與知性的共同藝術語言,它們必須是符合人類心理的共相,藉此在人類普遍不信任外在,逐漸走入內在心靈時,不至於陷溺於疏離、自說自話的困境之中。本文,想要順著康丁斯基的邏輯,去思考:抽象,是否必須和諧的問題。 首先,筆者試圖先定義「抽象」與「和諧」這兩個概念。抽象,是指: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沒有比喻現實參考的藝術;就多種事物抽出其共通之點,加以綜合而成一個新的概念;透過形狀和顏色來表達;排斥任何具...
李若凡
2012-11-07, 00:31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談現代芭蕾的小品美學:以《垂死的天鵝》與《玫瑰花魂》為例
回覆: 0
觀看: 7516

談現代芭蕾的小品美學:以《垂死的天鵝》與《玫瑰花魂》為例

李 若 凡 芭蕾,經過了十九世紀早期的浪漫芭蕾,到十九世紀後期的華麗浪漫芭蕾(又稱大古典芭蕾),在Petipa達到了最高峰。二十世紀伊始,芭蕾進入了現代芭蕾的新階段;其代表性人物,是狄亞基列夫(Diaghilev)舞團與編舞家米榭佛金(Michel Fokine)。 現代芭蕾的發展,有兩個主要的脈落。一個脈絡是延續傳統芭蕾大型舞劇的形式;如代表性的《火鳥》、《春之祭》與《牧神的午後》等作品。在這個脈絡下的現代芭蕾發展,在音樂與肢體形式上,逐漸擺脫了傳統芭蕾的限制;但在舖陳上,則仍延續傳統芭蕾劇情敘事的表現方式。 現代芭蕾的另一個主要脈絡,則是發展出一種沒有劇情、較抽象與形式化、表演時間較短的小...
李若凡
2014-06-03, 22:08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清宮的甜點美學:嚐豌豆黃與芸豆糕
回覆: 1
觀看: 7329

Re: 清宮的甜點美學:嚐豌豆黃與芸豆糕

芸豆糕的餡
好像有兩種

一種用豆沙
一種用棗泥
李若凡
2014-06-03, 22:09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談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在二十世紀的延續
回覆: 1
觀看: 7497

Re: 談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在二十世紀的延續

普羅高菲夫的音樂
是否算是浪漫主義
可能會有爭議

我個人的感覺
普羅高菲夫的音樂
還是帶有很強的情緒性
李若凡
2012-11-07, 23:32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流行音樂的從眾:談選秀歌手的去姿態化
回覆: 0
觀看: 7234

流行音樂的從眾:談選秀歌手的去姿態化

李 若 凡 流行音樂,顧名思義,就是讓一般大眾容易接受,能夠普遍流傳的音樂。娛樂,毫無疑問,是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功能。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我們會發現,在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每一個大的音樂潮流,都會有一股展現演唱者(或團體)個人姿態的躍動在其中。 從世紀之初開始流行的爵士音樂,樂手們,就標榜著「自由的精神」。早年,歐美人士所聽的西歐古典音樂,形式嚴謹,充滿了拘謹的性格。爵士樂的出現,就是向社會與愛樂人宣示,我要打破這種性格,而改用自由、充滿生命力的形式來呈現音樂。 接著,就是舞動大潮流的搖滾樂。Rocker,以一種對社會帶有些許疏離與批判的觀點,向社會展現其姿態。不論是知青...
李若凡
2012-11-07, 23:34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古典主義音樂風格:十八世紀法國宮廷主流之外的一章
回覆: 0
觀看: 7812

古典主義音樂風格:十八世紀法國宮廷主流之外的一章

李 若 凡 文藝復興起源於北義大利,後傳至法國,被法蘭索瓦一世所接受之後,法國文化逐漸後來居上。法國宮廷文化也成為西歐近三百年的文化主流。從法蘭索瓦一世,到楓丹白露派,到路易十四,再到以龐畢度夫人與瑪麗安東尼皇后為代表的洛可可法國宮廷,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最高峰。 法國宮廷帶動了許多的藝術風格,例如:新古典的建築、洛可可的繪畫與雕刻、新古典主義的悲劇與喜劇,以及帶有洛可可風格的織毯、玻璃與瓷器。但其中,卻有一種藝術型式、一種藝術風格,在法國宮廷的主流之外,形成了風潮。那就是以維也納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古典主義音樂風格。 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德奧古典主義音樂,在經過Gallant風格的過渡之後,在海頓的...
李若凡
2012-11-08, 22:31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米開朗基羅的隱喻:《Pieta》與《Slave》
回覆: 0
觀看: 7798

米開朗基羅的隱喻:《Pieta》與《Slave》

李 若 凡 米開朗基羅,一個巨大的名字,他從大理石中劈開了上帝原先已創造的形體。同樣是米開朗基羅的手,一塊石材劈下去,劈出來的形體,卻有不同;可能是耶穌受難的《Pieta》,也可能是在掙扎或垂死的《Slave》; 《Pieta》(一譯《聖殤》;一譯《聖母慟聖子》),最早的一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早年所雕刻的「梵蒂岡聖殤(Vatican Pieta)」。整件作品呈古典的風格。聖母瑪利亞低頭垂眉,望著躺在懷裡,剛從十字架上卸下來的耶穌。聖母平靜的容顏,看不出任何的情緒,在層層彎曲縐摺的頭巾及衣袍中,《聖殤》成了一首柔情的輓歌。死於十字架上的耶穌,仰著頭,閉眼微微蹙眉,躺在母親的懷裡,身上並沒太多受苦...
李若凡
2012-11-11, 00:50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一個台灣人看安哲洛普羅斯的《霧中風景》
回覆: 0
觀看: 7423

一個台灣人看安哲洛普羅斯的《霧中風景》

李 若 凡 安哲洛普羅斯,一個以詩人的眼觀看殘酷的現實世界的導演,在他的名作《霧中風景》,以他一貫的詩意手法,描述一對小姐弟從希臘到德國去尋找父親的故事。而作為一個台灣人,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些許自我的倒影。 這部電影的一個核心主題,是兩個孩子心靈的原鄉:追尋德國。姐弟兩人是希臘人,但卻要到德國去追尋心中的父親。就像希臘,夾在西歐現代文明與東歐東正教文明之間,是否以德國為中心的歐盟作為認同的歸屬,困擾著希臘人。導演透過這部電影提出了他本人與希臘的難以抉擇,直到片尾,導演也沒有給出他個人的答案。 這部電影另一個重要的意象,是軍人與小孩。一個鏡頭是一個軍人與小男孩同時出現在一面鏡中;另一個場景則是...
李若凡
2012-11-11, 00:52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再談《霧中風景》
回覆: 0
觀看: 7742

再談《霧中風景》

李 若 凡 前次,我試著從一個台灣人的觀點,陳述我個人在安哲洛普羅斯的電影《霧中風景》之中所看到的想法。本文,我希望能更完整地傳達我個人對《霧中風景》的詮釋。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有兩個最主要的主題。一個主要主題就是如前文所說的,姐弟到德國去尋找父親,是一個希臘徘迴在是否跟隨以德國為首的西歐文明的追尋議題。劇末的那一聲槍聲,導演用開放式的結局,來迴避對這個議題給出明確的答案。 這部電影的第二個主要主題,則是在傳達:純真,被現實所擠壓,而被迫快速地長大。作為個人,或作為國家,純真都是一種生存上的危險。而在歷經現實的殘酷之後,個人或國家,都會快速地長大。因為,個人與國家,都要在現實之中求生存。小...
李若凡
2012-11-25, 23:55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談莎士比亞戲劇的文人性
回覆: 0
觀看: 7511

談莎士比亞戲劇的文人性

李 若 凡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在今天已是被公認、毫無疑問的經典了。然而,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在當時是俗民劇,為什麼在今天卻能進入文學經典不朽的殿堂?這個問題,可以從許多的面向來解答,而筆者所要說的是,莎士比亞是因為其作品之中有高度的文人性,所以能夠流傳數百年,而成為經典。 在形式上,莎士比亞戲劇的文人性表現,在於其中莎士比亞大量採用「詩體」來寫作。詩,從希臘時代起,就是一種高貴的文體,代表著文人對文字使用的高度修飾與精練。姑且不論莎士比亞本人的出身背景如何,他能夠在他的戲劇作品中使用如此洗練的詩體,本身就是高度文人性的。 而在內容上,我們則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察莎士比亞戲劇的文人性。第一個面向...
李若凡
2012-11-13, 22:14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客觀與主觀:談寫實主義藝術作品中的主觀關懷
回覆: 0
觀看: 7466

客觀與主觀:談寫實主義藝術作品中的主觀關懷

李 若 凡 寫實主義(Realism),興起於十九世紀中期,從浪漫主義個人的主觀情感表達,轉變為以客觀描繪「這個時代(This Time)」的現實人、事、物。寫實主義基本上有兩個性質:第一個性質是以寫實的手法描繪,如實地呈現,不加入理想性或幻想性的添加或修正;第二個性質,則是描繪的對象,是當代(This Time)的現實人、事、物,而且通常是平凡的人、事、物。 寫實主義,一般被認為是用客觀的手法,描述社會的現實。但如果我們觀察十九世紀中後期,各個領域的寫實主義作品,則往往帶有主觀的某種關懷。他們或用同情,或用嘲諷,在寫實之中,傳達了作者本人的情感。 在小說方面,巴爾札克算是寫實主義小說的鼻祖。...
李若凡
2012-12-20, 00:16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現代芭蕾中的表現主義:談《浪子歷程》中的最後舞段
回覆: 0
觀看: 7775

現代芭蕾中的表現主義:談《浪子歷程》中的最後舞段

李 若 凡 《浪子歷程(The Rake’s Progress)》是英國芭蕾編舞家Ninette de Valois的代表舞作。全劇以仿巴洛克風格的音樂,搭配男主角放浪與女主角深情的浪漫故事。整個舞作的調性,是柔美、流暢與秀麗的。然而,這部舞作的最後一個舞段【在精神病院(In the Madhouse)】,筆者卻在其中感受到濃厚的表現主義氣息。 表現主義是二十世紀初期,發生於西方的一個前衛藝術運動。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表現內心的情感,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感受,因此往往呈現為對現實的扭曲,且經常會使用大膽與誇張的手法來表現。 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品,在詩方面,有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的詩作;在繪畫方面...
李若凡
2012-11-13, 22:16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政治宣傳之中的真實情感:談俄羅斯社會寫實主義繪畫
回覆: 0
觀看: 7614

政治宣傳之中的真實情感:談俄羅斯社會寫實主義繪畫

李 若 凡 前幾天,我去了歷史博物館觀賞了俄羅斯社會寫實主義畫家的畫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禁讓我想去瞭解,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可以蘊育出這樣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 寫實主義(Realism)源起於西歐,最早是由文學開始的,強調以寫實的手法描繪現實的人、事、物。寫實主義在西歐,後來也影響到了繪畫,而有如庫爾貝等的寫實主義繪畫。雖然在小範圍內,西歐的寫實主義也涉及社會底層的民眾,但總的來說,西歐的寫實主義,基本上是圍繞著當時新興的中產階級打轉的。 寫實主義,也流傳到俄羅斯。除了在帝俄時代,小說與戲劇的寫實主義有輝煌的成就之外,由於俄羅斯社會主義的政治環境,寫實主義繪畫在俄羅斯以及後來的蘇聯,得到...
李若凡
2012-12-20, 00:18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談現代芭蕾的踮腳尖:一個過渡的觀點
回覆: 0
觀看: 8223

談現代芭蕾的踮腳尖:一個過渡的觀點

李 若 凡 現代芭蕾,保留了部份的傳統芭蕾肢體動作,也嘗試突破創新新的舞蹈肢體動作。那麼,什麼傳統芭蕾肢體動作被保留,那些肢體動作要創新呢?現代芭蕾是一個自由的藝術運動,編舞家可以自由地依其對音樂的詮釋與自我的想法,保留某些傳統芭蕾肢體動作,而創新另一些肢體動作。 我們如果以傳統芭蕾最具代表性的動作:踮腳尖,來看幾齣代表性的現代芭蕾作品,我們就可以看到編舞者自由的創作表現。我們看三部現代芭蕾的代表作品:德布西作曲,尼金斯基編舞的《牧神的午後》;史特拉汶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編舞的《春之祭》;與史特拉汶斯基作曲,尼金斯卡(尼金斯基之妹)編舞的《婚禮》。 以上的幾部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一種,不以踮腳尖...
李若凡
2012-11-17, 19:05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從《推銷員之死》看當代社會的生存門檻
回覆: 0
觀看: 7313

從《推銷員之死》看當代社會的生存門檻

李 若 凡 美國劇作家Arthur Miller的代表劇作《推銷員之死》,描述一位推銷員Willy Loman,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層中,沒有機會往上爬,找不到人生的價值與出路,最後終至自殺的故事。討論這部劇作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棟。筆者試著要作的,是從這部劇作來看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門檻問題。 社會的構成原理是「功利主義」,以最大多數社會構成員的共通性與利益為標準。即使在十九世紀邊沁提出功利主義這個名詞之前,社會早就是以這樣的原理在運作。所以,大多數、正常的人所認同、喜歡的特性,就會被社會吸納為社會的標準。而這些標準也就成為了(當代)社會生存的基本門檻。 依筆者個人的觀察,大多數人...
李若凡
2014-06-09, 21:38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讀李商隱詩有感
回覆: 0
觀看: 7365

春蠶到死絲方盡:讀李商隱詩有感

李 若 凡 李商隱,是一位我個人過去比較不熟悉的唐代詩人;文學史上,對於李商隱也評價不一。近日,我有機會讀了一些李商隱的詩作,對於這位以情入詩的詩人作品,有了一些個人的感受。 首先,我個人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李商隱非常擅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在傳統中國士大夫比較矜持壓抑的詩作當中,是較少見的。《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暮秋獨遊曲江》:「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夜雨寄北》:「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春風》:「江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燭自歸」;《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許多的詩句,都帶有自剖性的情感表...
李若凡
2012-11-17, 19:08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認命?談侯淑姿的藝術作品《亞洲新娘之歌》
回覆: 0
觀看: 7664

認命?談侯淑姿的藝術作品《亞洲新娘之歌》

李 若 凡 藝術家侯淑姿女士,從2005年開始,創作了一系列《亞洲新娘之歌》的藝術作品,主題在於呈現與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嫁到台灣來的相關議題。作品基本上可歸納為兩個大面向:第一個面向為記錄與呈現外籍配偶本人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所面臨的處境;第二個面向則是作者親訪了外籍配偶東南亞的原鄉,記錄與呈現他們將女兒嫁到海外的背景與他們當地對於台灣的觀點。 作品的內容是以文字與攝影共同呈現的方式處理。侯女士透過資料蒐集與訪談,為每一個外籍配偶的故事寫了一段文字記錄,同時再加上侯女士親自為外籍配偶(通常包括她們的子女)拍的照片。照片採記實攝影的手法拍攝。從形式上,這件作品看來帶有報導攝影的性質,但本質上更接近一...
李若凡
2014-06-23, 23:59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卑鄙的存在:重讀《地下室手記》有感
回覆: 0
觀看: 8944

卑鄙的存在:重讀《地下室手記》有感

李 若 凡 在丘光老師的引領之下,我重讀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一些過去閱讀所沒有的感受,一下子湧入了腦海中。 《地下室手記》,是描寫一個生活在都市裏的小人物,躲在自己的地下室之中,自我暴露一個可能在社會中,被人嘲笑與看不起的Loser,如何在自己的角落裏,建立自我的自尊。這位地下室人,將自己孤立與封閉起來,然後用幻想,或者應該說是自慰,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存在的價值。 地下室人幻想的是:因為屈辱、卑鄙下流與痛苦,而感到歡愉;就像他所說的:在屈辱之中,包含著淫慾。他總是想像著自己受到侮辱,然後在痛苦之中,因感受到一種自虐而卑賤的歡愉,而得到一種安慰與滿足。而在現實中,他遇到了一位妓女;...
李若凡
2012-11-22, 23:20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建築的古典性格:談仿羅馬式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
回覆: 0
觀看: 7876

建築的古典性格:談仿羅馬式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

李 若 凡 在建築講堂上,筆者聽了漢寶德老師講解仿羅馬式建築與文藝復興式建築。兩種建築風格,都是採用了古典希臘與羅馬的藝術與建築元素,但在性格上卻有所不同。因此筆者便試著以兩個建築運動中幾棟較具代表性的建築為例,比較二者的「古典性」,整理一些個人的小心得。 仿羅馬式建築,為歐洲中世紀一種以半圓拱為特徵的建築風格,並從12世紀開始逐漸過渡到以尖拱為特徵的哥德式建築。仿羅馬式建築,兼有西羅馬和拜占庭建築的特色,並以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牆體、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頂、巨大的塔樓以及富於裝飾的連拱飾為特徵,雄渾而莊重,且有一種質樸的形象。儘管有地域特徵和材料差異,但這一個形式仍可以在歐洲各...
李若凡
2014-06-16, 18:17
版面: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主題: 一位台灣人眼中的捷克:談張雍的攝影作品
回覆: 0
觀看: 7683

一位台灣人眼中的捷克:談張雍的攝影作品

李 若 凡 在一個畫廊的展覽中,我看到了台灣旅居捷克的攝影家張雍的攝影作品。張雍出身成長於台灣,在歐洲居住了十年,並娶了歐洲女子為妻;歐洲已經逐漸成為了他的另一個認同。但對我來說,張雍這樣一個跨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如何透過他的作品,來呈現一種台灣人眼中的捷克,卻是我最感到興趣的。 張雍將拍攝照片,當作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面對;張雍與他的被攝對象,一定會認識,而且通常都會握過手。他說:「攝影不是記錄,而是建立關係」。張雍這樣的藝術態度,使得他對歐洲與捷克的觀點,有一種特殊的介入。或許,有的人會將張雍的攝影,定位為一種台灣人在歐洲的獵奇;但更多,他是將歐洲與捷克融入他自己的。 張雍的作品之中,最令我感受...

前往進階搜尋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