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6-29, 15:22

這是2017暑假華神為成人說故事課程學生作業的精華區,由老師們選出。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2, 16:38

【親子篇】
4.為什麼兩兄弟在成名以後會說:街坊鄰居都說他(父親)很瘋,其實瘋的是我們。
Ans.
(父親)法蘭西斯年輕時便甚熱愛鄉村音樂,婚後雖為佃農(向岳父租地),但對音樂之熱愛似無減反增,甚至期盼將所愛之鄉村音樂傳承後代,計劃生一對鄉村二重唱(接續共生了7個孩子),實現他熱愛音樂無法完成之夢。於是,老大(米洛斯馬)及老二(伊默瓦)出生後便順理成章授於法蘭西斯之音樂夢想計劃進行(法蘭西斯變賣所有農作收成購買樂器,聘請老師教授二子樂器彈奏及歌唱)。

影片中得見(法)一家之農村生活並不富裕。然由此段所述初見,(法)於此生活環境情況下將所有農作收入投入購買兩個樂器(手風琴&木吉他),個人亦真覺得些許瘋狂(難怪街坊鄰居都說他(父親)很瘋,應是實至名歸)。於此,自己想起孩童時期家境小小康,小四時得見音樂天使異象(全家剛信主)後突狂想學鋼琴,沒想到父親(鋼鐵業務員)似被聖靈充滿感動似的,將一筆購買房子之全額轉買一台鋼琴並讓我去學琴。當時,也是左右鄰居、親友們無不超大訝異(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甚至可能有人覺得父親有點瘋狂有點傻,萬一小孩只是一時興起學1、2年後不學不就…)。

兩兄弟成名以後說:「其實瘋的是我們」。因為音樂在倆兄弟生命中已扎根太深,實甚難不為之瘋狂也。個人當時從影片中聽到倆兄弟此言一出,自己著實心有所感忍不住大笑,因為自己學音樂之路也是些許瘋狂---上課時眼睛雖看著老師,但腦筋確多在想著鋼琴五線譜,10隻手指放在大腿或桌上虛擬輕敲練鋼琴,回家後大多是在練琴,六日練琴,寒暑假每天練琴超過12小時,有時彈到太晚遭鄰居抗議。高中開始學吉他/爵士鼓/爵士鋼琴/MIDI電腦音樂製作/編曲/錄音/…。退伍後,音樂教學、個人(百萬)音樂工作室、音樂製作、出個人演奏專輯、樂團演出、敬拜團司琴、…。小的時後,父親些許瘋狂,長大後,自己真的更瘋狂(哈…)。

你認為兩兄弟可以成就夢想的背後是因為什麼?
Ans.
個人認為是「被肯定」與「成就感」。當老大(米洛斯馬)找老二(伊默瓦)一起為家庭生計之需第一次在極為生疏之大城市街上生澀地演出獲得街頭眾人掌聲、喝采、金錢時,此對小孩而言,是為一極大之成就感,甚至會在心中種下甚為根深柢固,不易抹滅之榮譽感(特別是對鄉村貧困小孩而言)。不可否認,「成就/榮譽」是很多人堅持到底、實現夢想、追求成功之很大的原動力來源之一。

老大(米洛斯馬)主因是「被肯定」與「成就感」,么弟(威爾森)則是因「羨慕」哥哥的成就,且從小被哥哥的音樂強烈感染吸引而崇拜之。威爾森雖然完全不懂且不會音樂,但從小跟哥哥一起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想必也聽了不少大哥的「音樂之聲」。日積月累,他很愛聽,也很會聽。沒錯,愛音樂多是從聽音樂而起,而後力行學之。我的弟弟每天聽、聽、聽我練琴,最後他的吉他/爵士鼓都彈/打的比我優,曾任陸軍軍樂隊的薩克斯風手,錄音師,現是公關公司老闆(年入百/千萬),成就後來居上。么弟(威爾森)受大哥(米洛斯馬)的影響,我的弟弟受我的影響。環境人事物的感染力常是很強的。

現世代的基督徒父親若身體力行,在家中建立對的屬靈環境(家庭祭壇、一起與家人讀經、禱告、靈修/生活分享)或讀書環境,相信對家中所有成員之感染影響是深遠的。

那些人曾經為其付上代價?
Ans.
一個人的成功,除自己努力外,俗語言,「天時(機會)、地利(條件)、人合(人脈)」實乃成功之三要素。劇中,父母及大嫂之支持均絕功不可沒。然其中,個人覺得較關鍵之處在於(父親)法蘭西斯。(法)一聽么弟(威爾森)說晚回家是因去夜店駐唱,於是(法)在威爾森回來前黯黯買一把木吉他放在他的床上,並告知可去找哥哥一起發展音樂[(法)用實際行動表示肯定與支持]。(法)一聽老大(米洛斯馬)的唱片公司老闆要幫他出專輯前,要先通過電台的高點播率方可出專輯。於是(法)私下換了很多銅板,自己變換不同角色、請路人甲/乙/丙/丁、請工地同事們協助打電話去電台點播兒子的歌(就是愛),大力推銷兒子的作品。最後,兒子的歌(就是愛)終於排行電台點播冠軍而順利發行專輯,接續演唱會,夢想成真。(父親)法蘭西斯在兒子們之音樂路上,付上「關鍵性」的支持行動,翻轉了兒子不一樣的人生結果。

思想,我是否也在兩個兒子人生的道路上,常扮演許多「關鍵性」的支持行動。

(永慶)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4, 08:30

【夢想篇】

記得我曾經有看過一本書叫做「彩影與蝙蝠」(是德國作家安瑟●布朗,同時也是爲自閉症患者寫下的自傳體小說),是一本描述走入自閉症兒安瑟的世界,作者安瑟雖成功的克服了自閉症所造成的生活障礙,學會了一般人的語言與生活方式,然而卻始終保有與生俱來的奇特世界。這與生俱來的奇特世界應該等同於我們生命原有的夢想起點,開啟這起點最親密的推手是來自於父母的啟發,我非常羨慕法蘭西斯告訴我們每位父母如何啟動那個推手,除了瘋狂、不膽怯、堅持、信念還有架構在愛的原點上的那個勇氣,一點一滴逐起自己與孩子的共同夢想。

法蘭西斯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想給孩子的是什麼,但是「貧窮」是通往這條路最大的障礙,可怕的是他沒有被貧窮打倒,如果我是法蘭西斯我敢嗎?如果是大兒子我願意嗎?這讓我想到小時候自己家境也不是很好,每天為了三餐都已經愁苦連連了,哪裡還有什麼夢想,簡直是奢求,更別奢望父母成為那夢想的推手,不禁讓我蒙生羨慕的念頭,羨慕爸爸築夢的開始更羨慕兒子們圓夢的勇氣。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因人而實現」法蘭西斯給我們ㄧ個很大的信念,有想法要付諸行動、要持之以恆,成為我們的恆毅力,不要害怕跌倒、挫折、代價。透過時間累積經驗、磨練生命這是法蘭西斯一生的寫照。對我而言我無法回到兒時的夢想起點,也無法為我兩位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從新築夢,只能用分享的角度希望在他們下一代兒女的身上築起如法蘭西斯與他孩子間的夢想。

(陳和瑛)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4, 08:31

站在夢想的起點直奔標竿
在基督的信仰裡面,神會給人一個完成人生計畫的目標和歷程,以聖經的教導來說明,是指聖徒前進的異象和屬靈經歷。如果以屬世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完成夢想和吃苦患難的磨鍊過程。在《記得童年那首歌》中,父子直奔人生夢想的過程中,有神無形的手引導著人生方向,也有完成夢想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們觀看這位父親瘋狂的喜愛音樂,甚至要延續這個音樂夢給孩子們去成就,這樣驚世的負擔和行動,真是令人感動。或許,這是神埋放在人心靈裡的需要,必須透過吃苦和付代價的歷程去完成夢想。因為這是完成神所託付的人生計劃;所以,最後吃到的是甘美的果實。
想一想,每一個人皆有承擔管理世界的責任和才能,只要秉持著正直和誠實,遵守神的誡命和引導,依靠神的帶領;最後,終將對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出路和詮釋的意義。回想自己童年的志願是擔任一位稱職的老師。這個志向在我的人生當中逐一展開。首先,在大學時期,我研究的領域是中國文學;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走上教職。雖然在擔任流浪教師時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最後成就了許多專業領域的能力,在這個世界的小角落裡撐起了一片天。雖然,文學是我的最愛;但是,教職生涯卻成為我寫作的素材。這是魚幫水、水幫魚的活絡生機,也是上帝的賜福和帶領。
回到這個音樂傳承的故事,讓我想起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帶領家族離開故鄉,最後讓兒子成為信心之父的故事,我還聯想到以色列大衛王想要為神建殿,神讓他的兒子所羅門完成建殿的事功,也讓王國富裕並疆土擴增。我在猜想,有一種可能,就是當我們有一個不肯放棄的渴望,有一種日夜想要完成的任務在心裏盤旋時,這個明確的計劃在心靈紮根時,我們要抉擇的是「不顧一切的去實現夢想」,想想自己已經要邁入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了,想要寫作的渴望一直在心裡燃燒,從去年陸陸續續參加華神推廣部課程、作文班和參加寫作比賽、投稿的經歷,一度有想要結束教職的念頭和全日認真寫作的企圖心。這些渴望和掙扎好像日日夜夜在腦海盤旋,久久無法散去。但是,為了完成「先考上教甄再寫作」的計畫,所以,只好隱忍下來。
在基督信仰的次序順位中,神國的權柄是從神的命令所下達的行政次序,透過基督的肢體完成工作。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這接二連三的夢想是不是神的託付,也無法得知自己手頭的工作是不是可以給人類更多的福祉;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基督徒同心合一的工作,完成心中的計畫,神無形的手會降下春雨和秋雨,就像影片中一家人築夢踏實的豐盛!

(廖杞燕)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4, 08:33

記得童年那首歌」
Q:在這個故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角色?或哪一幕?
Answer:
在這個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大兒子米洛斯馬,於電影尾聲時,米洛斯馬在成名後開車帶著家人回到幼時家徒四壁的鄉下老家,他卻說出:「住在這裡的日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或許在巴西政治及社會十分動盪的時代,米洛斯馬幼時雖過著沒受甚麼教育的貧窮生活但確是純真快樂,物質的極度貧乏使他的童年無法對任何事物可以予取予求,他可能也不是在音樂或學習樂器上是天資聰穎一學就會,但是父親積極栽培他與弟弟成為樂手的夢想、熱誠與持續的行動儼然影響他發展出能在任何環境與處境中生存所需的勤勉與自尊心(例如:積極練習樂器、爭取演出機會,接受而非抗拒父親的影響,並且不為自己的條件感到自卑或挫敗)。
此外,隨著全家搬遷到城市裡逐夢,生活與現實的差距使得米洛斯馬身為大家庭中長子的特質逐漸凸顯出來,他懂事、對父母親的服從性高,完全接受父親為他設計與規畫的夢想,儘管他未必有擁有絕佳的先天音樂資質,但他願意付上挫敗的代價,也不怕嘲諷,憑著像父親一樣對音樂的熱誠,終於出人頭地。

電影中幾個米洛斯馬與親人互動的場景也令我感動
一、 米洛斯馬看父親的眼光帶著崇拜與尊敬
當他去為做粗工的父親法蘭西斯送便當時,法蘭西斯正遭受工頭的挑剔與責難,但法蘭西斯一看到米洛斯馬,馬上顯得一臉滿足,好像兒子正是他跳脫厭煩粗工實現夢想的惟一指望,而米洛斯馬靦腆地看著父親的眼神則是帶著尊敬的愛,整部片中法蘭西斯與兒子之間從未有說出口的愛,但這種父愛子,子羨父的愛意卻洋溢其中。
二、 米洛斯馬看母親的眼光就像一個「提早長大的小大人」想要代替父親照顧母親
他想要像父親一樣負起照顧母親及家庭的責任,當米洛斯看見妹妹因不能賒帳買食物空手而回時,母親表示會請父親去跟商店老闆說,母親一面安撫饑餓的孩子,要孩子平躺著比較不會覺得餓,等到安撫好小孩,卻再也按捺不住地放聲哭泣;看見這些家中的貧窮景況,這似乎迫使米洛斯馬想要趕快長大,於是他帶著二弟伊默瓦出去賣唱,想要幫助父親照顧母親,解決家計問題。當然,電影最後米洛斯馬與威爾斯成名後在演唱會中父母現身上台打氣所唱的歌曲,竟是米洛斯馬與二弟伊默瓦兒時賣藝所唱的「記得童年那首歌」,我認為這不只是Welson接替Emiva完成了父親的美夢,也是孩子們真正脫離母親的臍帶,獨立圓夢並找到自我認同的宣告。
三、 米洛斯馬看二弟伊默瓦的眼光是即使迫於生活的現實仍不忘燃起弟弟夢想的初衷 - 踢足球
帶著伊默瓦為家計離家賣藝走唱,他藉著玩投擲遊戲贏得足球,這足球重燃伊默瓦心中的夢想。
四、 米洛斯馬看么弟威爾森的眼光似乎複製了父親對他自己夢想的傳承
因二弟伊默瓦出外賣唱車禍意外過世的陰影,父親法蘭西斯似乎封存讓么子威爾森走上音樂之路的想法,這當然除了可能因伊默瓦的意外改變法蘭西的教育方法,但也可能是法蘭西對於么子的期待本來就遠不如對長子與次子殷切,因此威爾森原本似乎不在父親為兒子們所逐的音樂之夢中;但終究,法蘭西斯仍是將吉他放在威爾森的床上,威爾森正式接替伊默瓦傳承父親的音樂之夢;這逐夢的過程是非常曲折,米洛斯馬即使努力仍經歷許多挫敗其中也可能有對父親要他走上音樂之路感到不滿,但是當面對對唱歌一竅不通的威爾森尋求自己指導時,米洛斯馬似乎有著父親看自己的眼光,他告訴威爾斯「至少你五音俱全」,這似乎是想讓么弟知道他自己也非擁有絕頂天賦,同時他也對么弟複製了父親對他一樣的夢想傳承與信心。

Q:當兄弟倆第一次以走唱賺取家用,幫助了家庭經濟時,長子特別在收銀台結帳時說:我是法蘭西斯的兒子,你覺得這是甚麼意思?
Answer:我認為這是米洛斯馬於首次完成父親期待後成就感的宣告,也傳達了自己能獨立賺錢並證明自己能代替父親照顧母親與生活家計的自我實現

Q:關於這個故事,請您設計3個問題
Answer:
題目一:你認為米洛斯馬與父親法蘭西斯有什麼相像之處?
題目二:你認為母親對米洛斯馬有什麼重要的影響?
題目三:你是否看見這個家庭中表達家人之愛的方式為何?

(周蓓雯)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5, 09:21

記得童年那首歌:

有人說: 『If you want to dream, then dream big. 』在這部描述一個鄉下窮困的佃農父親,夢想兒子一定要成材的故事中,如何叫做dream big? 他能夢多大多遠?不就是成為大地主不再為人作嫁,對吧?No,No…not even close. 法蘭西斯瘋了,還帶著一家人跟著瘋,這是個父親和三個兒子及一家人,實現不可能的瘋狂夢想- -成為傳唱鄉村歌曲的二重唱,如何不負眾望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照亮一整個家族的故事。『夢想』這件看似是家中男人們在忙翻了的事,我試著想透過片中三位女性的身份,來看這個牽繫著整個家族的故事,是否真的跟這些女性沒有關係呢?

首先是排行在七個孩子中間的小姐姐,雖然在劇中她沒有太多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父親的夢想重心在哥哥或弟弟身上,粗淺看來這個”夢想”跟她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幾次出場都攫住觀眾的心。當爸爸決定要進城才有前途,一家人分別坐在公車上,前往城市的長途旅程中,鏡頭從父親的傻勁固執和母親的不安卻順服丈夫的表情,切換到小小年紀的她身上,這個理應當還是個需要被人照料的小女孩,卻安靜和熟練地,輕輕拍著靠在她懷中的弟弟,哄著他安睡。第二幕,是她和兄弟撐著一塊破紙板,在雨中踩著污濁的黃泥水,努力別讓自己淋太濕奔跑回家。母親見到孩子們終於進門了,忙著為她擦乾身上的雨水,為她脫去濕漉漉的衣裳,孩子們卻帶回了壞消息,店家不願再給他們賒帳買食物了。被擦乾的小女孩此時幽幽的呢喃一句: 『我餓了。』這句輕輕的話語不只聽在母親的耳中,還刺穿了她的心腸,強自鎮定的母親輕聲吩咐了一句: 『躺著比較不會餓!』女孩就這麼乖巧安靜的躺在床上,沒有哭鬧沒有抱怨。不需要言語就告訴觀眾這個小女孩超乎她年紀的懂事讓人心疼,是的,這個夢想看起來與她無關,但她正用她的懂事,默默支持這個夢想的成形茁壯,她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她用她的方式和這個家一起追夢,她盡力了。

第二位是大嫂。這個嫁給心愛丈夫,而成為這個大家庭一份子的女性,看似嬌弱的年輕臉龐,卻擁有著最堅毅的性格。要支持一個身為歌手的丈夫成就他的夢想;還是要腳踏實地面對養家活口,是無法閉眼不看就能解決的事情。她從未外顯的擔憂,鐵了心的支持,在丈夫處在壓力下寫不出自己的新歌,又被客廳中吵雜的家庭主婦擾攘聲中動怒時,她輕聲解釋著: 『我只想養家!』讓身為丈夫和觀眾的我們,頓時心都揪了一下,從丈夫臉上虧欠和後悔方才血氣的表情,她大可藉機發洩屬於她的壓力的,或者狂哭或者開罵或者…, 但她默默收拾桌上物品,不忍苛責丈夫,這背後需要多少的愛、體諒和順服呢? 當小叔搬進家中,要和丈夫一起打拼演唱事業時,他那未經琢磨的歌唱技巧,讓兩個純真不做作的女兒摀住耳朵,她從廚房的忙碌中探頭查個究竟,臉上寫著的不是失望沒有取笑,有的只是無盡的包容和瞭解。這『就是愛』吧?! 愛屋及烏之愛。所以丈夫寫下這首二重唱的成名曲- -就是愛,來刻畫這個妻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她所帶來的幸福,他無法否認;她是他生存所需的寧靜;她觸動他最深層的熱情;他的生命沒有了她變失去意義,帶領觀眾感受他們之間深刻的愛情。他的世界就是她的世界,他的夢想就是她的夢想了!

最後一位是母親海倫。有句話說:『父親若是個大帳篷,為家人提供寬闊的肩膀成為遮蓋;那母親呢?就像是支撐起這個帳篷的主要支架。』而海倫就是這樣的媽媽。每當鄉下或是城市中的大家,笑話丈夫瘋了的夢想之時,她或許不讚同丈夫的蠻勁,但她選擇順服跟隨。她的話語,每每能適時地制衡丈夫看似輕狂豪不顧忌的莽撞,她成為這個家庭中的男性,可以衝闖事業夢想的支柱,讓他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只管向著夢想的標竿直跑到終點。她的幾次落淚均深深觸動觀眾的心:在店家不願再賒帳,女兒聽話懂事躺在床上忍受饑餓,她抱起襁褓中的小兒子,躲到廚房啜泣,身為母親最大的夢想,在此時此刻,僅僅只是想為心愛的孩子們,備上熱騰騰的晚餐,看他們吃得飽足吧? 成為大明星前至少要吃飽喝足活下去吧? 但是孩子們成年以後,她對丈夫說:「那是你的夢想,我只忙著撫養孩子。」一句話輕描淡寫其中無盡的磨難,真是天冷飲冰水,冷暖自知啊。當兒子車禍身亡,載著受傷的長子和運送次子的靈柩,一同回到家門口前,她那心碎的哭號: 『我的心肝啊,老公你救救我啊!!』一個失去摯愛兒子的母親的心痛,讓曾經失去摯親的人都懂,都心痛。就在一切看似越來越順利,兒子們的巡迴成功,每周固定回報佳音,都讓她為母的擔憂慢慢卸下,眼看著夢想就在眼前之際,卻似乎被命運狠狠地擺了一道,從天堂霎時摔落地獄,面對喪子的撕裂心傷。她沒責怪丈夫的決定,沒有自怨自憐,她反而對丈夫說: 『我們錯了,但我們盡力了! 』,這是句讓丈夫的罪疚得到原諒與安慰的一句話! 是的,任誰都是當了父母時才學做父母的,在一步步跌跌撞撞摸索中,孩子長大父母也跟著一起成熟。 最後一幕是在舞台上,長子與么子再也不需要拿起鋤頭,而是拿起麥克風唱給世人聽,與這對兄弟一起站在舞台上的父母,那溫暖緩緩流下的欣慰淚水,讓身為觀眾的我們,也為他們這平凡人所能成就的不平凡而感動。

「No Dia Em Que Eu Saí De Casa 離家的那一天」歌詞中: 『媽媽倚著門,在我離去時淚眼祝福我。』這來自母親內心深處的祝福,是:『願上帝與你同在,因你擁有全世界。』電影起頭年幼的兩兄弟唱起這首歌時,我不太明瞭為什麼媽媽說他們擁有全世界,但到了電影尾聲,我有點懂了: 一個原本只是爸爸異想天開的夢,漸漸變成全家人共同的夢,並且每個人付出自己能做的,一起追逐這個遠在天邊的夢想。或者說這個夢想實質上,正是緊密牽絆維繫著這個家庭的主要因素呢! 它把這家人的心緊緊繫在一起,不論是站在幕前,還是在幕後看守支持的,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夢想盡力守護,我想這整個家庭的牽絆,在其中那溫柔卻真實的力量,就是他們所擁有的全世界了吧。世上還有甚麼比得上最親愛家人的守候呢?

最後,我想說這部電影教了我一課: 真的,追夢不用想得太複雜,努力就對了!! ( 陳秀良)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5, 09:22

記得童年的那首歌

  當媽媽對爸爸法蘭西斯說:「那是你的夢想,我只忙著撫養孩子。」我想到路得對她的婆婆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在家鄉雖然日子不富裕,只要法蘭西斯不將收成及家當都拿去買樂器,一家人是過的下去的。但是,法蘭西斯不僅賣了收成,又要舉家搬遷。要離開她熟悉又有爸爸照應的家園,到一個未知的城市,我想她的心中應該有不小的掙扎,她沒有大吵大鬧或是質問,她選擇默默地與故鄉道別後,與法蘭西斯帶著七個孩子踏上未知的旅程。她雖然不明白法蘭西斯的夢想,但因著信仰,法蘭西斯往哪裡去,她也往哪裡去;法蘭西斯在哪住宿,她也在哪裏住宿。因為她相信她們的上帝會與她們同在。如同當時的路得,對於未來有許多的事情是不知道的,但路得她相信拿俄米的上帝必引導她們未來的道路。

  這首歌我反覆地看著歌詞,越看越感動,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放手。當法蘭西斯要媽媽對傑傑說,不要唱歌了去當工人。媽媽看到兒子的臉龐後,默默的支持了父子的願望。但當歷經喪子之痛時,媽媽沒有對法蘭西斯嘶吼,媽媽對法蘭西斯說,我們錯了,但我們盡力了。道盡了媽媽的哀傷,道盡了媽媽她對孩子們夢想的盡力支持及對於稚子意外過世的傷痛。

  最後這首歌,雖說是獻給過世的二弟,但歌詞在我看來卻是孩子們對母親深切的感恩。雖然媽媽一直在小鎮陪著父親,但媽媽的愛如同她曾經一步步陪著孩子們走過,因為她相信,上帝與孩子們同在。我想每當孩子離家時,媽媽都是擔憂的,但媽媽卻仍是選擇放手,媽媽對孩子說:無論你在何方?我永遠惦記著你。我會祈求上帝,為你照亮前路。即使萬般的不捨,媽媽知道該讓孩子們展翅高飛。媽媽倚著門流著淚為即將出門的孩子祝福,也教導孩子們世道艱辛,讓即將遠行的孩子不要害怕,她對孩子說:但是我的孩子,不要害怕,願上帝與你同在。

  我想每個人童年都有夢,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夢想成真;也不是每個人都遇過夢想的助產士,將童年曾有的夢想生出。但是,我想現在的我們可以成為夢想的助產士,放手並祝福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有展翅高飛的勇氣與機會,我相信我們的上帝必引導她走過世道的艱辛,因為擁有上帝就是擁有全世界。

(左曉娟)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5, 09:25

回應【親子篇】1.望子成龍的法蘭西斯如何栽培長子與次子走上音樂路?過程中遇到哪些攔阻及挫折?

法蘭西斯把對音樂的熱情灌注在大兒子和二兒子身上,將音樂的夢想栽種在他們的心中。他變賣所有的產財、舉家搬遷到城市生活,因為進到城市才有機會實現夢想。
縱然面對貧窮、困乏乃至小孩的疾病都沒有將法蘭西斯擊潰,逼仄的生活沒有叫法蘭西斯低頭。為了家中的弟弟妹妹不再捱餓睡覺,長子米洛斯馬他帶著二弟伊默瓦在車站賣藝,因此有機會遇見了伯樂--米蘭達。
當法蘭西斯的兩個兒子再度隨米蘭達巡迴演出,一場車禍,帶走次子伊默瓦的生命。從此音樂成了一家人不能碰的傷痕,法蘭西斯不再主導孩子們的發展,只要能在城市生存,做什麼都好,米洛斯馬也不再碰琴歌唱……。
米洛斯馬始終無法忘情音樂和歌唱,因為已經生根萌芽了。懷抱音樂的熱情,他來到更廣大的城市聖保羅追夢。
故事裡法蘭西斯無法做到的,最後由兒子來完成。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嗎?如果孩子沒有音樂的天賦或興趣,恐怕是的。我認為把美好的東西、事物傳遞給下一代,遠勝過家財萬貫。
這使我想起一部大陸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
故事講述兒子要繼承爸爸的職業,在湘西的大山裡當一個鄉郵員(郵差)。這是父親要求上頭指派的,不是因為郵差是捧國家的飯碗,而是因為他放心不下交給別人做,他希望由兒子來接手。一趟郵路就要走上三天兩夜,其實相當辛苦。退休的鄉郵員如何讓兒子明白這份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於是他帶著兒子走這一趟郵路,過程中父子間情感從疏離到親近。父親如數家珍道來每家每戶的情形,兒子看見父親跟山裡人的互動、與他們建立深厚的情感,也看見山裡人是多麼渴望山外頭的兒孫們稍來的訊息……,兒子漸漸貼近父親的心,領略到鄉郵員的使命和價值。故事的最後,天未亮,兒子奮力拉起郵包再出發,那個動作,義無反顧如同父親。這回,留在家裡守候等待的不再是兒子,望著離去背影人的人換了,生命已經有了傳承,這個傳承,不是傳承一份「職業」,傳承的是那份溫厚、對人的關懷以及對工作的熱愛與看重。
(彭龍英)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5, 09:29

(程瑞玲)
這是一部有關夢想的故事,我們常說有夢最美,也有人說「夢要夢的遙遠」,但世上又有幾人作得到又能實現呢?在這個故事中,父親和兒子的夢想,在常人看來,都覺得他們瘋了,但最後他們卻能夢想成真,我想他們夢想得以實現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1. 父親的引導:
這個音樂夢原是父親的夢想,就像我們一樣,父母可能有一些遺憾,就很想由兒女替我們完成,但我們也知道最後常常只是變成親子的衝突,並不會像電影一樣,真的實現了夢想。那麼這個父親有甚麼不同呢?我覺得他不是用一種強壓的態度,逼著孩子來完成他的夢想,他是用引導的方式,跟孩子述說這夢想的美好,並傾其所有投資在孩子身上,盡可能的提供應有的環境,父親的付出也感動了孩子,父親的精神能讓夢想不受限,但夢想是需要努力的。另一方面,夢想雖然可以引導,卻強求不來,我想大兒子本身也是喜歡音樂的,所以這個夢想,後來不但是父親的夢想,也成為大兒子的夢想,所以長大後,才會又選擇回到音樂之路。至於二兒子,我們可以看出來,他雖然跟著哥哥四處演唱,但他最愛的是足球,如果他沒有死,又會有甚麼樣的發展呢?在演唱遇到不順或阻礙時,他也能堅持突破嗎?

2. 環境的造就:
夢想的成就,必有環境的配合。一開始是父親盡其所有的提供音樂的環境,甚至像孟母三遷,從能提供足夠安全感的鄉下,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城裡,自己除了種田,不會其他的事情,以致一家在城裡連每餐的溫飽都有困難,但父親從不猶豫,這也影響著孩子。至於母親總是作個順從的妻子,只是在家帶著孩子,不抱怨阻攔,盡力支持著先生與孩子的夢想,這使得他們雖然貧窮,卻給了夢想的溫床。另一方面,我覺得貧窮也幫助了夢想的成就。人往往在艱苦中更能磨練其心志,如果他們家是富裕的,父親所做的就不是犧牲,那麼兒子是否還有感恩的心,是否會珍惜所得來的呢?至少我想老二就會去踢足球,而不是學音樂。另外,若不是因為家中沒吃的,長子看到了母親的淚水,他和弟弟也不會出去走唱賺錢,而這個經歷,我認為對大兒子的影響很大,我相信,這些經歷,一方面建立了他的自信,二方面從中他發現音樂能幫助到家裡,三方面他在其中找到了快樂,這也奠定了他對音樂的夢想。我記得高中時,美術老師曾跟我父親說,要免費教我畫畫,去考美術系,雖然我喜歡畫畫,但當時我衡量了美術系的出路就放棄了,因為我覺得我可以考到一個較有出路的系所,後來,對自己比較認識時,又覺得當時應該讀建築系,但卻沒勇氣放下已有的一切,重新開始。人總是如此,當擁有豐富時,常不願放下已擁有的,而錯失了追求夢想的機會。

3. 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片中追求夢想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不斷的出現逆境考驗他們,最大的一次考驗就是老二的過世,任何一次的考驗,如果他們投降了,就沒有後面的成就。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父親的永不放棄的精神,若沒有父親不斷的堅持,並立了一個好的榜樣,我相信夢想也無法實現。我們可以看到父親一路以來,從花盡所有的收成買了手風琴和吉他、將農舍改為教室、全家搬到城裡、把小弟送去找大哥、到用全部的月薪買電話卡打電話點歌,他總是竭盡所有的往前衝,也就是這永不放棄的精神,使夢想得以實現。

4. 旁人的支持與鼓勵: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身旁的"貴人"也很重要,因為在追求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低潮、或沮喪,這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與支持,在片中母親和大媳婦的一路支持,是有著關鍵的腳色,還有他們在車站遇到的那位想聽兩兄弟唱歌的叔叔,以及後來遇到的經紀人,都是夢想實現的推手之一。

5. 敢於夢想:
夢想的主角畢竟是自己,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敢於夢想,不為自己設限,如果大兒子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就因走音而為自己設限,那也得不到後面甘甜的果實了。

江成猷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7-06-25, 22:20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江成猷 » 2017-07-05, 12:39

記得童年那首歌
很感謝張老師介紹這部片子,濃濃的親情撫養兒女成才、深深的手足之愛伴隨著兒童的成長、悅耳的歌曲襯托了人的微小,只有仰望上帝依靠上帝才有盼望。看完後後仍久久縈繞腦海中,一再的品味情節中的喜怒哀樂,體會生命間的情感律動。

在這個故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角色?或哪一幕?
答:當父親法蘭西斯了解當佃農無法翻身,雖然他已窮盡一切力量,比如開放家庭當教室讓週遭小朋友都能就學,將農業收成及所養的豬甚至手槍拿去換手風琴及吉他,但他深深的知道在鄉下永遠無法出頭,整個家庭世世代代都將是佃農,自己已是如此,無法改變了,但孩子應該要有美好的未來,不去爭取的話太可惜了,所以他講出了自己的判斷---這地不是我們的,進城才有前途,當孩子都上車了,媽媽看著屋內依依不捨,父親再度說這裏永遠不是我們的,母親才勉強上了車,當看到這一幕時,腦海中飄過了一首詩歌---這世界非我家,我無一定住處,我積財寶在天…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另外,當經紀人要求法蘭西斯夫妻同意帶大哥二哥出門演唱,父母親內心的掙扎糾葛,的確讓觀眾設身處地設想,如果是讓我來決定呢?不答應固然可確保孩子的安全,但事業成功的機會不高,如果讓經紀人帶走事業成功似乎舉目可待,但是經紀人可不可靠?孩子會不會被賣掉?做這決定真的很難很難。

【親子篇】
3.當兄弟倆第一次以走唱賺取家用,幫助了家庭經濟時,長子特別在收銀台結帳時說:我是法蘭西斯的兒子,你覺得這是甚麼意思?
答:當女兒說雜貨店老闆不肯賒帳,又說肚子餓,媽媽無奈的說,躺著比較不會感覺餓,這是多麼淒涼多麼無奈,這時大哥米洛斯馬不忍再看下去了,帶著二哥伊默瓦到了車站當起街頭藝人,先被排斥趕跑,再被接納,有一幕很令人莞爾,二哥本來不太敢在外面表演,但當發現群眾越來越多,便把收錢盒慢慢移到前面,鼓勵大家付費,賺取了許多收入,他們去雜貨店買了許多東西,結帳時大哥故意說:我是法蘭西斯的兒子,他表達了---你們不要瞧不起我們家,我們一樣可以用現金購物,將來更會輝煌騰達的。

【兄弟篇】
3.二弟伊默瓦跟么弟威爾森都成為大哥的歌唱拍檔,他們對大哥來說有何意義?當么弟威爾森對歌唱一竅不通時 ,為何大哥卻告訴他「至少你五音俱全」?
答:因為父母對全家的愛凝聚了全家的向心力,血濃於水,哥哥的努力向上發展成為弟弟們的榜樣楷模,對於哥哥來說這也是個動力;而么弟威爾森平常忙著賣物品,對音樂一竅不通,大哥米洛斯馬卻安慰他「至少你五音俱全」,沒有放棄他,果然么弟威爾森頗堪造就,音樂素養快速成長,逐漸可以跟大哥搭配了。
在這些兄弟發展的過程中,有個耐人尋味的事情,他們的藝名一改再改。先是爸爸取的戴比與傑伯森、再來是經紀人取的大卡馬哥與小卡馬哥、最後是孩子自己取的JJ狄卡哥與路西安諾,代表著這兄弟二重唱逐漸走出自己的風格,不在是附屬於誰,而是活出了自己。
這影片的主題曲好聽,旋律優美,易學,會紅是有道理的,而且歌詞寓意甚佳,兒子長大要展翅高飛了,但是世道艱辛,媽媽非常擔心,卻也無法攔阻,只能邊流淚邊為孩子祝福,祈求上帝照亮前面道路,並願上帝與孩子同在,讓孩子擁有全世界。其實這就是基督徒該擁有的心態,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37:5)。
(江成猷)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5, 14:59

在這個故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角色?或哪一幕?

父親法蘭西斯,他為兩個兒子的單曲,打盡所有銅板或請同事朋友打電話給電台,以點歌兩個孩子所出的單曲「愛」。那份不放棄的鬥志,愛子心切,不計所有困難,勇敢向前的心志,最讓我心動。


【夫妻篇】
1.年輕的法蘭西斯最大的興趣是甚麼?成家後的他最大的夢想是甚麼?

音樂,他最大的夢想是栽培他的兒子成為音樂人。
興趣加入熱情及不間斷的努力,就會成為可實現的夢想,也成為不斷解決問題的原動力。夢想讓法蘭西斯有勇氣離開,離開穩定的家,進入未知的都市叢林,是否能養活全家人,也是一個未知數。但法蘭西斯願意為他的夢想,孩子的未來,放手一搏。
表面上看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也是目的之一,但實際上,那放在法蘭西斯根深蒂固,夢想已久的心願,才是摧促他勇敢前行的動力。
我看到的是一個父親(法蘭西斯)的夢想,至終成為驅動孩子追求自己夢想的原動力。兩個孩子在父現為夢想努力實踐,不屈不撓,用盡一切資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漸成形在孩子的心中。使得音樂不再是法蘭西斯的夢想,而是孩子自己的夢想。
夢想,一定要由自己的心田裡長出來,別人強加的夢想,少了原味,也可能是突破障礙的攔阻。因為夢想的實現,常常伴隨著堅毅不拔與處理挫折的心理質素。
夢想,有夢想隨,人生最美,常是激勵人生的好詞。但夢想其時要伴隨著堅持、忍耐、突破障礙、面對挫折與樂觀的素質,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親子篇】
4.為什麼兩兄弟在成名以後會說:街坊鄰居都說他(父親)很瘋,其實瘋的是我們。
你認為兩兄弟可以成就夢想的背後是因為什麼?那些人曾經為其付上代價?

法蘭西斯瘋是因為夢想在驅動著他前進,為了孩子可以走上音樂的路並功成名就,他可以犧牲一切,就因為可以犧牲一切,可以不在乎人的看法,可以投下所有的資源,放下自己的身段,所以鄰居會看到一個像瘋子的法蘭西斯。兩個兒子的瘋,也是奮不顧身的瘋,老大瘋到養不起家,老么瘋到為了音樂,把所賺的錢拿去買哥哥的唱片,更騙了爸爸說自己會彈吉他懂唱歌,而促使父親願意把他送到哥哥那裡,一起發展。
父親法蘭西斯是關鍵性的人物,從小栽培老大,把最大的資源放在老大身上,買樂器,找老師。么兒對音樂有興趣時,父親也是趁機送上吉他,表達對他的支持。當唱片尚未得到支持出片時,法蘭西斯費盡心思,打了每一通可能的點歌電話,也請同仁朋友打電話點其兒子所創作的歌,終於點唱率成為第一名,為兩個孩子的音樂事業推上高峰。最重要的是法蘭西斯一直鼓勵孩子要脫離貧困,音樂是可行之路。家人付上的是,全家人的資源,貧困地渡日,母親守候這個家,愛護著孩子,成為另一股支持的力量。另外,他們也是遇到貴人,願意栽培他們走上音樂路。


【兄弟篇】
2.身為長子的米洛斯馬為何會踏上音樂路?當他第一次登台唱歌、二弟開始走唱事業、封琴之後再度重操舊業,這其中「音樂」對他來說有何不同意義?

米洛斯馬為了討父親的歡欣而踏上音樂路。封琴之後再度重操舊業,是心裡面的音樂魂喚醒他對音樂的熱愛。這份熱愛的彰顯是經過挫折歷練的,是經過水火的,這中間歷經二弟的車禍死亡,傷心,把二弟的死歸究於音樂,而對音樂失去熱情,死亡和打擊使得心中的熱情沉寂而冷漠。然而,重操舊業之後,才發現那深藏心中對音樂的熱愛是誰也不能奪走的。從此之後,音樂不僅是父親的夢想,已轉化成為自己的夢想,這一次音樂不再是為了討父親歡欣,而是為了實現深藏內心深處的夢想。


【夢想篇】
1.你覺得這部電影用【記得童年那首歌】為中文名稱適合嗎?為什麼?

適合,名稱畫龍點睛地呈現了從片頭到片尾的精神。音樂是整片電影的素材,為要點出夢想對人生的影響。「記得童年那首歌」,「童年」點出了,那是一段由童年開始的歷程,是由父親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有的夢想,逐漸建立在孩童的心靈中。「那首歌」,指得是音樂,這影片是與音樂脫離不了干係的。「記得童年那首歌」名稱帶出回憶、由童年到成年、精彩的人生歷練,也讓主題曲的意涵,幫我們帶入更深的領悟中。


6.關於這個故事,請您設計3個問題。

1、為什麼法蘭西斯有勇氣,帶著全家離開安全的鄉村,進入令他們不安的都市叢林?
2、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幾個人,如同法蘭西斯為兩個孩子出的單曲,打遍每一個電話筒,動用每一個可能的關係,竭盡所能向電台點他的兩個孩子所出的歌,以造成第一名點歌單曲,以成功地出專輯?我們當如何行事為人,才比較有可能碰到這樣的貴人?
3、從這部影片中,身為父親的你,是否有得到啟發,要如何啟動孩子對夢想的追求?當你要鼓勵任何人勇敢追夢時,你可以怎麼做?

( 洪志承)


張詠雯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48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52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張詠雯 » 2017-07-06, 23:53

1. 從丈夫的角度看夢想

法蘭西斯是個行動派夢想家 , 他認為進城才有前途 , 所以付諸行動 ,
有行動的夢想才是夢想 , 不然那只是空想 !
他引導著大兒子, 二兒子進入音樂的領域 .
他冀望著自己的興趣夢想也能成為兩個兒子的夢想 .
我想二兒子的意外過世是個分水嶺 , 給了法蘭西斯一個很大的教訓和打擊 .
我並不贊成他之前對大兒子和二兒子的教養方式 .
但我也感動於他後來以為小兒子也愛上音樂 , 而花錢買一把吉他送小兒子的那份心意 ; 以及他為了幫助兒子在電話亭不斷打電話給電台點歌 , 並拜託同事幫忙點播的那份為父的心腸 .
( 不過 , 除了父親因熱愛音樂對兒子在音樂方面的付出幫忙 , 我也忍不住好奇他對另外4個孩子是否也是如此付出……
當然, 我也知道這不是這部電影該著墨的點 : ) )

2. 從妻子角度看夢想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裡面除了另外那4個孩子以外 , 最沒有聲音或者是最不敢講出自己夢想的 , 就是”妻子” 這個身分了 !
法蘭西斯的妻子 , 大兒子米洛斯的妻子 !
他們順服著丈夫 , 支持著丈夫及兒子的夢想 , 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去實踐男人的夢想 !
以至於最後法蘭西斯的妻子對法蘭西斯說 : 那是你的夢想 ,不是我的 , 我只是忙著撫養孩子……
聽到她說這一句話時 , 身為同是女人的我 , 鼻頭立刻一陣酸…
曾幾何時 , 她應該也像法蘭西斯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吧 !?
我好奇屬於她的少女時候的夢想是甚麼 ?
她為何不會像法蘭西斯一樣想讓孩子實現她的夢想 !?

3. 從兒子角度看夢想

a.大兒子
這音樂夢想本來只是屬於爸爸的 , 但透過爸爸的教導帶領 , 及一開始家中的經濟需要 , 大兒子勇敢地帶著二弟走出去 , 將他們當時僅會的技能表演出來 , 他們得到的眾多掌聲及受到肯定 , 帶給米洛斯滿足感誘發出他內在的潛能 . 二弟的過世雖讓他意志消沉一段時間 , 但也讓他更確定了他是真心熱愛音樂 . 至此 , 音樂不再只是爸爸的夢想 , 也是米洛斯的 !
正因為如此 , 才能夠奠定在他日後在音樂創作路途中遇到瓶頸時 , 他能夠熬得過那段苦悶的日子不至於被打倒 .

b. 二兒子
我最不捨這個小孩子 . 夢想從來都不是他的夢想 !
要臨出門了 , 他只想留在媽媽身邊撒嬌 , 他只是個小孩子 !
他的夢想是 : 足球 !

c. 小兒子
他剛開始並不是真心喜歡唱歌的 . 他跟大哥說他只是騙爸爸為要離家進城玩 .
但經過哥哥的教導栽培 , 他後來也發覺自己是有潛能的 , 所以愛上了唱歌 .
這代表了興趣也是可以後天訓練出來的 !

4. 後記
在孩子幼年時 , 陪伴著孩子多方面的接觸探索 , 尋找出孩子的專長興趣在哪一方面 , 跟孩子溝通分析讓他知道自己的方向可能在哪幾個領域 .
築夢踏實 , 上帝將孩子賜給我們 , 要我們當孩子的管理者卻不是擁有者~~

張瑞玲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2, 16:13

卜遠程 » 週日 7月 09, 2017 1:59 am

回應:從「村內老師的沉默」看「誰能破繭而出」?
我覺得,村內老師不是被動性的沉默。而是有智慧的沉默。(想到耶穌有時也是保持沉默不語)
因為村內老師知道甚麼時候該說話,甚麼時候不用說話,因為聽的人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明白。
1. 一開始就在校方要介紹村內老師的時候,村內老師就因為要準時到班上上課而自行離開。一方面表達了村內老師重視學生過於行政,另一方面村內老師也不願跟這些人說甚麼,因為他知道說了它們也聽不懂。
2. 井上、園部等人在班上打架,村內老師進來,只跟在教訓學生的石野老師說:「不要再罵了」。因為村內老師知道,這樣的責備言語是沒有用的。
3. 井上在班上公開挑釁村內老師,用書敲打桌子而書本掉到地上。村內老師也只是默默的將書本撿起,還給井上,不發一語。村內老師也知道,在這個時候,任何的責罰與教訓,恐怕也無濟於事。而為他撿起書本,更加凸顯村內老師的高度與井上的無理,反而是更好的當頭棒喝。
4. 最後,村內老師讓學生自行決定是否再次寫悔過書,這更是一個關鍵性的教育。表面上似乎是符合校方的要求,但精神上完全是不同的。直到最後,村內老師也不會「免強」學生悔改,誰能破繭而出?唯有自己願意認罪悔改,才能真的破繭而出。所以,從數字來看,班上似乎僅有少部分的人願意寫悔過書,但這似乎也反應了真實世界的狀況。(聽到真理的人多,但得救的人少)。另一方面,井上是第一個帶頭願意悔改的人,可能是衝動、可能是勇敢,但至少他有機會破繭而出。相對於園部,即使園部內心有非常深刻的罪咎感,即使村內老師對他有更多的引導,但一方面村內老師也沒有用眼神「催促」園部,「你應該要來寫悔過書啊!」而是有耐心的等待。另一方面,園部的掙扎,也表達了悔改真的需要極大的勇氣!但當下定決心後,園部的心情反而是漸漸地放鬆了,漸漸地得到了安慰與醫治。
5. 村內老師要離開時,校園內的廣播又響起了「我們請村內老師講幾句話」,但導演巧妙地讓村內老師就出現在校門口。似乎,村內老師仍然選擇不願對校方給予一場精采的演講與教導,因為他知道「這些人還是,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明白」。而島崎老師這時出現在校門口,對村內老師深深的一鞠躬,說:「謝謝您這些日子的照顧」。對照之前島崎老師雖有問村內老師許多問題,而村內老師似乎並沒有回答,但其實村內老師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了最好的回答。且村內老師也知道島崎老師也已經學會並明白如何教育孩子了,所以他也深深的一鞠躬給予回應。

誰破繭而出了?可能是井上、可能是園部、可能是那些自願寫悔過書的人、可能是島崎老師。村內老師只是默默的陪伴、引導著這些願意破繭而出的人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2, 16:17

左曉娟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週一 7月 10, 2017 1:56 pm

1. 當村內老師每天對著班上同學說「野口早安」,同學的感受如何?
2. 井上同學有哪些強烈挑釁村內老師的舉動?你認為井上同學為何要這樣做?
3.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園部內心的不安與罪咎?園部如何面對、處理這樣的罪咎感?
4. 井上願意承認世上有比我們善良一萬倍的人,因此願意真心的重寫悔過書,也願意祝福野口能交到好朋友。
5. 鳥崎老師從不知該如何教導學生,最後因此感謝村內老師這些日子的照顧。


古文觀止說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 傳道:村內老師說:認真說的話,才能被心聽見。
  村內老師來到因承受不了學生自殺未遂壓力而請假的高橋老師班上,擔任2年1班的代課老師。當上課聲響起,村內老師自座位上拿起課本及學生資料離開了校長仍在主持中的會議室,前往了2年1班準備上課。這是村內老師與校長及全校老師第一次見面。口吃的村內老師,因為說話吃力,所以他只說重要的話。進了2年1班教室的村內老師對班上的同學們說:「我有口吃,但是,我很認真講話,所以你們也要認真聽。」這是村內老師給同學們教的第一堂課。因為認真說的話,才能被心聽到;只要是認真說的話,對方一定會聽到的。

面對霸凌:選擇遺忘~寫完五張的悔過書後選擇遺忘 VS 暗地裡持續霸凌

學校方面:
  野口自殺的事件,老師們定義為<那件事>。學校以必須將船上的同學全數安全的送至畢業的港口為由,迫不及待的想要為這件事情畫下句點。師長們認為只要悔過書,就表示對這件事的懺悔,要求同要學生一直重複寫直到寫滿五張卻毫無悔意的悔過書。也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是真的嗎?

學生方面:
  村內老師在上課第一天就要值日生把野口的桌椅搬到他上學期的位置,且每天上課時,都會向想留下卻不得不轉學的野口說聲早安。若這事確實已在同學們的心中平息,那為何班上的同學們看到野口的桌子會不安?為何同學們在聽到村內老師每日對著野口的桌子打招呼會感到憤怒?甚至同學們將野口的桌椅丟棄在學校的一角呢?井上情緒失控的問全班,都是我的錯嗎?女學生們毫不留情地控訴是男生造成的結果,但全班都知道,現在班上的女學生圈中正在孤立一個女生,女學生之間以手機傳送訊息要對那人進行孤立,全班知道卻仍然忽視她的痛苦,允許她繼續被孤立,她會是下一個野口嗎?野口事件在2年1班落幕了嗎?
  
  班上的同學確實了解霸凌?且不再霸凌嗎?到底時麼是霸凌?誰可以告訴這些同學們正確的答案呢?

二. 授業:面對錯誤,才能得到救贖
  學校設立了「青鳥信箱」接受學生諮詢,立意看似很好,但卻無法回答孩子們的困惑。信箱中多是垃圾,是否也意味著這個信箱對學生而言,也是垃圾呢?老師們遇到學生投入的問題,卻選擇避重就輕的回覆信箱中的提問,企圖掩飾可能再起紛爭的問題。園部追著問老師:討厭一個人叫算是霸凌嗎?園部再次釐清老師想逃避的問題再問:難道老師都沒有討厭的人嗎?在座的老師中沒有人願意回答,因為他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但是村內老師回答了:「霸凌指得不是單純地討厭某人,也不是副很多人討厭某個人,霸凌是踐踏某個人、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當你想踐踏傷害某人時,或是無視於他的痛苦,這就是霸凌。」村內老師說:「對於他人的痛苦,充耳不聞才是真正的霸凌。」

  學生們定義村內老師每日對野口的問候是對他們的責備,他們認為:我們已經反省了,但村內老師是故意責備我們,這樣他就高興了。這群孩子們因為太痛苦了,所以選擇遺忘。孩子們選擇逃避與遺忘,因此他們將野口的桌子移出教室;用橡皮擦擦去桌上野口的名字,但都無法降低他們內心的罪咎感。因為那太痛苦了,極度渴望擦拭掉腦海中所有關於野口的記憶與畫面。而這就是沒有人想要去面對真相的原因。村內老師告訴全班同學「遺忘」野口是卑鄙的行為。因為這件事情,野口忘不了。他的鍥而不捨,強迫所有同學再度挖開傷口,他持續挖掘。村內老師知道,2年一班孩子們心中的傷口只是結疤,並沒有痊癒,對於野口的事件,大家只是避而不談,並不是真正認知到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有多有嚴重。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還要「解惑」。對孩子們而言,如何將罪咎感除去才是最重要的!
  
   加害者的叫囂或是自以為義,對於受害者的困窘,難過視而不見,甚至彼此在當下成為好友對其受害者加以嘲笑。梅田和井上在聯手霸凌野口的當下就成為了好友,因為他們需要互相支持。這點令我想到<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路23:12)

  當時的野口真的沒向同學求助嗎?班上的同學們,真的有認真地有聽他說過話嗎?老師們卻忽略班上其他的加害者所應承擔的責任。

三. 解惑:只有面對,才能得到救贖。人本來就是脆弱的,所以才要努力去變的勇敢
  野口總是笑著回應,而非悲傷與難過。因為野口沒有求饒、沒有控訴,所以他們也就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的懷疑與反省,但這是他們推託的理由。村內老師認為這說詞其實是卑鄙的,因為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野口身上。村內老師說: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及情緒,村內老師自己必須用盡全身的力量才能說話,就好像野口只能用開玩笑的口吻,才能說出真心話。那是個性上的差異,但卻無法成為推卸責任的藉口。村內老師說:「不可以忘記你們對他做的事,因為野口不會忘記。你們必須對你們做的是負責。」村內老師知道這群孩子們他們需要支持,需要同理,需要有個機會真心地去訴說他們的不安與認錯。這樣的情緒需要內心的準備,這樣的勇敢需要時間的積累。每個人都希望能有機會反省及改過,但可以吐露的對象是需要可以信任的。
  村內老師用溫和的眼神及口吻告訴園部,不要忘記現在的心情,然後又說要不時去回想這個感受,為了將來的你,不可以忘記他。我相信這與村內老師常拿在手中看的照片有關。因為他永遠記得照片中那一個不快樂的孩子,因為他永遠記得那時的心情。村內老師鼓勵園部:「你不必得馬上變得勇敢,人本來都是脆弱的,所以才要努力去變的勇敢」。

承認~勇敢面對:
學生們:
井上:幸好野口還活著。他會遇到比我們還要良善一萬倍的人。井上願意祝福野口在新的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
園部:為自己行為感到後悔,也為自己造成野口的絕望感到無比的痛苦。園部終於可以坦露他心中不斷浮現的關於野口悲傷與絕望的眼神,哽咽地說出他的恐懼,沒有人會想要變成野口的角色,他並不想如此對待野口,可是在面對霸凌的族群時,讓人心生膽怯。
島崎老師
「教導學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師能做的或許只是陪伴在他們身邊,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他們能體會。」我想,島崎老師明白了,一個好老師,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也不是讓孩子們逃避他們所應承擔的責任。而是溫柔的陪伴學生們的不安與茫然,因為教導孩子這事這並不是要講求效率,而是在堅持中傳遞正確的價值。如同村內老師的堅持一般。

  最後一堂課,村內老師要大家再寫一封悔過書,卻要大家先省思自己後再決定是否要寫。一片寂靜的教室內,孩子們怯生生又擔憂的張望,不知該如何是好。班長先拿出了書開始自習,部分同學也起而效尤;大家的眼神轉向了井上,井上起身走向講台拿了一張稿紙,但對老師說,我只能寫一張。被霸凌的女孩也起身拿了稿紙,園部也起身拿了稿紙回到了座位。

  最後園部的悔過書變成了給野口的一封信,一封寄不出的信,一封不用寄出的信。一封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信。一封園部對於野口真正的反省文。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二25)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2, 16:22

周蓓雯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週二 7月 11, 2017 4:37 pm

從受害者野口的角色 分享「看似軟弱的卻成為有能的」...
電影青鳥看似節奏緩慢平淡,但對我而言卻是一部人物角色佈局與運鏡張力十足的電影,也讓我更深地去省思以下問題:
1. 自己成人後的圓融世故是否植因於小時後一點也不出色,所以很早就學會迎合別人以取得認同?
2. 反思面對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與夥伴,自己是否會習慣性地對他們產生讓他們覺得「踐踏他、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的情形?
3. 家長或師長該如何引導青少年去解決在社交關係中的挫折?

  青鳥中,因自殺未遂而轉校的霸凌受害者野口幾乎未太多現身在電影中,但野口的缺席卻如一股巨大的陰影捉住片中的每個人物; 學校要同學們重新出發,要求學生寫滿五頁悔過書並設立鳥信箱等方式來粉飾太平、校長依然貫徹升學至上,訓示老師們要幫助學生回歸正軌準備高中升學考試;施暴的井上與梅田同學雖被懲處,但在頓失欺負對象野口後又習慣性地尋覓下一個可以嘲弄的對象(例如:口吃的代課老師村內) ;園部常常處在心虛不安中,懷疑著自己是否是就是野口遺書中控訴殺死他的第三位施暴者;負責處理野口事件的石野則是以老師的威權制止學生對「討厭一個人是否就可以霸凌他嗎?」的提問;島崎老師則對於大人能做些甚麼顯得束手無策。直到代課的村內來到,他以口吃卻堅定的語氣一語道破人心的「卑鄙」「不可以忘記你們對野口所做的事,這是你們的責任」…。我想從電影中的幾個角色與場景,分享以下的感動:

一、校園中的霸凌是集體參與的共犯結構
1. 台灣與日本很像,校園講究升學與競爭,學生對於如何自覺、表達、甚至宣洩壓力或解決負面情緒等生命教育,似乎欠缺引導及鼓勵
劇中的校長認為學校像一條船,老師的責任就是讓船上的每個學生順利抵達目的地(考上高中),但代課的村內村卻反問:「如果有人暈船又不想下船呢?」來直接挑戰當下的教育體制。又當疑惑的園部因著罪咎問石野老師「你沒有討厭的人嗎?」「喜歡或討厭一個人雖然是個人的自由,但討厭一個人就可以霸凌他嗎?」,石野不但沒有引導園部去解決疑惑,反而以老師的威權抑制他的提問。這些似乎顯示僵化且重形式的教育體制成為結構性的幫兇,學生的生命教育不被鼓勵,可能是因為對師長而言,以形式上的機制幫學生「速成地套進解決問題的公式」似乎容易的多,師長也可以比較明哲保身,但若要老師以身作則用生命的影響力去引導學生面對或解決生命的疑惑,這實在太麻煩了。
2. 初二的青少年已學會在小群體中排擠或剝削落單者,來爭取同儕的認同
班上的女同學脫口而出指著井上與梅田說:你們兩個「只有在欺負野口時,感情才特別好」,這段對話非常扎中我的心,原來青少年群體裡這種結盟的網絡關係根本就是我們成年人在職場與社會競爭的縮影,我發現原來我們從青少年時期就已經有這種社交的本能去選擇或被迫選擇加入一個陣營來自保,講好聽一點,這是一種社交的智慧,但是當這種依附與歸屬的群體淪為集體性的「踐踏某個人、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那麼每個參與在積非成是仍然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論是成人或孩子)將如何從集體的冷血、姑息、鄉愿中自省,甚至找到一條出路呢?

二、共犯結構中的當事人可能需要「生命過客」的提醒,而這些生命中的過客其是就是「生命的貴客」,軟弱的野口及短暫代課的村內就是我們生命的「過客」及「貴客」
1. 電影中的野口從軟弱的受害者轉換成有能力的影響者,他的離去不能抹滅他曾經存在,進而影響其他人開始面對生命的教育
野口在學校被欺負時曾向霸凌他的人發出「饒了我好嗎?一點都不好玩」的哀求,他對園部也曾發出「求救」的眼神,但所有人都拒絕看見聽見他的痛苦,可見人往往喜歡「與作樂的同樂」,但欠缺「與哀傷的同哀傷」的同理心。但是,生離與死別(野口的自殺未遂也是一種死別的效果、轉學則是生離)讓野口這個角色從霸凌事件的弱者轉換成為讓加害人良心不安的主導者,野口離開了反而留下巨大的影響,使留下來的人有機會去面對自我的良心及責任。
2. 校園霸凌的共犯結構是由一位「意外的訪客」- 村上來揭發戳破,我認為未必是因為村上比其他人與生俱來更有「正義感」或「勇氣」,而是因為他只是一位過客,在這個既競爭又合作的社交網絡中他沒有選邊站的包袱
當然,村上可能「曾經是另一位野口」,成人的他即使具有代課老師的身分,卻仍因嚴重的口吃使他在初到一個新的網絡群體中仍被不具權威身分的學生嘲弄;那麼村上為何用行動堅持野口其實並未因轉學而離開呢?
我認為「曾經是另一位野口」的村上這個角色所傳達的信息是:不論你是加害者或受害者,人都是脆弱的,再深的受傷或如鋼鐵一般的石心都可能有良善的覺醒(例如:帶頭霸凌者井上也會慶幸「還好有野口沒死」),這種覺醒可能需要被引導出來,使當事人負責地面對自己裡面的脆弱,終究有破繭而出的盼望,就像電影中「村上」以一個過客的身分(襯托村上滄桑但堅定的背影及腳步)觀看著這個校園裡的日出日落、上課下課,而他身後的圍籬柵欄總留著一扇開著的門,使人有找到出口的盼望。
<禱告與回應>:願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以賽亞書50:4-5)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2, 16:26

謝麗雪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週二 7月 11, 2017 7:05 pm

我想從三個部份來思考
1. 什麼是霸凌?
本部影片中定義好像是「無視於別人的痛苦」,從影片中井上和園部的對話中,似乎兩人對於霸凌有點疑惑。
井上回想當時跟野口要巧克力,沒想到他帶來的超過他要的,而且同學們都喜出望外:「大家都說太棒了,他(野口)也笑的說不用介意都拿去,我以為他真的不在意,所以我拿走了。我們從來都沒有打過他或是使用其他暴力是吧!?」而且印象中野口總是笑得很開心,碰到太刁難的命令也只是開玩笑的說「HEY,饒了我吧!」所以井上可能不知道自己是霸凌者,也可能是藉口讓自己心安,並且也把園部曾經一次對野口的索取牽進來,強迫大家與霸凌有份。

從井上的講話中,以及有次島綺老師跟村內老師表達對野口的印像「開朗、活潑、經常逗樂朋友、很有人氣」。但是實際上的野口應該是個自信不足、不敢生氣、容易討好他人的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畢竟年紀也不大,以為只要送給同學,大家覺得很滿意,不但獲得友誼,困擾也可以減輕,卻沒有想到,同學以為他很樂意供應,加上這是他家裡經營的,所以變本加厲。
社會心理學家提到,對人有「刻板印象」之後,接著就會產生「偏見」與「歧視」,小則霸凌,大則如同美國的種族衝突,甚至德國屠殺猶太人,周圍的人為了自身安全,只好保持沉默,於是悲劇產生。從井上的口中聽到野口的表達方式,令人很心疼,用卑微討好的方式,但是井上他們卻以為野口真不在意,井上以為霸凌就是使用暴力,他覺得自己並沒有霸凌野口,所以不算「犯罪」。而且如果這真叫做霸凌,那園部也有,梅田也有,還有那些女同學使用簡訊也是!這些如同家庭暴力,有的人覺得沒有打人就不算家暴,殊不知言語恐嚇或是行為、整個氛圍充滿恐嚇,這些也都算是一種暴力!
電影中有一幕應該是野口的桌椅被搬出去在戶外淋雨,當村內老師發現了之後,要值日生去搬回,但是井上似乎已經要求同學不准配合,所以老師出去了,井上以為自己勝利,興奮的告訴大家老師不敢對他們怎麼樣,沒想到沒有多久,村內老師在雨中搬回桌椅要放回原位,同學受不了敵對,決定退出位置讓老師擺放野口的座位,井上不准同學退讓,後來梅田生氣罵人,整個狀況才有進展,但是,大家不與井上聯盟,他卻獨自挑釁老師,用國語課本敲打桌子,甚至掉在地上,但是村內卻沒有動怒,只撿起課本還給他。
一個霸凌他人的人需要有人一起聯盟,當無人願意一起起鬨時,其實霸凌是無法持續的,而為什麼不再聯盟呢?可能之前霸凌野口的事情,後來演變自殺,雖然未遂,但是這樣的傷痕不僅在野口心中,其實也在同學的心中,大家疑惑、虧欠、自責,所以不願意再與井上聯盟,但是井上刻意與老師作對,也許位要證明自己的看法與掌控,沒想到這種挑釁卻沒有影響到老師,老師反而以溫和的方式對待,「以柔克剛」、「以善勝惡」,加上其他同學改變,井上也因為這樣而有些改變,所以在影片後,再次與園部聊天中,覺得幸好野口還活著,希望他可以結交到朋友。

2.從此事件談醫治-
村內老師堅持野口的桌椅要放在教室內,因為那是他的座位,桌椅放在教室內,給很多同學帶來不好的感覺,這件事情已經寫過悔過書、野口已經轉學了,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已經結完疤的傷口,為何還要揭瘡疤?但是村內老師認為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桌椅放在室內,讓同學一直記得這件事情…事實上也因為桌椅在教室內,所以原本被掩蓋好的情緒再次被掀起來,例如影片中有一幕學生打架即是,所有學生都有情緒,野口自殺未遂事件帶給他們的衝擊與震撼很大,沒有被安撫與疏導或解釋,只是ㄧ味被掩蓋而帶過,其實心中充滿恐懼、害怕、不安、罪咎感、疑惑、猜疑...懷疑是否是自己的緣故?井上覺得"都是我嗎?"但是其他人也都在其中啊!最明顯的是園部,常常騎腳踏車經過便利店,遠遠的凝視著,有許多的歉疚,甚至懷疑自殺遺書內提到的名字第三個應該就是他的名字,這帶給孩子多麼大的不安啊!!所以他夢見野口兩次,一次是野口詢問餅乾好不好吃,一次則是夢見他上吊,這些都帶給他良心不安,覺得自己也是逼死他的共謀!而沒天以及其他女學生也是因為手機問題或是群架問題,再次顯露內心的幽暗未被處理,仍在裡面隱隱浮動。

3.當孩子知道自己原來是對野口做出不當的舉動,明白自己就是霸凌者時(也就是明白霸凌的意義),從內在焦慮中,坦然走出座位,到台前拿稿紙寫下真正的悔過書,悔過書包括「承認」自己曾經做過不當的對待,並且願意道歉,從此願意悔改,於是一個新生的樣式便展開了。

霸凌能成功,需要主事者有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配合(對被霸凌者有偏見或是歧視),加上學校老師或是校方漠不關心(或是息事寧人)才能成立。這部電影中的霸凌事件能成立就是同學都願意聽井上的命令(因為威脅野口-就可以有東西吃,大家都是「一夥」的同儕感覺),沒有人敢說不要,加上校方不管事,野口被欺負卻無人站在他這邊,也不敢告訴家長,只敢偷家裡東西來滿足同學的要求,無法對父母解釋自己的立場與痛苦,又怕被發現而選擇走上絕路,…這中間只要有一個環沒有被扣住,就一定不會成立。所以,後來園部和井上對話中提到,園部說似乎只有在共同欺負野口時,井上和梅田才是好朋友,井上也覺得好像是。所以兩人不一定是好朋友,只是有個共同的目表而一起合作罷了。
而學校使用信箱,但是成效不彰,因為學生對於霸凌、討厭都不清楚,所以園部後來鼓起勇氣問老師「討厭某個人就是欺負他嗎?」、「難道在生活中沒有討厭過人嘛?」…老師的答案讓園部不滿意,最後村內老師講了「討厭某人是不會欺侮他的,人數也不是問題,當你想賤踏、傷害某人,但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付之行動,並且你無視於他的痛苦這才是欺侮」,園部最後說我討厭這一個箱子因為這個箱子幫不了任何人!其實學生是需要很真誠與真正教導的,園部很認真的在面對問題,最後在反省的稿紙上,很真誠的道歉與表達自己的軟弱與不誠實,而和井上在洗手時,兩人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兩個中學生都有反省,想到野口還活著,很開心,也期待也口在新的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比我們好一萬倍的朋友!」,透過這部電影,實在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與省思!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9, 11:37

范鳳珠 » 週日 7月 16, 2017 8:50 pm

【問題討論-觀察與解釋(園部的罪咎)】

• 園部一直在騎車,是在追尋?還是逃避?還是兩者都有?

我想兩者都有,影片中園部常極速騎著單車,似乎想甩開什麼,是心裡頭很深的罪咎吧
是內在心裡的吶喊吧,他對視他為好友的野口向他求助時未能伸出援手.面對那難堪
難以啟齒的自己.感到羞愧哀傷,同時也帶著問題不斷的追尋,渴望回到那起初,到底
在過程中發生了甚麼?想了解那模糊的自己,所以每每飛馳的車總停在那可遙望
野口便利店的高台.希望可以幫助需要整理的自己.

•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園部內心的不安與罪咎?園部如何面對、處理這樣的罪咎感?

從他經常回望野口家的便利店,感受到園部很深的憂傷.也當村內老師要求將野口的桌椅搬回教室時,
園部複雜的心情,因為自己在這霸凌事件中,也參與其中,我相信他並沒有想成為霸凌的人,但隨著環境
我們竟然也是幫兇,我們生命中也常是如此吧,不夠警醒, ,當老師每天對野口桌子早安時,也喚起他們
心理的良知,他們準備遺忘,就像我們在生命中無法面對無法解決時,就將記憶暫存,以為塵封起這些不
堪的往事就安全了,因為遇見村內老師,園部很勇敢去尋找答案.

• 園部其實並沒有很嚴重的霸凌野口同學,但為何園部特別感到不安與罪咎?

因為野口視園部為好朋友,面對野口求助的眼神,園部竟然沒回應,雖然園部沒有嚴重霸凌,
但霸凌事件中他選擇沉默,看著朋友受苦卻不伸出援手,以致野口走上絕路,使園部因著
內心的良知,深深責備自己,也痛恨這樣的自己.

• 園部認為不准他們忘掉野口同學,是一種懲罰;村內老師認為這是責任。兩者觀點的差異為何?

一開始看到園部有好深的憂傷,一種無法原諒自己的難過,為著當別人懇求我們的幫助時我們視而不見,
一種深深的自責,但有時候我們也不了解為何是這樣的自己,但生命的導師出現幫助園部一步一步探索
內在的自己,村內老師不多話,但他總帶著同學省思,特別他將野口的桌子放在他們當中,當大家選擇遺忘,
他卻要大家記得,當大家選擇逃避,他卻要大家面對,我相信在修剪的過程中是痛苦的.煎熬的.甚至認為
是種懲罰,願我們有神的眼光,可以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透過在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幫助我們看見,
像村內老師所說,對自己所做的事,不管是否犯罪,都願意負責.最後看到園部帶著盼望,迎向它未來的生活.

• 從園部在村內老師開導之前與之後,說話內容觀察,有哪些差異?園部與村內如何表達對野口的同理心?

我們一生中有時候是我們虧負人,有些時候是被虧負,也不一定有機會找到當事人道歉認錯和好,但村內老師
讓孩子們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整理內在的自己,難堪也好 醜陋也好,透過真心的悔改,
發自內心的面對自己,看到井上第一個去拿稿紙,很感動,園部也透過書寫向著遠方的野口表達他的虧欠.思念,
與真心祈禱他有新的朋友,一切過得好.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9, 11:39

程瑞玲 » 週五 7月 14, 2017 3:54 pm

命運.晚餐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青少年教養的問題,及公義道德的探討,我想從克拉拉及馬西莫這兩個腳色來談:

一、 青少年的教養:
1. 溺愛孩子的母親
克拉拉是一位16歲青少年米克的母親,電影中當老師與克拉拉談米克在學校課業及人際關係的問題時,她不斷的為米克找藉口,後來米克犯下殺人罪時,她仍一味的將過錯推給表姊班妮,由此可見,她是一位十分溺愛孩子的母親,總覺得孩子還是那剛出生,天真無邪需要保護的孩子,她沒有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過錯負責,而是將一切的過錯歸給別人,就像有的人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跌倒哭了,就會拍地說「壞壞,都是你讓我的寶貝跌倒的」。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會作父母的,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必須不斷的調整我們的步伐。記得孩子出生時,看到那稚嫩可愛的面龐,多麼的希望將他揣在手心當中,深怕他餓了凍了,但看了書及聽了別人經驗的分享,知道教養很重要,不能一味的寵愛,只是每次都在要做多少?管多少?放多少?當中掙扎,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功課,無論如何,一定要記得「真正的愛他,就要管教他」,一味的溺愛,他不會覺得你真正的愛他,就如箴言13:24「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更要記得「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
2. 被拒於門外的母親
我們知道,青少年是正值叛逆期,在管教上非常困難,他們常常把父母關在房門外。我記得我兒子高中時,就常常關著房門,當時我也會擔心他在裡面做甚麼,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其長大了,有其隱私的需求,我想這種情形在國外應該更為嚴重,所以完全能體會克拉拉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覺。青春期的教養在在考驗父母的智慧,我在兒子青春期時,為了能參與在他的生活中,盡量去了解現在青少年在做甚麼,要用與他相同的語言去對話,當他高二跟我說他交女朋友時,我不會直接跟他說「這麼小,交甚麼女朋友」,而是跟他說「你長大了」,但同時會讓他了解媽媽的擔心及應守的分際,還有,所有的說教,都要在他還聽得進去的時候說,事情還沒發生時,就不斷的打預防針。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只能更細心的觀察與陪伴,如果覺得與孩子之間有很大的隔閡時,我也會透過其他的大哥哥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免得問題發生時,為時已晚。
3. 從邪惡的世界搶兒子的母親
現在的社會充滿了3C產品,撒但真的無孔不入,暴力與色情處處可見,這對軟弱的我們,真的是很大的試探,更何況剛準備踏入成人世界的青少年呢!在片中的米克,我們可以看到,他可能有點沉迷於暴力節目,再加上片中的米克人際上有點問題,他和表姊班妮去參加派對,很快就想回家了,可能也有宅男的傾向,這樣的特質,常會讓他網路與現實分不清楚,克拉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從這邪惡的世界搶回自己的孩子,真是一門很困難的功課。記得兒子小時候,我常會禁止他看一些節目或影片,但現在手機的普遍性與方便性,再加上同儕的影響,真的讓現代的父母越來越難為。
4. 不知悔悟的母親
在殺人事件發生前,從老師與克拉拉的對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米克有問題,但克拉拉卻沒有正視米克問題。等到殺人事件發生時,可說是完完全全的揭開了米克的問題。馬莫西後來決定要去告發孩子們,也正是看到了孩子們的問題,但是直到片子結束,我們都沒看到克拉拉的悔悟,還在怪罪都是班妮的錯,如果克拉拉到最後仍不能真正的面對問題,那米克的未來可能就……。

二、 公義與道德:
在片子的一開始,敘述了一起警察殺人事件,馬西莫為警察辯護,使其無罪釋放,而弟弟保羅搶救了遭流彈射傷的兒子,弟弟責怪哥哥沒有正義,殺人者就該受到懲罰,他不知道失去親人家屬的痛,在當時,我心裡就會先下評斷,弟弟是有愛心、公義、又有高道德的人,而哥哥則是為了自己利益,不道德又狡猾的律師。但當兩人的兒女們捲入殺人事件時,我開始重新看馬西莫。
馬西莫是一位律師,他所受的訓練,就是理性、邏輯推理、與守法。所以當孩子們的殺人事件發生後,他很快就意識到這起殺人案是兩個孩子作的。當弟弟面對這事,因為內心道德標準的控訴與對孩子感情的衝突,讓他整個人完全脫軌時,哥哥仍能冷靜地思考這事,向同事諮詢,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案。其實難道馬西莫沒有感情上的掙扎嗎?但也許是他所受的訓練及個性使然,最後,他還是選擇面對問題,雖然告發孩子們會對他們的未來要走的路有很大的影響,但這才是真正的幫助孩子,讓他們真正的為自己所作的負責,也是很好的一堂公義與道德的課。這也讓我重新看一開始的殺人案,任何事都有一些背後的原因或難處,事情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我們要做的不是遮掩或逃避,而是揭露一切的事實,凡事自有公斷,同時也讓我了解不要太快去評斷一個人,除了神,沒有一個人能評斷任何人。
何謂公義?何謂道德?當我們不是當事人時,總能很容易的大放厥詞,但惟有當事情臨到自己時,才能看到人是何等的軟弱,也唯有此時,才能顯出誰是真正的勇者。求神幫助我們能有來自神的道德勇氣,也唯有神才是真正的公義審判者。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7.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7-07-19, 11:45

江成猷 » 週六 7月 15, 2017 4:10 pm

【問題討論】
7. 影片中的醫師,面對別人殺人與自己兒子殺人,他對兇手的態度與想法,
有何迴異之處? 他的心路歷程有何轉變?
答:保羅醫生是一位優秀的醫生,醫術好,對待病人也好,對事情的看法也以醫生的角度來看待,真是視病如親,在片頭警察殺人的情節中,保羅醫生也是正義的化身,看到雷西被擊斃,雷西的兒子史蒂芬要受兩次手術的煎熬,處於驚恐中難以恢復,雷西的太太正陷入愁雲慘霧之中,保羅對於他哥哥律師馬西莫居然能夠為殘酷的警察托爾辯護,真是深以為恥,直言馬西莫真是個爛人,保羅醫生憐憫受害者的家庭是好事,但可惜的是,保羅醫生未能追溯此事件發生的原因,雷西一直挑釁,逼車,下車叫囂,最後竟拿球棒作勢毆打警察托爾,導致托爾反擊導致這場意外,保羅無視於這些原因,只看最後誰受害,將事情過於簡單化,導致未能看出事情的真相。
保羅醫生後來發現他兒子米克是兇手,卻合理化米克的行徑,認為米克才16歲,只不過面對女遊民的挑釁反應過當而已,再加上其妻子克拉拉推說是班妮慫恿,米克才如此做,在這些探討的關鍵時刻,保羅醫生仍執著於以往對於馬西莫做事方式的對或錯的認知,認為馬西莫這時是在報復,認為馬西莫只不過要證明以往自已是對的,整部影片的高潮,就是沒想到保羅醫生放棄了以往的做人方式來坦護米克,這時也才看懂導演所安排原來當早先兄弟夫婦四人在研究此事時,弟弟推說要回醫院動手術,原來就是逃避做決定,認為哥哥一定會照以往方式救孩子,自己孩子可獲救,還讓哥哥擔負決策者的惡名,醫生可繼續保有崇高的形象,人性自私可到如此程度!

8. 影片中的律師,面對別人犯罪與自己女兒犯罪,他對罪犯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有何不同之處? 他的心路歷程有何轉變?
答:律師馬西莫是一位成功的律師,從他家中的裝潢及大小可知他的訴訟獲勝率非常高,他直言自己不是上帝,沒有權力評判人,但他相信在法律前人人平等,他提供他的專業能力幫助人在訴訟中獲勝,以片首的槍擊案中以觀,人們看到的是雷西家人的可憐,但律師馬西莫看到的是警察托爾是正當防衛,開槍的動作純屬意外,至於防衛有否過當?這是法官的權責,而律師的責任只要保護好委託人即可。
等到發現女兒班妮涉及殺人案,並同時發現自己在女兒及弟弟的心目中是為獲勝可以不擇手段的人,自己的言教身教,怎麼教育出這樣的孩子?她們在殺人的行動中如此的不知輕重,還居然後悔當時沒燒了女遊民微微安,女兒並認為父親會不擇手段的救她們,影片中律師馬西莫講出了令人震懾的一句話「但我不是,我不會!」律師馬西莫居然大義滅親,要班妮自首,做父親的要教導孩子走正路,做出了一般人很難做的決定,比如說他弟弟保羅醫生就做不到,不但保羅醫生自己做不到,還兩次威脅哥哥,說如果班妮自首就要殺了馬西莫,片尾果然響起車輛撞擊聲,令人悲嘆,兩個高水準的家庭,竟在這場晚餐中決定了彼此的命運!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