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卜遠程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9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42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卜遠程 » 2017-07-06, 09:25


林 芑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7-06-22, 09:45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林 芑 » 2017-07-06, 13:21

「勇氣與悔改」
這個片子真的讓人思想起在一個事件當中,原來我們都是當事人。因為當聽到、看到、想到時,事件就已經開始展開滲透力、影響力。我們可以假裝事情不存在或沒看過嗎?可能不去聯想一生當中所遇到的相似情況,甚至持續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呢?這情景讓我想起馬太福音24:12「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就冷淡了。」如果我讓自己內心中那個微弱的聲音,以冷漠或用謊言包覆那讓我難過的刺,忽視它、避開它、合理化它,那最終我成了什麼?美如老師認為,保羅的那根刺可能不見得是指眼疾問題,有可能是指那為神大發熱心時極力迫害基督徒的經歷。這對於後來愛主、熱心傳福音的保羅造成多大的懊悔。為這事,他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他。但主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村內老師堅持將野口的桌子擺在教室,並且每天特別與野口道早安,不讓同學忘記這事、假裝沒看見。期望愛心與勇氣不被消滅,甚至在這混亂虛假的世代中逐漸長大,做一個「人」的責任。只是,「因為你們做不到,所以我才會來這裡。」

卜遠程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9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42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卜遠程 » 2017-07-06, 22:31

謝謝回應,用「保羅眼中的刺」來類比「野口的桌子」確實值得思考。
建議能更多就電影中每個人的情境,設身處地的體會他們的心情,那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或許我們自己就身藏其中。

張瑞玲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7-06-26, 09:14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張瑞玲 » 2017-07-07, 01:36

我想從野口的角度來探討這部電影

我們需要怎樣的勇氣才能面對自己的脆弱 ?

我曾經是野口 !
在小學五 , 六 年級時 , 我被霸凌了整整兩年 .
在我們那個時代沒有”霸凌”這個字眼 , 只知道自己是被欺負了
我因為當風紀股長剛正不阿的記了班長不守規矩以至於她必須被處罰站在椅子上 . 爸爸是家長會長的她覺得丟臉 ,
夥同班上女生不跟我說話 , 並玩起傳我的味道的遊戲 . 發作業本時看到我的本子 , 拿作業本的人就像看到髒東西般的趕快丟在地上 , 並開始傳我的味道丟出去 , 大家嘲弄的如此玩了兩年 , 全班除了一個不畏強權的女同學沒有答應班長一起欺負我以外( 她向來獨來獨往 , 功課很好不愛說話 , 班長威脅她不聽話的話就不理她 , 她竟然回答 : 反正她本來就不愛說話沒關係 . 她也很少跟我說話 , 但至少他沒有跟著大家傳我的味道欺負我)
有幾個女同學威脅說如果我買日本的信封信紙送她們 , 她們就跟我和好 , 我聽話照做了, 那個年代買日本可愛的信封信紙很貴的 . 結果另一個女生看到就生氣說 : 為何她有我沒有 ? 就又聯合收我禮物的人不理我 , 我趕快去買給生氣的同學 , 換原來拿禮物的人說 : 為何你送她的比送我的好 ?
就這樣 , 我疲於奔命在永遠巴結不完的人身上及兩年不理我傳遞我味道的人……
我不知道村上老師用甚麼樣的心情站在屋頂上 , 但我知道我開始常常站在四樓的欄杆邊時 , 我開始不自覺的常常想往下跳下去 . 我能體會野口的心情.
終於有一個女同學匿名打電話到我家告訴我爸爸這件事時 , 媽媽到學校告訴導師 , 結果導師礙於班長的家長是捐錢給學校最多的家長會長 , 完全冷處理 , 告訴我再半學期就要畢業了 , 要我不要給他找麻煩 .
我永遠忘不掉在畢業典禮上女生們互相抱著痛哭時 , 我像瘋掉一樣在那裏發洩式的大笑 . 這是兩年來我第一次在班上發出聲音...
大一時 , 有男同學打電話來說要開小學同學會 , 我決定參加 !
理由是 我要讓他們知道我現在很好 ! 同學會時 當初欺負我最兇的其中一位同學過來向我道歉 , 她說多年來她常做惡夢 , 愧疚感常在心頭 ; 我沒有回應她 , 因為我並不想告訴她接受她的道歉原諒她讓她好過 !
我是在星期三晚上看青鳥影片時才”決定”原諒放下小學那群人 , 包含我的導師 !
因為我終於學會如何讓自己勇敢 , 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我常常想起那位不畏強權的學霸 , 她不怕沒人理她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
自己做了媽媽後 , 我有計畫的教導我的女兒要對自己有自信, 培養勇敢的體魄不畏強權常常幫助弱小 .
怎樣的人會成為野口 ? 對自己沒自信的人
所以我一直在教導我的孩子 : 謙卑不等於沒自信 , 善良但不無限度的忍讓
凡事立界線 ! ! 教導孩子立界線時 , 他們才能更加明白如何保護自己 .

我喜歡村上老師說的那句話 : 太卑鄙了 !
師長們跟同學們想盡快遺忘是為了饒過自己 , 但野口忘不掉的 ! 那已經是生命中一輩子的傷口了 , 不可能遺忘的了的 !!

黃永慶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7-06-22, 21:15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黃永慶 » 2017-07-07, 21:42

個人認為本片可於「人性」及「教育」層面另做更「廣」、「深」之探討。
謝謝卜老師匯整甚多「極佳問題思考」及「金句良言」供學生參考學習。
於此,個人有感從此片所述「單純之校園霸凌」延伸至「複雜之成人霸凌」做些許探討及省思。

◆ 自我省思成人世界之霸凌
1. 村內老師:「大家都錯了」。個人解讀此言部份可能其因如下:
1) 事件前:學校對「霸凌事件」無明訂各種因應防治教育輔導等策略
2) 事件中:師長無留意/關懷團體中弱勢學生之需
3) 事件後:師長多不知「正確方法」處之,而用含混其事、息事寧人、表面功夫之陋息以對

片中得見全校所有師長均不知如何用正確教育來教導/改變所有”霸凌的學生”,而僅要求學生於事件過後寫悔過書達五張稿紙(量與厚度),通過所有師長認可即表悔罪誠意;並設青鳥信箱,鼓勵同學暢言。然訓導主任碰觸學生所提敏感問題時卻支吾其詞,甚至大聲罪怪學生歪理....。故此,村內對訓導老師言:「要認真應答學生所提疑問」。據此省思,現今身為學校師長及為人父母(家長)者,面對學生、團體(教會、輟學)青少年、家中子女等,是否不自覺中偶同此態 ?

2. 成人世界之霸凌事件隨時隨地層出不窮,如遇此況,我選擇逃避視而不見或適時勇敢面對可能之衝突 ? 例舉;
1) 見有人插隊,我敢好言相勸嗎 ?
2) 禁煙之公共場所(大樓、辦公室、…)有人抽煙,我選擇自行離去或勸誡對方 ?
3) 有人深夜嘻鬧、社區中有人以己之便亂停車而妨礙他人出入,我選擇之作法為何 ?
(……太多,誠不一一列舉)

若我多選擇視而不見、逃避或息事寧人,則又該用何種立場傳承教知兒女要勇敢面對自身可能所遇之衝突 ? 還是告知兒女自保己身,切勿多管他人之事,讓其他正義勇為之士去處理吧 ?
(PS. 社會中,實有不少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人。其因之一,多來自原生家庭或長期所處環境感染所致。)

有人將「規勸霸凌者可能產生之言語衝突」喻同「打藍球」(個人認為此比喻尚恰當),「打藍球」實需習慣彼此肢體之碰撞。面對些許衝突之初,需先習慣此些言語意見之碰撞,最後如同藍球”碰撞”,”卡位”,”投籃得分”。
然於此之前,誠需自我操練學習溫柔智慧之言,使其受規勸者聽,不感重失言面而心悅歡然接受,實乃上道者矣。

◆ 耶穌醫治受傷者
初知「霸凌行為」含肢體、言語、性、網路、關係、意識恐懼、…等。世界各地自校園至社會之各種大小霸凌情事,網查,便可輕易得知各地每天層出不窮、隨時上演,甚至眾多研究/評估文獻、文章發表及書籍探討等亦不勝枚舉。所幸,現今世界各國學校於此議題漸重視,並訂定各種因應防治教育輔導等策略,成效漸顯,然尚有甚大努力成長空間。

<聖經> 路加福音10:30~35生動記錄一起『霸凌事件』: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中間,他們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把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客店裏去照應他。』

自古至今,群體生活之人,一生中不免多少經歷/遭遇或大或小、或長或短、不同樣式之被霸凌情事,嚴重者致使身/心受創難言,陰霾/恐懼伴隨,甚而幾近垂死無望。然耶穌就如聖經所述之『好撒瑪利亞人』,用祂的生命和愛,溫暖、照顧、光照、醫治每位來到祂面前的受傷者。

(黃永慶)

林 芑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7-06-22, 09:45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林 芑 » 2017-07-08, 11:50

園部的罪疚
當園部在野口轉校後,常騎著腳踏車吹風,並忍不住一再回去看著野口家的便利店,一股另人難受、胸口發悶的感受,讓他鬱鬱寡歡。當村內老師把野口桌子擺在眼前時,所有的回憶與同學的反應,更逼著他更強烈的去面對內心,更深沉的去思考到底在這個過程中他怎麼了。身為野口在霸凌戰場中唯一的盟友,最後竟禁不住人性弱點,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份壓力與懊惱讓他無法承受!甚至可能想死!認為村內的作為是種折磨。進ㄧ步更深沉思考,到底什麼是犯罪。討厭就是犯罪,有行動才是?(這讓我想起,耶穌說動了淫念的就是犯了淫亂罪。)到底人要如何自處,與人共處?
最後井上與園內的對話,幸好野口還活著!然而事實上,很多的情況是人已不在了。可能不再見面、甚至離開人世。饒恕與悔改的對象,常常不是對方。大衛犯姦淫殺人罪時,他說他得罪神了!至終井上、班上部分同學、以及最後鼓起勇氣的園部重新寫下的悔過書,野口也不見得會看得到。彼得及保羅的懊悔,因著神的恩得以翻轉生命完全獻上並成為傳福音的動能,此事真真實實的幫助我走出懊悔,重新接納自己,萬分感謝主恩,走出去傳福音的力量!

林竟成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7-07-03, 13:54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林竟成 » 2017-07-08, 21:24

問題討論-應用(勇氣與悔改)
村內老師的觀念是當你無視他人痛苦時就是霸凌,所以他說:「大家都錯了。」不論你是否有動手,動口或是表達沉默,都是在霸凌同學,而被霸凌的野口同學就是在沒有人願意幫助他,為他挺身而出,在受不了同學的壓力與感到絕望下,自殺了。 村內老師讓學生寫悔過書的目的我想是要同學們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認為自己有錯的人才會或自己認為有需要寫悔過書,日後再遇見同樣事情時可以變得勇敢些,制止霸凌事件的發生。另外寫悔過書可以有另一個意思就是認真的說話,讓自己的心聽到,面對錯誤,才能得到救贖,得到赦免,心改變了,有一生的果效。 最後是做一個對比,寫悔過書是校方共同的決議,與校方所想,所做的傳統又表面的方法,每一個都要寫超過五頁的悔過書做對比,校方的做法,看起來好像大家都悔改,但在事實上沒有人因為”那件事”得到教訓或學到對不公不義的事情說:「不。」。花了很多的時間,但一點也沒有果效。
我是不知道村內老師在校方再次要求學生再一次寫悔過書時,是否有受到霸凌的感覺,校方是那樣強勢,他只是一個代課老師,孤立無援,雖不認為是一個對的方法,但也只能默默地接受校方的要求,勇敢地,照的他的方法去將他所認為的對的寫悔過書的理念表達出來

陳和瑛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17-06-29, 23:12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陳和瑛 » 2017-07-09, 00:29

【問題討論-應用(勇氣與悔改)】
「霸凌」在圍牆內及圍牆外是截然不同的,有本書「追風箏的男孩」述說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的死忠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情同兄弟,年齡相仿的兩人總是一起玩耍,一起讀故事書,然而,一場風箏比賽之後的暴力事件〈霸凌事件〉,卻破壞了兩人之間親密的情誼,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雖然幾年後阿米爾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從此遺忘過去,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仍縈繞不去。阿米爾一直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睽違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救出哈山6歲的獨子。是的村內老師做了很了不起的第一步,就是將當時的事件拉回原點,讓當事者再次回到當時的心境,無論是施暴者、旁觀者、都無法逃避內心是非對錯的糾葛,那道傷痕會跟著這群孩子一輩子的。外傷的疤痕容易復原是因為它攤在陽光下,心裡的內傷是躲在陰暗處會被用掩蓋的方式隱藏起來,而在此時再被拉出是痛的、是憤怒的、是羞愧的、但卻是最好的反思反省時刻,從園部的愧疚,同學間話語的刺痛,井上發自內心的那句「還好他沒有死」,再在說明「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內在視野是同等重要的。村內老師不用很多的言語更不用逼孩子們寫悔過書,但他的教導是內心修正,讓孩子自己找到自己的癥結,就如同村內老師告訴園部同學「想遺忘的行為是卑鄙的不負責任的」,同學們就像剝洋蔥般一層層由內到外洗淨內在的昏暗面,若沒有村內老師的這把剪刀孩子們就無法破繭而出,更不能在最後願意重新按著自己真正的內心寫下真心真意的反省文。

卜遠程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9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42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卜遠程 » 2017-07-09, 01:59

回應:從「村內老師的沉默」看「誰能破繭而出」?
我覺得,村內老師不是被動性的沉默。而是有智慧的沉默。(想到耶穌有時也是保持沉默不語)
因為村內老師知道甚麼時候該說話,甚麼時候不用說話,因為聽的人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明白。
1. 一開始就在校方要介紹村內老師的時候,村內老師就因為要準時到班上上課而自行離開。一方面表達了村內老師重視學生過於行政,另一方面村內老師也不願跟這些人說甚麼,因為他知道說了它們也聽不懂。
2. 井上、園部等人在班上打架,村內老師進來,只跟在教訓學生的石野老師說:「不要再罵了」。因為村內老師知道,這樣的責備言語是沒有用的。
3. 井上在班上公開挑釁村內老師,用書敲打桌子而書本掉到地上。村內老師也只是默默的將書本撿起,還給井上,不發一語。村內老師也知道,在這個時候,任何的責罰與教訓,恐怕也無濟於事。而為他撿起書本,更加凸顯村內老師的高度與井上的無理,反而是更好的當頭棒喝。
4. 最後,村內老師讓學生自行決定是否再次寫悔過書,這更是一個關鍵性的教育。表面上似乎是符合校方的要求,但精神上完全是不同的。直到最後,村內老師也不會「免強」學生悔改,誰能破繭而出?唯有自己願意認罪悔改,才能真的破繭而出。所以,從數字來看,班上似乎僅有少部分的人願意寫悔過書,但這似乎也反應了真實世界的狀況。(聽到真理的人多,但得救的人少)。另一方面,井上是第一個帶頭願意悔改的人,可能是衝動、可能是勇敢,但至少他有機會破繭而出。相對於園部,即使園部內心有非常深刻的罪咎感,即使村內老師對他有更多的引導,但一方面村內老師也沒有用眼神「催促」園部,「你應該要來寫悔過書啊!」而是有耐心的等待。另一方面,園部的掙扎,也表達了悔改真的需要極大的勇氣!但當下定決心後,園部的心情反而是漸漸地放鬆了,漸漸地得到了安慰與醫治。
5. 村內老師要離開時,校園內的廣播又響起了「我們請村內老師講幾句話」,但導演巧妙地讓村內老師就出現在校門口。似乎,村內老師仍然選擇不願對校方給予一場精采的演講與教導,因為他知道「這些人還是,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明白」。而島崎老師這時出現在校門口,對村內老師深深的一鞠躬,說:「謝謝您這些日子的照顧」。對照之前島崎老師雖有問村內老師許多問題,而村內老師似乎並沒有回答,但其實村內老師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了最好的回答。且村內老師也知道島崎老師也已經學會並明白如何教育孩子了,所以他也深深的一鞠躬給予回應。

誰破繭而出了?可能是井上、可能是園部、可能是那些自願寫悔過書的人、可能是島崎老師。村內老師只是默默的陪伴、引導著這些願意破繭而出的人

陳麗如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17-06-22, 22:45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陳麗如 » 2017-07-09, 22:52

從故事的幾個情節中發展:一村內老師回憶著與學生們的合照!二他告知學生他的來到是因學生不能好好認真的聽別人說話!三他隱約要園部同學能記取自己身陷痛苦的處境和煎熬以能體恤他人的感受和情懷,彷彿在生命的經歴裡有著自己身影的投射也因而成就了自己此時所擔負校園覇凌的議題以及身為教育者的神聖使命1:去發現省思自我的生命!2:去傾聽同理他人的生命
從故事中看到的觀點:
1從村內老師說:我們都錯了是因為社會化下的人們往往缺乏對人的一種基本尊重的態度,去真正的感受在意對方的存在和問題
2在村內老師要學生自己選擇是否重寫反省文的場景:在主流價值的社會文化中,或許從眾也是種主流,深怕獨自的彰顯而被隔絕排外也因而不敢勇於面對成為真實的自己,或許這也是成為園部同學雖非為覇凌之一員,但他仍未向他求助的野口同學挺身而出的駐腳
3在大家只想盡快平息野口的事件中:社會的議題很容易被掀起議論但也很容易被就此遺忘但終究對於存在的社會現象和議題該如何付出實際的關懷和行動誠如村內老師所帶出之真正的影響力值得我們深思
4從學生們反對村內老師的作為反應:一個政策或觀點的革新勢必歴經混亂衝突的過程,然而根深蒂固的烙印如何在人們的心中一點一滴的鬆動需要有如村內老師對信念價值的執著以及對人的同理接納和包容一步步才得以實現
5關於村內老師:教育的本質或許不在於說教,訓戒和照本宣科的表象,而是可以開啟另一扇窗,在循循漸進的引導過程中,幫助人得以自我發現,自我省思,自我改變與成長,而對於村內老師其先天的缺陷却依然得以成為需要運用口才的教師深信其背後亦曾承受莫大的壓力和艱難但或許也因此成就他得以同理體恤相同困境的族群以至於能用另一種思維和教育啟發人們或許這也正是曠野必經之地……成為化妝的祝福最美的詮釋!

左曉娟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5
註冊時間: 2015-06-23, 23:33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左曉娟 » 2017-07-10, 13:56

1. 當村內老師每天對著班上同學說「野口早安」,同學的感受如何?
2. 井上同學有哪些強烈挑釁村內老師的舉動?你認為井上同學為何要這樣做?
3.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園部內心的不安與罪咎?園部如何面對、處理這樣的罪咎感?
4. 井上願意承認世上有比我們善良一萬倍的人,因此願意真心的重寫悔過書,也願意祝福野口能交到好朋友。
5. 鳥崎老師從不知該如何教導學生,最後因此感謝村內老師這些日子的照顧。


古文觀止說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 傳道:村內老師說:認真說的話,才能被心聽見。
  村內老師來到因承受不了學生自殺未遂壓力而請假的高橋老師班上,擔任2年1班的代課老師。當上課聲響起,村內老師自座位上拿起課本及學生資料離開了校長仍在主持中的會議室,前往了2年1班準備上課。這是村內老師與校長及全校老師第一次見面。口吃的村內老師,因為說話吃力,所以他只說重要的話。進了2年1班教室的村內老師對班上的同學們說:「我有口吃,但是,我很認真講話,所以你們也要認真聽。」這是村內老師給同學們教的第一堂課。因為認真說的話,才能被心聽到;只要是認真說的話,對方一定會聽到的。

面對霸凌:選擇遺忘~寫完五張的悔過書後選擇遺忘 VS 暗地裡持續霸凌

學校方面:
  野口自殺的事件,老師們定義為<那件事>。學校以必須將船上的同學全數安全的送至畢業的港口為由,迫不及待的想要為這件事情畫下句點。師長們認為只要悔過書,就表示對這件事的懺悔,要求同要學生一直重複寫直到寫滿五張卻毫無悔意的悔過書。也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是真的嗎?

學生方面:
  村內老師在上課第一天就要值日生把野口的桌椅搬到他上學期的位置,且每天上課時,都會向想留下卻不得不轉學的野口說聲早安。若這事確實已在同學們的心中平息,那為何班上的同學們看到野口的桌子會不安?為何同學們在聽到村內老師每日對著野口的桌子打招呼會感到憤怒?甚至同學們將野口的桌椅丟棄在學校的一角呢?井上情緒失控的問全班,都是我的錯嗎?女學生們毫不留情地控訴是男生造成的結果,但全班都知道,現在班上的女學生圈中正在孤立一個女生,女學生之間以手機傳送訊息要對那人進行孤立,全班知道卻仍然忽視她的痛苦,允許她繼續被孤立,她會是下一個野口嗎?野口事件在2年1班落幕了嗎?
  
  班上的同學確實了解霸凌?且不再霸凌嗎?到底時麼是霸凌?誰可以告訴這些同學們正確的答案呢?

二. 授業:面對錯誤,才能得到救贖
  學校設立了「青鳥信箱」接受學生諮詢,立意看似很好,但卻無法回答孩子們的困惑。信箱中多是垃圾,是否也意味著這個信箱對學生而言,也是垃圾呢?老師們遇到學生投入的問題,卻選擇避重就輕的回覆信箱中的提問,企圖掩飾可能再起紛爭的問題。園部追著問老師:討厭一個人叫算是霸凌嗎?園部再次釐清老師想逃避的問題再問:難道老師都沒有討厭的人嗎?在座的老師中沒有人願意回答,因為他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但是村內老師回答了:「霸凌指得不是單純地討厭某人,也不是副很多人討厭某個人,霸凌是踐踏某個人、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當你想踐踏傷害某人時,或是無視於他的痛苦,這就是霸凌。」村內老師說:「對於他人的痛苦,充耳不聞才是真正的霸凌。」

  學生們定義村內老師每日對野口的問候是對他們的責備,他們認為:我們已經反省了,但村內老師是故意責備我們,這樣他就高興了。這群孩子們因為太痛苦了,所以選擇遺忘。孩子們選擇逃避與遺忘,因此他們將野口的桌子移出教室;用橡皮擦擦去桌上野口的名字,但都無法降低他們內心的罪咎感。因為那太痛苦了,極度渴望擦拭掉腦海中所有關於野口的記憶與畫面。而這就是沒有人想要去面對真相的原因。村內老師告訴全班同學「遺忘」野口是卑鄙的行為。因為這件事情,野口忘不了。他的鍥而不捨,強迫所有同學再度挖開傷口,他持續挖掘。村內老師知道,2年一班孩子們心中的傷口只是結疤,並沒有痊癒,對於野口的事件,大家只是避而不談,並不是真正認知到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有多有嚴重。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還要「解惑」。對孩子們而言,如何將罪咎感除去才是最重要的!
  
   加害者的叫囂或是自以為義,對於受害者的困窘,難過視而不見,甚至彼此在當下成為好友對其受害者加以嘲笑。梅田和井上在聯手霸凌野口的當下就成為了好友,因為他們需要互相支持。這點令我想到<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路23:12)

  當時的野口真的沒向同學求助嗎?班上的同學們,真的有認真地有聽他說過話嗎?老師們卻忽略班上其他的加害者所應承擔的責任。

三. 解惑:只有面對,才能得到救贖。人本來就是脆弱的,所以才要努力去變的勇敢
  野口總是笑著回應,而非悲傷與難過。因為野口沒有求饒、沒有控訴,所以他們也就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的懷疑與反省,但這是他們推託的理由。村內老師認為這說詞其實是卑鄙的,因為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野口身上。村內老師說: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及情緒,村內老師自己必須用盡全身的力量才能說話,就好像野口只能用開玩笑的口吻,才能說出真心話。那是個性上的差異,但卻無法成為推卸責任的藉口。村內老師說:「不可以忘記你們對他做的事,因為野口不會忘記。你們必須對你們做的是負責。」村內老師知道這群孩子們他們需要支持,需要同理,需要有個機會真心地去訴說他們的不安與認錯。這樣的情緒需要內心的準備,這樣的勇敢需要時間的積累。每個人都希望能有機會反省及改過,但可以吐露的對象是需要可以信任的。
  村內老師用溫和的眼神及口吻告訴園部,不要忘記現在的心情,然後又說要不時去回想這個感受,為了將來的你,不可以忘記他。我相信這與村內老師常拿在手中看的照片有關。因為他永遠記得照片中那一個不快樂的孩子,因為他永遠記得那時的心情。村內老師鼓勵園部:「你不必得馬上變得勇敢,人本來都是脆弱的,所以才要努力去變的勇敢」。

承認~勇敢面對:
學生們:
井上:幸好野口還活著。他會遇到比我們還要良善一萬倍的人。井上願意祝福野口在新的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
園部:為自己行為感到後悔,也為自己造成野口的絕望感到無比的痛苦。園部終於可以坦露他心中不斷浮現的關於野口悲傷與絕望的眼神,哽咽地說出他的恐懼,沒有人會想要變成野口的角色,他並不想如此對待野口,可是在面對霸凌的族群時,讓人心生膽怯。
島崎老師
「教導學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師能做的或許只是陪伴在他們身邊,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他們能體會。」我想,島崎老師明白了,一個好老師,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也不是讓孩子們逃避他們所應承擔的責任。而是溫柔的陪伴學生們的不安與茫然,因為教導孩子這事這並不是要講求效率,而是在堅持中傳遞正確的價值。如同村內老師的堅持一般。

  最後一堂課,村內老師要大家再寫一封悔過書,卻要大家先省思自己後再決定是否要寫。一片寂靜的教室內,孩子們怯生生又擔憂的張望,不知該如何是好。班長先拿出了書開始自習,部分同學也起而效尤;大家的眼神轉向了井上,井上起身走向講台拿了一張稿紙,但對老師說,我只能寫一張。被霸凌的女孩也起身拿了稿紙,園部也起身拿了稿紙回到了座位。

  最後園部的悔過書變成了給野口的一封信,一封寄不出的信,一封不用寄出的信。一封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信。一封園部對於野口真正的反省文。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二25)
最後由 左曉娟 於 2017-07-11, 00:11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廖杞燕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0
註冊時間: 2017-06-23, 16:57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廖杞燕 » 2017-07-10, 15:52

從人際關係與信仰來認識幸福
看完<青鳥>的故事內容,我對自己提了三個問題,希望透過這個故事整理自己對「霸凌」、對「悔改」和對「幸福」的認識。
問題一、霸凌圈和幸福的距離有多遠?
問題二、悔改和幸福的距離有多近?
問題三、遠離人際關係就能減低悔改的頻率嗎?
家庭霸凌、學校霸凌、教會霸凌……,甚至餐廳霸凌。只要有人際互動的環境就容易產生霸凌,因為人性當中追求私慾滿足的心而產生了霸凌的內在需求。我們觀察到影片中村內老師透過「早安,野內同學」的問候,讓所有人回憶起那一段自以為爽快,但卻有滿臉嫌惡感的過去。大家透過欺負「她」,可以消解內在的不愉快,包括升學壓力、人際壓力,又可以為眾人的友誼加溫,這種可以一舉兩得的益事,成為學生們茶餘飯後的話題--那個同學們最厭惡的人。難道透過次要敵人打擊重要敵人的快樂,是一種幸福嗎?不,答案非常明確。那麼,學生們是否知道,透過追求「和好」的關係,可以離「幸福」愈來愈近?
假裝悔改和真正悔改的差別在於「一錯再錯」和「不貳過」的結果。和好的路不好走,也非常的無聊,因為和好了,就要失去競爭的樂趣;因為和好了就不能報復那些礙手礙腳的人。因為學生的世界很小(教會的世界也不大),讀書只是應付大人的壓力和責備,生活當中的情緒很難紓解;所以,那些和大家不一樣的人或是造成大家困擾的人,就成了眾矢之地。自己一個人反擊太無聊了,要找其他人一起下手才有樂趣,才有力量,而且當中的指使者也會得到「大權在握」的機會。
如果,學生真正嚐過悔改的滋味,又怎能不愛上悔改呢?這所學校的老師(教會的長執同工)如果能夠以身教示範悔改,才有機會減少霸凌的機會。一個團體真的能夠悔改,每個人的臉上應該是神采飛揚,把幸福寫在臉上才是。
出家就可以常常悔改、遠離罪惡嗎?走進修道院就能夠一直親近神,減少犯錯嗎?或許這個答案是各說各話;但是,有心人走上這一條道路,就是想要遠離這個是非圈,可是料想不到的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口舌是非和霸凌事件。」
成為基督徒的美好事物就是從基督的眼光看世界,唯有信仰才能讓我們遠離罪惡,持續的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走在基督裡與神同行並非神話故事。當我們能體會神的公義和慈愛時,也會嚐到幸福的滋味。因為不是用自己的標準、尺度去衡量時,處處皆會有生機和美好。廖杞燕

黃天賜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7-06-22, 17:52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黃天賜 » 2017-07-11, 00:19

【問題討論-觀察與解釋(霸凌事件)】
2.學生嘲笑村內老師的口吃,村內卻告訴學生:「要認真聽別人說話,因為你們做不到,所以我才會來這裡。」請問這與野口同學被霸凌的事件,有何關連?
Ans
野口被霸凌並非一朝一夕,相信已有一段時間。在這一學期,同學上課每天相處,野口這個孩子或許在他外表或內心中有其不為人知被嫌棄的缺陷,如同村內老師口吃一樣。他被井上同學霸凌的情形,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心知肚明。野口同學被霸凌後發出求救的聲音,但全班同學充耳不聞,沒有人幫助他(包括園部同學、原來的導師在內)致使他如活在地獄裏。這說明了同學沒有做到認真聽別人說話,而且沒有勇氣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沒有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似乎是一種無言冷漠的集體霸凌。永遠解脫。這事件發生後才會有代理老師的出現,是村內老師要向同學說明的原委。
省思:我覺得傾聽霸凌者即被霸凌者所要表述及同理當事人的處境及心情很重要。另外求上帝給我有從神而來的憐憫心、有智慧、有行善的勇氣及力量來幫助霸凌者及被霸凌的人。

彭龍英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3-06-26, 23:13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彭龍英 » 2017-07-11, 01:36

「青鳥」〜村內老師教會我的事

「要認真聽別人說話,因為你們做不到,所以我才來。」一個嚴重口吃的老師如何教導學生關乎生命的重要功課?他要恢復野口原來所在的坐位,野口桌椅搬回來了,令同學們不安。
村內老師望向野口的桌椅、每天當著同學的面說「野口早安」,就是要告訴學生,野口是班上的一份子,野口想留在這裡,野口想和大家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是誰讓他無法立足、甚至痛苦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誰又會是下一個野口?

村內老師的做法,堅持讓野口的桌椅留在班級上,無疑拯救了二年一班所有同學,不叫他們忘記對野口同學的傷害,不是懲罰,而是為了將來他們的自己,挽救他們的良知和靈魂!

沒有具體的表述,具體指出自己在哪裡得罪對方,在什麼事情上有錯,只是陳腔濫調寫下口號式的文字,根本無法改變學生。學生敷衍老師,老師也樂得自欺欺人,悔過書寫得越多,就足見學生們的誠意和悔意。難怪鳥崎老師說,當我們叫學生寫悔過書(反省文),寫的越多張,學生的面孔就越來越模糊。豈止越來越模糊,還因此無法看見學生的靈魂,只會把他們變得跟成人一樣,狡猾、淡漠。

面對自己造成別人的傷害和痛苦,不是只跟對方道歉,然後說「我們重新開始,太卑鄙了。」村內老師認為,這對野口而言太卑鄙!同樣的,學校的處理也不能這麼告訴大家「重新開始」。這意味著讓大家忘記,當做沒這件事情的發生。對受害的一方,如何能忘記?加害者沒有資格對受害者說這樣的話,不公平也太殘忍。為什麼離開的人,不是做錯事的人、不是加害者而是被傷害的人?他該如何在受傷的地方重新開始?為了重新開始,野口一家才不得不搬到別的地方。那受傷的人離去了,自然地,那張桌椅被搬走。

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機制,對於做過傷害他人的事,會淡忘、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設法掩蓋甚至把過錯推卸給對方。如果沒有打從內心深處知錯、醒悟,沒有用記憶用感覺去提醒自己,這些錯事爛事惡事與憾事,會繼續發生。

園部同學認為不准他們忘掉野口同學,是一種懲罰;村內老師認為這是責任:「不管構不構成犯罪,你們必須要對自己所做的負責,為了將來的你,不可忘記這個感受,不可忘記野口。」
雖然一想到野口會刺痛、會罪咎,卻能保護自己的靈魂和良知。

園部有一雙詩一樣的眼睛,當他重新寫悔過書,寫下想對野口說的話,他的心終於釋放,那詩一樣的眼睛越發澄澈明亮。

村內老師對鳥崎老師說:「教導學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師能做的或許只是陪伴在他們身邊,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他們能體會。」陪伴學生、引導學生,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的錯誤,比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來得重要。

周蓓雯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周蓓雯 » 2017-07-11, 16:37

從受害者野口的角色 分享「看似軟弱的卻成為有能的」...
電影青鳥看似節奏緩慢平淡,但對我而言卻是一部人物角色佈局與運鏡張力十足的電影,也讓我更深地去省思以下問題:
1. 自己成人後的圓融世故是否植因於小時後一點也不出色,所以很早就學會迎合別人以取得認同?
2. 反思面對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與夥伴,自己是否會習慣性地對他們產生讓他們覺得「踐踏他、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的情形?
3. 家長或師長該如何引導青少年去解決在社交關係中的挫折?

  青鳥中,因自殺未遂而轉校的霸凌受害者野口幾乎未太多現身在電影中,但野口的缺席卻如一股巨大的陰影捉住片中的每個人物; 學校要同學們重新出發,要求學生寫滿五頁悔過書並設立鳥信箱等方式來粉飾太平、校長依然貫徹升學至上,訓示老師們要幫助學生回歸正軌準備高中升學考試;施暴的井上與梅田同學雖被懲處,但在頓失欺負對象野口後又習慣性地尋覓下一個可以嘲弄的對象(例如:口吃的代課老師村內) ;園部常常處在心虛不安中,懷疑著自己是否是就是野口遺書中控訴殺死他的第三位施暴者;負責處理野口事件的石野則是以老師的威權制止學生對「討厭一個人是否就可以霸凌他嗎?」的提問;島崎老師則對於大人能做些甚麼顯得束手無策。直到代課的村內來到,他以口吃卻堅定的語氣一語道破人心的「卑鄙」「不可以忘記你們對野口所做的事,這是你們的責任」…。我想從電影中的幾個角色與場景,分享以下的感動:

一、校園中的霸凌是集體參與的共犯結構
1. 台灣與日本很像,校園講究升學與競爭,學生對於如何自覺、表達、甚至宣洩壓力或解決負面情緒等生命教育,似乎欠缺引導及鼓勵
劇中的校長認為學校像一條船,老師的責任就是讓船上的每個學生順利抵達目的地(考上高中),但代課的村內村卻反問:「如果有人暈船又不想下船呢?」來直接挑戰當下的教育體制。又當疑惑的園部因著罪咎問石野老師「你沒有討厭的人嗎?」「喜歡或討厭一個人雖然是個人的自由,但討厭一個人就可以霸凌他嗎?」,石野不但沒有引導園部去解決疑惑,反而以老師的威權抑制他的提問。這些似乎顯示僵化且重形式的教育體制成為結構性的幫兇,學生的生命教育不被鼓勵,可能是因為對師長而言,以形式上的機制幫學生「速成地套進解決問題的公式」似乎容易的多,師長也可以比較明哲保身,但若要老師以身作則用生命的影響力去引導學生面對或解決生命的疑惑,這實在太麻煩了。
2. 初二的青少年已學會在小群體中排擠或剝削落單者,來爭取同儕的認同
班上的女同學脫口而出指著井上與梅田說:你們兩個「只有在欺負野口時,感情才特別好」,這段對話非常扎中我的心,原來青少年群體裡這種結盟的網絡關係根本就是我們成年人在職場與社會競爭的縮影,我發現原來我們從青少年時期就已經有這種社交的本能去選擇或被迫選擇加入一個陣營來自保,講好聽一點,這是一種社交的智慧,但是當這種依附與歸屬的群體淪為集體性的「踐踏某個人、折磨他,而且沒意識到他在受苦,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那麼每個參與在積非成是仍然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論是成人或孩子)將如何從集體的冷血、姑息、鄉愿中自省,甚至找到一條出路呢?

二、共犯結構中的當事人可能需要「生命過客」的提醒,而這些生命中的過客其是就是「生命的貴客」,軟弱的野口及短暫代課的村內就是我們生命的「過客」及「貴客」
1. 電影中的野口從軟弱的受害者轉換成有能力的影響者,他的離去不能抹滅他曾經存在,進而影響其他人開始面對生命的教育
野口在學校被欺負時曾向霸凌他的人發出「饒了我好嗎?一點都不好玩」的哀求,他對園部也曾發出「求救」的眼神,但所有人都拒絕看見聽見他的痛苦,可見人往往喜歡「與作樂的同樂」,但欠缺「與哀傷的同哀傷」的同理心。但是,生離與死別(野口的自殺未遂也是一種死別的效果、轉學則是生離)讓野口這個角色從霸凌事件的弱者轉換成為讓加害人良心不安的主導者,野口離開了反而留下巨大的影響,使留下來的人有機會去面對自我的良心及責任。
2. 校園霸凌的共犯結構是由一位「意外的訪客」- 村上來揭發戳破,我認為未必是因為村上比其他人與生俱來更有「正義感」或「勇氣」,而是因為他只是一位過客,在這個既競爭又合作的社交網絡中他沒有選邊站的包袱
當然,村上可能「曾經是另一位野口」,成人的他即使具有代課老師的身分,卻仍因嚴重的口吃使他在初到一個新的網絡群體中仍被不具權威身分的學生嘲弄;那麼村上為何用行動堅持野口其實並未因轉學而離開呢?
我認為「曾經是另一位野口」的村上這個角色所傳達的信息是:不論你是加害者或受害者,人都是脆弱的,再深的受傷或如鋼鐵一般的石心都可能有良善的覺醒(例如:帶頭霸凌者井上也會慶幸「還好有野口沒死」),這種覺醒可能需要被引導出來,使當事人負責地面對自己裡面的脆弱,終究有破繭而出的盼望,就像電影中野口以一個過客的身分(襯托村上滄桑但堅定的背影及腳步)觀看著這個校園裡的日出日落、上課下課,而他身後的圍籬柵欄總留著一扇開著的門,使人有找到出口的盼望。
<禱告與回應>:願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以賽亞書50:4-5)

黃維萱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1
註冊時間: 2017-06-21, 19:17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黃維萱 » 2017-07-11, 17:10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園部內心的不安與罪咎?園部如何面對、處理這樣的罪咎感?】

園部是一個非常糾結的角色。內心善良,細膩敏銳的他,看起來不像是會霸凌人的人。甚至他常常造訪野口家的雜貨店,翻閱雜誌。再一次的威脅之下,他低頭,打破自己的原則開口跟野口「下訂單」要求一包洋芋片。野口的眼神令他難以忘懷,深深知道自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是遺書上橡皮擦擦拭掉的第三個名字」園部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是造成野口走上絕路的第三人。

可是他不是個乾脆的人。既無法坦然面對,也無法全然放下,在罪咎與逃避之間搖擺。不過,再一次一次觀察老師的行為舉之之後,園部開始有不一樣的思維進入。在學生自治會議中,他終於站出來,開了第一槍。「到底什麼是霸凌?」接著,連鎖效應引起了各個老師們以及同學的反思。

受不了虛偽與僵硬制度的他,衝回教室擦拭著桌上的印章,盼望能洗滌自己的罪過。村內老師走進,一席對話讓園部豁然開朗。

他踏出去,和井上對話。心中的圍牆倒榻。接著,在最後一場戲道歉中,在園部猶豫著之時,井上是第一個踏出去拿只來重寫的人。

最後到底信有沒有寄出去?我認為沒有。園部的個性仍舊是帶有自責的味道。至少他扎扎實實地學了一課,在少年時期學習了如何面對自己的懦弱。

我自己的求學經歷時期,多半時候是類似園部的立場,因此對這個角色特別有共鳴。面對霸凌者欺壓同學,怕失去強權不敢站出來反對,只敢私下委婉勸阻;亦不敢與受欺壓者當朋友,以免被歸類到「邊緣人」。直到國三時期有次常常被排擠的同學身體不適吐了,全班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尷尬氛圍下,我和另一位好友我們便起身幫她洗桌子和清洗。事後那位常常受欺壓的朋友便送了我們一條巧克力,而且非常的感激。

多年後,在臉書上,看到她也成為基督徒,在別的教會挺活躍的,且流露出真心的笑容。感恩神。

周蓓雯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周蓓雯 » 2017-07-11, 17:14

抱歉,最後一段修改野口為「村上」

我認為「曾經是另一位野口」的村上這個角色所傳達的信息是:不論你是加害者或受害者,人都是脆弱的,再深的受傷或如鋼鐵一般的石心都可能有良善的覺醒(例如:帶頭霸凌者井上也會慶幸「還好有野口沒死」),這種覺醒可能需要被引導出來,使當事人負責地面對自己裡面的脆弱,終究有破繭而出的盼望,就像電影中「村上」以一個過客的身分(襯托村上滄桑但堅定的背影及腳步)觀看著這個校園裡的日出日落、上課下課,而他身後的圍籬柵欄總留著一扇開著的門,使人有找到出口的盼望。
<禱告與回應>:願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以賽亞書50:4-5)

周蓓雯

謝麗雪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7-07-03, 07:13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謝麗雪 » 2017-07-11, 19:05

我想從三個部份來思考
1. 什麼是霸凌?
本部影片中定義好像是「無視於別人的痛苦」,從影片中井上和園部的對話中,似乎兩人對於霸凌有點疑惑。
井上回想當時跟野口要巧克力,沒想到他帶來的超過他要的,而且同學們都喜出望外:「大家都說太棒了,他(野口)也笑的說不用介意都拿去,我以為他真的不在意,所以我拿走了。我們從來都沒有打過他或是使用其他暴力是吧!?」而且印象中野口總是笑得很開心,碰到太刁難的命令也只是開玩笑的說「HEY,饒了我吧!」所以井上可能不知道自己是霸凌者,也可能是藉口讓自己心安,並且也把園部曾經一次對野口的索取牽進來,強迫大家與霸凌有份。

從井上的講話中,以及有次島綺老師跟村內老師表達對野口的印像「開朗、活潑、經常逗樂朋友、很有人氣」。但是實際上的野口應該是個自信不足、不敢生氣、容易討好他人的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畢竟年紀也不大,以為只要送給同學,大家覺得很滿意,不但獲得友誼,困擾也可以減輕,卻沒有想到,同學以為他很樂意供應,加上這是他家裡經營的,所以變本加厲。
社會心理學家提到,對人有「刻板印象」之後,接著就會產生「偏見」與「歧視」,小則霸凌,大則如同美國的種族衝突,甚至德國屠殺猶太人,周圍的人為了自身安全,只好保持沉默,於是悲劇產生。從井上的口中聽到野口的表達方式,令人很心疼,用卑微討好的方式,但是井上他們卻以為野口真不在意,井上以為霸凌就是使用暴力,他覺得自己並沒有霸凌野口,所以不算「犯罪」。而且如果這真叫做霸凌,那園部也有,梅田也有,還有那些女同學使用簡訊也是!這些如同家庭暴力,有的人覺得沒有打人就不算家暴,殊不知言語恐嚇或是行為、整個氛圍充滿恐嚇,這些也都算是一種暴力!
電影中有一幕應該是野口的桌椅被搬出去在戶外淋雨,當村內老師發現了之後,要值日生去搬回,但是井上似乎已經要求同學不准配合,所以老師出去了,井上以為自己勝利,興奮的告訴大家老師不敢對他們怎麼樣,沒想到沒有多久,村內老師在雨中搬回桌椅要放回原位,同學受不了敵對,決定退出位置讓老師擺放野口的座位,井上不准同學退讓,後來梅田生氣罵人,整個狀況才有進展,但是,大家不與井上聯盟,他卻獨自挑釁老師,用國語課本敲打桌子,甚至掉在地上,但是村內卻沒有動怒,只撿起課本還給他。
一個霸凌他人的人需要有人一起聯盟,當無人願意一起起鬨時,其實霸凌是無法持續的,而為什麼不再聯盟呢?可能之前霸凌野口的事情,後來演變自殺,雖然未遂,但是這樣的傷痕不僅在野口心中,其實也在同學的心中,大家疑惑、虧欠、自責,所以不願意再與井上聯盟,但是井上刻意與老師作對,也許位要證明自己的看法與掌控,沒想到這種挑釁卻沒有影響到老師,老師反而以溫和的方式對待,「以柔克剛」、「以善勝惡」,加上其他同學改變,井上也因為這樣而有些改變,所以在影片後,再次與園部聊天中,覺得幸好野口還活著,希望他可以結交到朋友。

2.從此事件談醫治-
村內老師堅持野口的桌椅要放在教室內,因為那是他的座位,桌椅放在教室內,給很多同學帶來不好的感覺,這件事情已經寫過悔過書、野口已經轉學了,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已經結完疤的傷口,為何還要揭瘡疤?但是村內老師認為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桌椅放在室內,讓同學一直記得這件事情…事實上也因為桌椅在教室內,所以原本被掩蓋好的情緒再次被掀起來,例如影片中有一幕學生打架即是,所有學生都有情緒,野口自殺未遂事件帶給他們的衝擊與震撼很大,沒有被安撫與疏導或解釋,只是ㄧ味被掩蓋而帶過,其實心中充滿恐懼、害怕、不安、罪咎感、疑惑、猜疑...懷疑是否是自己的緣故?井上覺得"都是我嗎?"但是其他人也都在其中啊!最明顯的是園部,常常騎腳踏車經過便利店,遠遠的凝視著,有許多的歉疚,甚至懷疑自殺遺書內提到的名字第三個應該就是他的名字,這帶給孩子多麼大的不安啊!!所以他夢見野口兩次,一次是野口詢問餅乾好不好吃,一次則是夢見他上吊,這些都帶給他良心不安,覺得自己也是逼死他的共謀!而沒天以及其他女學生也是因為手機問題或是群架問題,再次顯露內心的幽暗未被處理,仍在裡面隱隱浮動。

3.當孩子知道自己原來是對野口做出不當的舉動,明白自己就是霸凌者時(也就是明白霸凌的意義),從內在焦慮中,坦然走出座位,到台前拿稿紙寫下真正的悔過書,悔過書包括「承認」自己曾經做過不當的對待,並且願意道歉,從此願意悔改,於是一個新生的樣式便展開了。

霸凌能成功,需要主事者有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配合(對被霸凌者有偏見或是歧視),加上學校老師或是校方漠不關心(或是息事寧人)才能成立。這部電影中的霸凌事件能成立就是同學都願意聽井上的命令(因為威脅野口-就可以有東西吃,大家都是「一夥」的同儕感覺),沒有人敢說不要,加上校方不管事,野口被欺負卻無人站在他這邊,也不敢告訴家長,只敢偷家裡東西來滿足同學的要求,無法對父母解釋自己的立場與痛苦,又怕被發現而選擇走上絕路,…這中間只要有一個環沒有被扣住,就一定不會成立。所以,後來園部和井上對話中提到,園部說似乎只有在共同欺負野口時,井上和梅田才是好朋友,井上也覺得好像是。所以兩人不一定是好朋友,只是有個共同的目表而一起合作罷了。
而學校使用信箱,但是成效不彰,因為學生對於霸凌、討厭都不清楚,所以園部後來鼓起勇氣問老師「討厭某個人就是欺負他嗎?」、「難道在生活中沒有討厭過人嘛?」…老師的答案讓園部不滿意,最後村內老師講了「討厭某人是不會欺侮他的,人數也不是問題,當你想賤踏、傷害某人,但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付之行動,並且你無視於他的痛苦這才是欺侮」,園部最後說我討厭這一個箱子因為這個箱子幫不了任何人!其實學生是需要很真誠與真正教導的,園部很認真的在面對問題,最後在反省的稿紙上,很真誠的道歉與表達自己的軟弱與不誠實,而和井上在洗手時,兩人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兩個中學生都有反省,想到野口還活著,很開心,也期待也口在新的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比我們好一萬倍的朋友!」,透過這部電影,實在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與省思!

林煒傑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17-06-21, 19:13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林煒傑 » 2017-07-11, 20:29

學生嘲笑村內老師的口吃,村內卻告訴學生:「要認真聽別人說話,因為你們做不到,所以我才會來這裡。」請問這與野口同學被霸凌的事件,有何關連?
個人覺得霸凌的發生,常常是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不去體會他人真正的心情也不無法去包容每一個人的差異,而是以優秀或者比別人更高一等來看待對方,所以村內老師請同學們要認真的去聽別人說話,看重別人話語中真正要表達的心情,就像父母也要認真的去聽小孩所要表達的心情,而不是以自己的價值觀來取代對方的感受,認真去聽別人說話,同理對方的心情,不加以評斷,是不容易的事情,畢竟現在的社會充斥的比較的情況,讓人們常常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卻無法真正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江成猷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7-06-25, 22:20

Re: 華神(2017/7/5)電影「青鳥」問題討論

文章江成猷 » 2017-07-11, 23:49

【問題討論-應用(勇氣與悔改)】
14.最後村內老師同樣讓學生寫悔過書,但是讓學生自願。村內老師想表達甚麼樣的教育理念?
答:當學校發生了霸凌事件,野口同學自殺未遂,整個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學校為了息事寧人,除了要求二年一班同學每人寫5張稿紙的悔過書,表達悔意,並且普設青鳥信箱解答學生心中的困擾,但這些都是表面功夫,悔過書為了達到量的標準,其內容已經失真,青鳥信箱更只是聊備一格而已,當信箱開出了一個條子寫著:「討厭一個人就可以霸凌他嗎?難道因為喜惡是個人自由,所以就可以霸凌別人?」這位同學道岀了心中的疑問,求助於青鳥信箱,沒想到石野訓導老師居然裁示把它丟掉,完全不思如何替同學解惑。但村內老師卻是要認真的回答同學的任何問題,剖析出「霸凌是踐踏某人、折磨某人,而對他的痛苦毫無感覺,對他受苦的聲音充耳不聞」,要同學們不可以忘記這種傷害到人的感覺,因為受傷害的人不會忘記所受的痛苦,鼓勵人要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
當同學們陸陸續續到講桌拿稿紙時,令人感動的是第一位來拿稿紙的居然是最唱反調的井上同學,村內老師成功的開導了最叛逆的井上,其他同學也就容易順服了。
其實這些同學並非十惡不赦之徒,井上有次還聊到幸好野口沒死,園部也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爛人,認為野口一定會找到比我們好一萬倍的人,這些人仍有愧疚之心,努力教導仍有可為。
聖經上的教導與這段討論頗為接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

17.我們該如何幫助及安慰受害者?如何改變加害者?
答:在這部片子裏,很多人是受害者,比如村內老師,影片總是強調他走路的沉重,他又常在頂樓遙望遠處,似乎有無限的的壓力,特別是有次特寫他被柵欄擋著,雙手緊握柵欄亟欲掙脫;再加上他口吃,更代表他曾受某些傷害,但這些無損於他極力幫助受害者(野口同學),縱使他已轉學,仍然每天向他道早安,表達關心,告訴同學們不可忘記所傷害過的人。
有效的安慰應該就是陪伴及傾聽,園部同學常去野口便利商店,他了解野口期待園部的陪伴,然而他卻錯誤的開口向野口索要物品,導致野口對他的失望,這罪咎感也一直困擾著園部,事情若能從頭來一次,有一兩位同學能夠站在野口旁邊陪伴他,一定不會導致自殺這麼極端的事情的。
至於改變加害者,加害者很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是加害者,只不過是好玩,大夥起鬨,順勢而為,這時旁邊的人若善加勸導,剖析利害,分析可能的後果,極有可能彌平一些事端,若不能勸阻,至少自己不參與,讓他知道會有風險,也可降低事情的嚴重性。
新聞報導到處都有霸凌事件,當父母親的心情很難不隨之波動,只能將孩子交託仰望 神,「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