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7:57

王雨梅 » 週三 8月 07, 2019 5:08 pm

脫罪與認罪
脫罪
馬修一開始和海倫接觸的目的是希望海倫能為他找到更厲害的律師,好為他能脫罪,憑什麼馬修覺得自己可以透過更好的律師是可能被判責較輕呢?因為和另一名罪犯一同犯罪時,他們悉知彼此犯了什麼罪,若對方是因為律師的手段得減刑,那麼馬修也認為自己是有希望減刑的。
所以若是集體犯罪,通常會讓人犯下更重或是更惡的罪行,在犯罪當下有種較勁,若一方做一種罪行,另一方甚至想要超越。而犯罪後人心通常會推卸,會認為只要不承認,司法也不能完全的定自己的罪,因為還有另一個人也是同在罪行中,憑什麼自己要承擔較多。
認罪
透過最後幾天海倫的陪伴,馬修終於說出自己的罪行,他並不是他自已一直說的被冤枉的,海倫問他是否願意為他的死負責,馬修說他願意,到行刑當日在受害者家屬面前承認錯誤,從說謊到最後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請求原諒。
在基督教裡,這正是一個靈魂得救贖的關鍵,人心思意念的改變,正是神的真光照進人內心的黑暗,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拯救,悔改是一個人有意識的面對自己過錯,並且回溯到錯誤的源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懇求被原諒。神看重的無非是似雅各、大衛的悔改,或許人的眼中並不認同這樣的悔改,因為這不能改變受害者的損失和痛苦,但約翰一書1: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善與惡的相交
馬修和海倫先是透過書信接觸,研究法律,為自己寫上述申請書,因為沒錢,希望海倫能幫助他找到律師,而海倫在一般世俗眼光中就是一個「憐憫心大暴發」的修女,她想幫助馬修這個大壞蛋是因為他的靈魂。
基督徒常常會遇到的情況是:原諒那些在別人眼中無可救藥的人、關心那些完全沒有人在意的族群,這是耶穌生前做的事,也是祂離世後交待眾人做的事。
我們常常說要學習像神,但在生活上一受到挑戰時,我們就很難活出這樣的生命,更難做到海倫明知會被被害者家屬責備,也去和他們接觸,與哀哭的同哀哭。甚至在一開始抱持著神聖的使命去拯救馬修的靈魂。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7:59

周美岑 » 週五 8月 09, 2019 2:46 pm

<驚爆焦點> 心得

弱勢的無助
當聽完驚爆焦點的故事後,不僅震驚也感到憤怒。震驚的是這是一個天主教會性侵兒童的大醜聞,而憤怒的是看到這些弱勢受害者一生的悲慘和無助。受害者多為單親且生活困苦家庭中的孩子,教會裡的神父原本應該是他們的盼望,卻成為了加害者;而在當時的體系中弱勢團體是完全無法伸張正義的,以至於這些受害的兒童長大後多半淪為酗酒、吸毒、自殺或甚至成為別人加害者的悲慘結局。

信仰的危機
在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現象,那就是宗教信仰的神格化。 天主教在歐洲和美洲有很多的信徒,天主教的教宗、主教、和神父都是神聖的,因為他們代表了天主。當信徒尊敬宗教領袖時,有時候會不自覺得將他們神格化,認為這些宗教領袖都是至高無上的。所以當這些兒童被神父性侵後,家人感覺到非常錯愕矛盾和痛苦,很難消化應對或甚至產生信仰崩潰。

權力的腐敗
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是最有勢力的單位。當神父性侵兒童案件被反應時,教會主事者就請當事人保持沉默,甚至刻意不經過法院的安排與對方和解。 如果有人提起刑事訴訟,教會則會透過影響力施壓法院讓案件被封存。 更可惡的是,教會把性侵的神父調到別堂,繼續神父的工作,這也可能讓犯罪繼續發生。這個權力中心是多麼的腐敗。 它為了保護教會的信譽,努力遮蓋惡行,任其氾濫。環球報的焦點小組因為一位新加入的猶太裔主編鮑倫的提議而啟動了調查古歐根神父性侵事件, 但後來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不僅是一個單一事件,就擴大了調查方向,努力追查所有被隱藏的惡行。 我覺得天主教會要對神父性侵事件負完全的責任。 教會上位者的包庇,甚至操控和規避刑責,導致同樣的悲劇不斷的發生。

社會的失能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天主教會上位者就可以這樣一手遮天嗎? 其實社會系統的失能是共犯。 監護者原來應該是兒童的保護人,但卻願意接受調解、拿錢、和簽保密協意。律師原來應該是正義使者,但卻幫忙善後私下調解。媒體原來應該是真相守護者,但卻未盡其責的簡單報導帶過。大眾原本應該是社會的監督者,但卻保持沉默、幫忙掩護。 社會不同角色的失責,產生了失能的社會系統。

一道亮光
波士頓環球報的焦點小組就是那道亮光。他們秉持新聞工作者追求真相的社會責任,不畏強權,鍥而不捨的努力追查,照進了黑暗,帶來社會的改變。雖然焦點小組是主導,但小蝦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對抗大鯨魚還有來至於
受害人菲爾、神父李察、和律師米契的極力幫助。社會公民不再沉默的覺醒應該是這事件能夠成功地被報導出來的主要原因,而它的影響不僅是整頓了波士頓的天主教會紀律,甚至到了全美和全歐的教會體系;它的報導更給社會上了一堂很寶貴的功課,那就是社會公民當負的責任。

我的省思
我是否屬於那沉默的大眾呢? 我是否能在需要的當下,做對的事呢? 我是否有追尋真相的動力還是覺得事不關己呢? 我是否覺得自己有社會責任呢? 我深深體會到有時候我的“不作為” 就是虧損、就是失敗了。 神要我們成為這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就是要我們在所處的環境中發揮當有的影響力¸相信神也會給我們需要的眼光和勇氣!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0

于文珊 » 週六 8月 10, 2019 7:10 pm

驚爆焦點 心得

營利或良心
2001年,調任波士頓環球報的主編馬提鮑倫,為提振該報發行量,指示追蹤一則與在地相關卻不起眼的小報導-關於神職人員性侵孩童之審判結果。調查小組開始蒐集相關資料時,法官、律師、主教等不約而同封鎖相關資料,令記者群心生疑竇,後決定深入追查,無意間掀起一波良心運動。本估計至多20位神父涉案,調查結果竟有249位神職人員染指孩童,為躱在暗處、弱勢中弱勢伸了冤,讓黑暗攤開在陽光下,意外帶來全球性的改革。

掩蓋或揭開
神父性侵事件為何不斷發生?在此反映了幾件事,一.天主教神職人員禁止結婚,認為從事神職就是嫁給神,若嫁取即不聖潔。但物極必反,內在需要愈被壓抑,被惡試探時愈容易跌倒。二.人喜歡罪中之樂。它的特質是刺激、佔人便宜、暗中不易被發現。神父也是人,感受並無二致。三.有權力的人,很容易迷失在權力中,濫用權柄,以求自身滿足。神父在不健全家庭的孩童心中猶如神或父一般的存在,當受照顧的孩童接收到不合理要求,某些孩子可能以為是種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有的即使想拒絕,卻怕後果而不敢反抗。四.因有共犯結構縱容。主教社會地位崇高,影響力極大,為了不損傷教會名譽和形象,要求法官、律師保密,而律師因調解案件會收受和解金,故也以協商保密原則三緘其口。加上當時教會處置性侵案之方式,並未將神父解職,而是調動到其他地區服務,非有效懲戒,造成食髓知味,傷害才會一再重演、擴大。

反對或支持
調查小組上司-班,原本持反對調查態度,後轉為贊成,其理由值得深思。速食時代,凡事求快,求新,誰想花上月餘探討一個看來微不足道的老舊議題?一般人只想簡單交差了事。但是當記者麥可分析手中掌握資料,性侵比例達6%,波士頓有15個教區,那麼意味著有90位神父性侵,而主教15年前就知情,這表示地雷之多,影響範圍之廣,狼人就在身邊。上司班意識到還會有數不清的無辜人受害,喚醒從事媒體工作的意義,決定力挺挖出真相。

黑暗與光明
這部由真人實事新聞改編的電影,讓我看到明與暗的糾葛。罪永遠行在暗中,巴不得攻城掠地,永不見光;光總愛驅散黑暗,帶來愛與公義。只要我們成為光,就能及早遏止隱而未現的罪。如同2017年發起的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的Me Too運動,也讓許多現行犯不再逍遙法外,是輿論聯手法治制裁的一大躍進。另一方面,受害者往往自慚形穢,感覺身心被剝奪而自絕於光明中,或以吸毒、自殺放棄自己,或搖身一變為加害人以洩心中之苦。人被何制伏,就是誰的奴僕。我們處在各樣試探中,會跟從誰呢?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0

高碧嬌 » 週日 8月 11, 2019 2:32 pm

20190807 驚爆焦點回應

不能說的秘密層層包覆
「性侵」一直是既可怕又病態的社會問題,其傷害餘留下的後遺症,往往伴隨著被害者一輩子久久無法抹滅---導致有的以酗酒、吸毒來逃避,有的則犯有精神疾病、甚至最後選擇死亡一途來做了結;尤其加害人若是倍受尊敬、譽為聖者的神職人員,那殘忍的真相叫人如何以對?更何況受害者是純真的孩童?而這樣令人髮指的事情,卻在數十年內(或許更久)一直不斷地在各地重演著,究竟誰該負責?到底如何能杜絕?讓我們來一層一層剝開這不能說的秘密……

核心層--受害兒童的絕望與殘害
天真無邪的兒童,理當被大人呵護、關愛,然而竟成為神職人員的嘴邊肉、鈎上餌!從掛餌、引誘、上鉤、收網,逐步地誘導、恐嚇,以致一步步走上不歸路、成為嚴重社會問題,即便有少數倖存的,終其一生也都難以平復,長期被壟罩在這迫害的陰影之下,價值觀、信任感、信仰上……在年幼時就被無情地扭曲、剝奪、瓦解!

第五層--受害家人的無能和無奈
由於被性侵的兒童,其多數都來自低下貧窮的階層、或者是問題家庭,一來他們沒有金錢能力、沒受高等教育、不具備好人脈,加上兒童的監護人很容易就被金錢收買打發,即便有餘力想爭取,也因訴訟對象是精神指標的神職人員,而會受到外界質疑的眼光、甚至唾棄的責難,讓家人與其選擇雪上加霜,不如拿錢了事。

第四層--教會象徵性的息事寧人
至於神的家---「教會」,理當站在正義、公義的一方,為受害者發聲、譴責懲罰性侵神父的罪行;但令人激憤填膺的是,明明知情的主教,居然只是將犯性侵罪的神父調離當地,然後可以到其他教會,繼續他的神職工作、繼續他的性侵罪行?不惜動用權力去封存所有的犯罪證據,就為著坦護教會的聲譽和威望?原本應是代表聖潔的領袖、竟作褻瀆聖神之事,按理該是照亮地上的光、竟讓黑暗遍布全地!一心想掩飾罪行、息事寧人的教會,無疑成了為虎作倀的加害幫凶!

第三層--雙方律師的利益及妥協
本應為被性侵受害者辯護的控方律師,比誰都清楚當中細節。有的雖然想為受害方據理力爭,卻無力對抗教會龐大的勢力,只能做居中協調的角色;有的甚至為了一己的私利、前途的考量,根本不願透露實情。至於教會的辯方律師,儘管握有相關記錄,除了臣服與妥協外,只有在不安中期待還有沈冤昭雪的那天到來。

第二層--新聞傳媒的懼怕和覺醒
輿論的壓力、慫動的言論、神聖的威權,在在挑戰著媒體的良知。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沉寂多年的神父性醜聞案終能浮出檯面,雖然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但因著焦點小組的四處奔走、抽絲剝繭,讓原本鞏固著一樁樁性侵醜聞案的高牆,像骨牌似的被一一推倒了,其數量之多,讓向來置身事外的律師們,也紛紛吐露實情、並挖掘塵封已久的真相。

最外層--社會大眾的緘默和放任
愛的相反詞不是恨、而是冷漠,無論是劇中當時的社會,或者是正觀看此劇的我們,都可能成為焦點新聞裡沉默的共犯!因為事不關己、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位高權重不容挑戰、因為跟著群眾走才是保全之道?!

剝開洋蔥雖然辛辣卻是必要
站在遠處批判指責人人都會,但是當反躬自省時:如果性侵事件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能勇敢揭發?能正視面對?倘若自己位居權職重任,真能不徇私、不包庇地懲處?假設自己有律師的能力,有機會可以懲兇除惡,真的可以站在正義與公理的一方勿枉勿縱?若能成為焦點小組的一員,面對重重困難、權勢壓力,還能堅持下去、永不放棄?
再次檢視整個事件不只是神父的問題、教會的問題、律師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問題!盲目地相信是理性懷疑的殺手,沉默的多數是埋葬真相的幫兇!雖然揭開真相如同手握洋蔥一般,每剝開一層就都要再忍受一次辛辣的刺痛,但是還是必須要鼓起勇氣繼續剝下去,且不是靠一己之力、孤軍奮戰地獨自剝完,而是他(媒體)、你(律師)、我(大眾)一起輪番上陣,因為「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讓我們不再一味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儘管裡面有洋蔥……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1

陳嘉惠 » 週日 8月 11, 2019 2:48 pm

『驚爆焦點』的故事中,波士頓環球報的焦點小組記者們,努力追查波士頓天主教會神父性侵孩童的真相。故事的加害者不是只有性侵兒童的神父,而是整個教會體系多數人的沉默和姑息。

神父是上帝的傳道者,在教會中地位崇高,許多家庭依賴著信仰和教會,得到精神上的支柱。許多神父奉行嚴謹的教義、生活簡樸且關懷教會裡需要幫助的教友、家庭,是教友們的人生導師與精神典範。讓人憤怒的是,惡神父利用孩童對他們的信任,藉著關心,卻傷害孩童以逞個人獸慾的惡行也一直存在著,他們是披著羊皮的狼。我們可以發現性侵加害者,很多在小時候曾被性侵或是有其他不堪過往,形成心理不健全,長大後成為性侵他人的人,並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有何錯誤。當犯罪的神父被教會發現,換到另一個地區以掩蓋其罪行後,又繼續做著同樣的事。

樞機主教多年前對神父性侵教會兒童的惡行知情,卻低調息事寧人,放任惡神父犯行。於是,教會、主教、神父 整個體系…形成共犯效應。樞機主教要維持教會的神聖性與完美形象,杜絕醜聞曝光,這關乎天主教的名聲。讓人不忍的是遭性侵倖存者造成的恐懼、痛苦難以撫平,甚至對他們一生帶來永久的負面影響,成長過程中受盡摧殘,有人用自殺,有些以吸毒酗酒來逃避。這些被社會遺棄的倖存者,沒有人為他們發聲,甚至被要求永遠把這個祕密封存。教會極力掩飾醜聞,原本應該介入的其他機構也漠不關心,波士頓環球報給了這些人,以及其他未出面的受害者,一個公道。

這個故事最可貴之處,在於有一群堅持做對的事的人,他們不畏強權,內心有堅定的信念去做正確的事,是為良知及真相來報導,挑戰天主教會的權威,這是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爭戰當焦點小組找到樞機主教包庇掩蓋的有力證據時,急於要做新聞發表,小組領導者羅比卻先擋了下來,他的冷靜思考,是想讓所有證據更完整更到位,才能一次擊倒教會的謊言。

要終結這個事件的問題,不在神父本身,而是整個教會和體制,因為有焦點小組的正義和力量,對社會這成很多的迴響,使很多人勇敢走出來指控。讓天主教會被迫開始正視面對問題,在體制上進行改革。為何拖了這麼久才揭露而公諸於世?。明明知情卻坐視不管。冷漠,造成了這一切傷害坐大的原因。不只是加害的神父,教會體系和文化的縱容都是共犯,這些共犯與惡距離有多遠?和惡神父一樣,其實是很近....

環球報的焦點小組報導真相,為弱勢發聲,挑戰權威體制,帶來了改革變化。 這故事帶給我的省思在於自己或周遭常常沒有勇氣去作對的事,而成為沈默的大多數。我們對社會、對周遭事物可以多用心關懷,少些冷漠對待,而不是只追求自身的小確幸。求上帝堅定我們的信念,帶來行動力及影響力,我們仍可以為自己,為生活周遭,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機會。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5

巫靜宜 » 週二 8月 13, 2019 6:19 pm

編導湯姆麥卡錫在訪談中提到:「我想透過這部電影強調一個新聞工作團隊,在被完全支持的情況下,他們的專業能形成多大的影響力,有什麼事會比孩子們的未來更重要?」他也進一步澄清這部電影並非是在批判教會,而是想闡述「為什麼會發生?」
誠如導演所要敘事的角度,電影透過一位波士頓環球報的主管與其所領軍的焦點小組(羅比,麥可,莎夏等四位記者組成),鍥而不捨、以小蝦米對大鯨魚的精神,報導天主教神父不當性侵教區小孩的真實事件。其中新上任的主管拜倫以天降之姿接任主編,他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長環境,以其對新聞的敏銳度,要求焦點小組著手進行報導天主教神父性侵孩童的醜聞。這則新聞雖在多年前曾被零星報導,但卻不了了之,拜倫認為從提高讀者閱讀率的考量,覺得這件新聞值得追蹤調查。隨著證據和受害人的逐漸浮現,教會、法律智庫、信仰社群間對於揭發真相的壓力接踵而來。顯然這不只是提高閱讀率的問題,是一種媒體挑戰利益威權的奮戰,而這個事件更是觸及良知和信仰的議題。
「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一再發生?
事件中的受害者是孩童令人不捨;加害人為神父,他所代表是信仰和生活的幫助者,卻做出令人髮指的事,讓人氣憤。但再往深層探究就發現「如果養育一個小孩靠的是一整個村莊的力量,將小孩毀掉也同理可證」。神父所屬的教會制度造成的包庇、漠視罪行的態度,是整個共犯結構的黑暗面。在拜倫的說法裡我們可以理解這種循環:「我們需要著眼在機構本身的運作和政策,並非個別的神職人員;我要看到教會如何操控整個系統,以至於這些加害者可以逃過刑責,加害者可以週而復始的回到他們原來所屬的教區。我要看到這個體制是如何從上而下的指揮運作。」
當然,事情的真相也就在焦點小組的努力奔走下,像燎原的火苗,點燃了罪惡的稗田。這件事是否真的撼動天主教的管理體系?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8月26日訪問愛爾蘭的彌撒中對於愛爾蘭神職人員性侵案道歉,他說:「我們請求原諒因為教廷沒有憐憫受害者,也沒有主持公義」,教廷方面的道歉,以及2019年2月召開的兒童保護會議,希望是修復和體制更新的開始。

身為閱聽人和基督徒,相關報導確實撼動我,讓人省思。因為所處假新聞充斥,訊息瞬變的時代,如何去明辨、停留在有價值的新聞上確實是一個課題。影片中,羅比在焦點小組討論後承認,數年前報社就接到舉報有20名神父性侵孩童的消息,但是羅比並未慎重處理這個訊息,以至於報導的焦點轉移了。或許當時處理的狀況難度更高他心生畏懼,或許生在波士頓天主教區的羅比,以為是無足輕重的假消息,影片中並未提及緣由,也無從得知。但從羅比之後找律師對名單進行最後確認時,律師反嗆他之前為什麼不處理時,羅比無語了….。當在大家對於羅比之前隱瞞的行為表現凝重時,拜倫說:「有時候我們容易忘記,大多的時候我們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突然間光亮乍現,我們卻彼此指責了起來」。拜倫提醒應回歸到身為媒體人應該有的價值觀,即使之前犯了錯,總是有可以導正的可能。「我不能評論在我之前所發生的事,但是你們已經做了很好的報導,這種報導想必會對我們的讀者產生立即和巨大的影響。對我而言,這類的敘事就是我們從事這個工作的原因。」
同樣的,信仰的教導是「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路12:10),當這個教導的機制不再落實在神的兒女身上時,教會淪為一個失靈的信仰機器。當以生命換取生命的福音價值停在只是服事,這個由人所組成的教會,就與同為幫助者的社福團體,或是大型企業並無兩樣。希望信仰於我的價值,不是在看到「兇猛的大鯨魚」的時候只能憤恨的喊著:「他們(電影指教會)掌控了一切,一切」。而是有一個更高的信念是:在我努力行公義,顯出誠實、良善時,相信著:「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12:2)。而即使偏行己路,在誠心痛悔、盡力承擔的過程裡,依然有路可以走,可以歸正,信仰中永恆的價值不正是如此?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6

陳嘉惠 » 週日 8月 18, 2019 10:05 pm

人生剩利組刻劃了一個中年人人生到一個階段後會思索的許多問題。
布萊德帶著兒子去申請大學的旅途當中,想著大學同學們享盡榮華富貴,有錢有名也有閒,自己卻只是個賺不到錢的非營利事業組織負責人,突然之間,那種正值更年期的中年男子,對於過去與現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感受,觸動了他的中年危機,對自己人生事業有了質疑,覺得自己卡住了,不上不下的,更突顯了他的心理困境。當他必須壓抑內心感受,硬著頭皮打電話去求助成功的老同學幫兒子安排面試,他到底要怎麼說服自己?心中一直在糾結矛盾中。
他把朋友們的生活都想像的極端完美,用自己的角度去和別人比較。朋友們的光鮮亮麗的生活, 對照自己認為的壓抑,沒有成就的魯蛇生活,覺得自己更加的失敗。布萊德常常看到的是別人的成就,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不順與沒有的,常常忽略了別人也有面臨的困境。

和克雷格的聚會,布萊德才認清了克雷格根本不關心老同學,一點也不在意布萊德如何看他,原本認為彼此在大學時代是一直是較勁的狀態,沒想到對方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競爭者之中,布萊德似乎是被輕看了。對於這樣的事實,他終於將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後崩潰,中途離開了餐廳,轉往音樂會會場。對於克雷格而言,他一向都只在乎自己,自私自利,他從未想過,朋友是如何看他,因此對於布萊德崩潰的反應,對他而言是突兀的。這更突顯布萊德總以自己的角度來想像別人如何看自己的窘境。

安娜亞的角度來看布萊德的不安和人生的困惑,她認為布萊德已擁有太多,沒什麼好抱怨的,其實他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不好,甚至不需要自認委屈想討拍取暖。安娜亞的話或許不夠同理心,但對失意的布萊德,失意困惑的中年人是一種逆向思考及提醒。但當時無法點醒布萊德,他認為安娜亞太年輕,若過了10年,20年,歷經現實的考驗,也許也會和他一樣迷惘失落。這反讓布萊德更加認為自己可憐,仍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布萊德的兒子最後對父親說出的話是全片的重點,也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你不必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
唯一在乎你的人只有我,所以你只需要在乎我對你的看法。」
父親:『那你對我的看法是什麼?』 兒子:「我愛你。」

這些外在社會價值觀加給自己的壓力,你可以放掉,也可以一直背著,這是每個人的選擇。世界上唯一真的會關注你的人,是你的家人。所以,你只要在乎他們對你的看法就好了。特洛依跟父親說『我愛你』,這句『我愛你』超越了一切,超越了世界的評價。不管你是不是功成名就、是不是財富豐盛。我都愛你。在布萊德的許多自我質疑中,這句話是力量的泉源,深深的打入他的心 。也讓他可以放下中年自我懷疑,到懂得珍惜眼前親子幸福。 原來,我不需要擁有世界,我還是可以欣賞世界。如果說安娜亞在前一晚對布萊德的評價是理性攻腦的提點;特洛依和父親的對談則是攻心的心靈的觸動,不需要說太多道理,只要簡單真誠的對話,就可以感動人,帶來關係的改變。

我們其實都能在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部分,很多的煩惱是來自於自己和別人比較,我們最大的敵人常常是自己。回想幾年前,對於自己工作多年的知名企業及優渥薪資福利有著優越感。當時總以外在的表象,世界的價值來論斷認定人過得好不好。但和同事同儕的內部競爭壓力,卻又認為自己不上不下的,時常矛盾而迷惘。看到故事中的布萊德,好似看到自己過去的一部份。感謝神,讓我經歷成長的磨練,卻也領受祂的奇異恩典,翻轉我的人生觀。即使現在我任職的公司,其名聲,薪資,職位雖不如以往。但我感恩,深深的感謝神讓我重生,內心充實,不再以外在的形式認定別人,也不以過去捆綁自己。求神使用我成為祂的器皿,幫助其他有和我類似情況的人,過去的榮華已不是重點了。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8

周美岑 » 週日 8月 18, 2019 11:33 pm

人生勝利組 觀後感

人生勝利組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片中敘述一位年近50歲的布萊德先生陪伴兒子去波士頓參訪想申請的大學。因著這趟旅程中的一些衝擊,布萊德有了信心危機和諸多的內心掙扎,也讓觀眾有機會重新省思自己的人生定位。

成功與失敗
布萊德是塔夫茲大學政府系畢業,年輕時就懷抱著理想創立了一家非營利事業的顧問公司,一家3口和樂的住在加州沙加緬度。 這份經營多年的事業在現實處境中卻碰到了資金短缺的困難。他公司的員工離職時說”我寧願出去像比爾蓋茲一樣賺更多錢捐贈給窮苦的人,也比一生跟人募款才能去幫助人來的好”讓布萊德開始質疑自己。什麼是成功? 是有名有利、有顯赫的社經地位、成為眾人的焦點嗎? 好像是這樣,他想到了自己大學的同學各個有出息,尼克是好萊塢的大導演,比利是科技公司董事長,傑森是避險基金公司創始人,克雷格更是政治圈教育界的名人,相形之下,自己只是一個失敗的人。布萊德曾是大學時的佼佼者,深受教授喜愛,多年後卻發現反被同學們遺忘了。這是因為社會是現實的,商場社交圈的互動都是有目的的,大家對布萊德的非營利事業的顧問背景並無所需,自然就遺忘他了。布萊德如和克雷格在餐廳的對話,更是讓他挫敗受傷,因為克雷格從來就沒有把布萊德放在眼裡當作競爭對手。我深深的感受到,努力做自己是需要勇氣的,如果把對自己的肯定主權交給別人,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掌聲,就會活得非常辛苦。

理想與現實
片中出現了街頭藝人表演場景兩次,一開始街頭藝人的場景讓人想到學音樂有出路嗎? 追求理想能溫飽嗎? 導演在影片結束時,鏡頭又再次帶到街頭藝人彈吉他和得賞硬幣的場景畫面, 這讓我再次思考成就到底是什麼,是用財富來衡量,還是用所能帶出的影響力來衡量? 片中布萊德因著現實面的比較,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朝理想邁進是不是錯了。我們要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呢? 我們又怎麼看成就呢? 布萊德和安娜亞那一夜在酒吧的對談,也是另一個理想與現實的寫照。導演透過安娜亞讓觀眾看到年輕時布萊德的影子,是那麼的擁抱理想為弱勢族群發聲;而如今布萊德的理想慢慢被現實生活磨損,他走向了實際並勸安娜亞要活得更實際些。如此的言論讓安娜亞對布萊德的觀感翻轉,由尊敬變成輕視,她對布萊德說你該滿足了,別要求我同情你。那安娜亞自己呢? 她的理想是否能通過時間和現實生活的考驗? 我不知道答案,但真心希望安娜亞能堅持起初的感動,懷抱著理想繼續前進。

愛與犧牲
在這電影中我看到了偉大的父愛。布萊德對兒子特洛伊有機會進哈佛感到驕傲無比,也願意付高額差價把飛東岸的機票升等到商務艙。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布萊德發現兒子錯過了哈佛老師的面試時,他是多麼的努力拉關係要幫兒子爭取第二次面試機會,甚至願意打電話給他最討厭的同學克雷格尋求幫助。布萊德在哈佛校園和老師同學的種種互動,展現出一位父親無私的愛與犧牲。 在片中,我也感受到特洛伊對父親的愛。他觀察細微,關心的問父親是不是有點精神崩潰? 當布萊德問特洛伊別人對他的看法時,特洛伊回答說"你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和你無關,你只要在意我對你的看法就好....因為我愛你"。兒子對父親的愛感動了我。


中年季節,確實是一個整理生命的好時機。 人生剩利組這部電影再次提醒我要看重一些當看重的, 放下一些當放下的, 它也教我不要再和職場上的他人做比較。 其實要全然放下職場上既有的名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需要不斷的調整和破碎的。兩年前,我從集團高管半退改任顧問,雖然這是經過禱告求來的,自己也覺得早已預備好要過有意義的人生下半場了,卻發現有諸多適應的問題要去面對和解決,這個調整的過程讓我有機會重新去認識自己,也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其實還是一個需要被關顧、需要長大成熟的小女孩。 劇中的布萊德也是在一些衝擊中開始整理自己的生命。 我的第二個領受是當個勝任的父母和有一個幸褔美滿的家庭其實就是人生的某種成功了!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19, 18:29

張翠珍 » 週一 8月 19, 2019 5:14 pm

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世界上的任何財寶,有形無形的物質都是無法帶著走的.名聲,久了也會漸漸被人們遺忘.人在這世界上都是過客,是客旅,是寄居者.

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
到處充滿了血滴與火光
不要作一甘受宰割的牛羊
在戰鬥中,要精神煥發,要步伐昂揚
──郎法羅

然而真實的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從小是與家裏的弟兄姊妹爭競父母的寵愛,學生時代爭競的是在校成績,出社會後爭競的是名、利、權力這些屬世界的價值.但當電影的主人翁布萊德.秉持理想及大學教授的影響投入無營利事業組織--將有需要資助的團體找到媒合的資源.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生因著理想所從事的工作,在自己請穰相授的唯一員工請辭而大受打擊陷入疑惑.

布萊德年輕時充滿活力與理想,是教授最得意的學生,是同學中的風雲人物,自認在同學中是靈魂人物有其影響力.然而現實是當大家進入社會後,同學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在布萊德為崇高的理想尋找資源時,而欲邀請自認與昔日同窗有深厚情誼的克雷格加入組織成為董事、贊助者時,卻石沉大海、毫無訊息回應、甚至斷了聯絡.而陷入忌妒,陷入比較中想與克雷格競爭.

中年之後反觀昔日私交甚篤的同學們,在學生時代表現都不如自己出色,現在則是個個名利雙收.而自己卻要在生活上錙銖必較.在工作上計劃謀算卻不被尊重甚至被輕忽對待.再加上用世界的價值觀來看自己,自己是既沒有財富、名望、權力的人,.昔日知己的聚會,自己也漸漸的不在被邀請名單中,深感自己已不被同學重視更甚的受到排擠而落寞糾結著.

因著兒子大學的面試,認識年輕的安娜亞而老生常談的抒發自己的人生經驗-理想歸理想,真實生活卻是殘酷的,但也從對談中看到安娜亞她了解世事,滿懷希望,充滿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想影響世界,讓人尊敬的理想主義.—年輕的年代.再加上教授的離世,讓布萊德懂得要「珍惜老朋友」.在加上老友的熱情相助,讓兒子可以順利與崇拜的哈佛音樂教授見面,並爭取到和哈佛招生主任的面試,而心情愉快地赴會與老同學克雷格聚餐,但在餐敘中老朋友卻踩到布萊德的地雷區(自覺與克雷格的深厚情誼是特別的,,卻遭其與一般等閒之人處理,克雷格也從不把他當成競爭的對象,言下之意他是個失敗者)而暴怒丟下克雷格獨自一人離去.回來與兒子抒發自己現在的身心真實的感受.兒子的一段話:

「擔心人們看著我,覺得我是一個失敗者.其實沒人會記得你,因為每個人都是只想著自己.唯一想著你的人就是我,所以說真的,誰的意見需要你在意的,那就是我,我愛你.」
若布萊德懂得並珍視自己是兒子心目中所在意的人、是兒子所愛的人而引以為傲.
更懂得滿足自己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幸福家庭,婚姻美滿,家人都平安、健康、孩子優秀又懂事.
這些都是是世界上任何名望、財富、權力都無法換取或賺得的.
了解這才是人世間最大的財富與有如生活在天堂裡.

築夢踏實--夢想是實現完美生活的動力.人生有夢最美,一個人有了夢想、人生的標的,才能有奮發向上的意志.遇到阻礙時,心中才會產生前進突破障礙的力量.這是理想主義者對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只想造福人群的生活態度.裡面很多是沒有「自己」,有的是「實現理想與抱負」.然而若我們的眼裏只看到屬世界的價值觀,就被別人屬世的眼光所綁架.它使我們眼盲耳瞎的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和「自己的尊貴.」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1, 01:49

巫靜宜 » 週二 8月 20, 2019 6:02 pm

布萊德自從大學畢業後就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從事為弱勢企業尋找資金的媒合事業,也是他所認定的理想志業。他和身為公務員的太太(梅蘭妮)住在美國加州的沙加緬度,有一個準備要申請進入大學的兒子(特洛伊)。在陪伴兒子到美國東岸申請學校面試的過程裡。隨著旅程中密集地與人的互動,布萊德面對自己過往所做的人生選擇,不斷自我對話,與兒子共同經歷了彼此的成長,也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

來到中年的布萊德,唯一的員工辭職時給他的理由,讓他當頭棒喝:「我需要去賺很多的錢,這樣就可以把錢給出,而不是去向別人募款再給出去」!錢,這個讓人為五斗米折腰,曾是布萊德不頂在意的玩意兒,似乎如影隨形的挑刺著他人生「成功」與否的價值神經。當有所比較,而布萊德又搆不到這些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時,尤其在自己只能買廉價機票、搭飛機經濟艙、在餐廳無法服務升級、住平價旅館、同學聚會被遺忘的事件一一發生後,他開始質疑起自己的寒酸,是否因為當初的選擇有誤?!尤其在社群媒體中看到當初的同學們如今各個輝煌騰達,對照起當初自己為老師所鍾愛,曾是同學間的風雲人物,現在卻在社會成就的人氣排行榜中消聲匿跡,讓他感到不勝唏噓。布萊德的自我形象低落,甚至當優秀的安娜亞(特洛伊的學姊),因為知道布萊德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表示仰慕他時,他卻面前狠狠的潑了一盆冷水,想要告訴她現實的人生有多殘酷。當安娜亞問他你為什麼要去比較?你比太多人都好了!他卻不懂為什麼安娜亞要他去往下層的人比,而不是與成功人士相比?在布萊德的心裡,「理想」彷彿等同「菁英式」的生活。心中想要幫助別人,卻又希冀自己擠身名流,可以在物質上無虞,讓生活充滿可能…從某個程度來說,他對於自己的選擇迷失了~或許這位與布萊德年輕時理想相仿的女性正指出,他當初所選擇的本來就不是菁英的利益,而是大眾的福祉。

相對於布萊德的焦慮,兒子顯得淡定,像一股清流默默地陪著布萊德。特洛伊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隨遇而安,在爸爸因為他忘了哈佛面試的時間氣急敗壞時,他依然能冷靜的告訴他事情還可以挽回。但布萊德依然掛心,不得已地動用自己的關係,讓特洛伊如願和欣賞的教授提早見面,替兒子「解決困境」。這雖然不見得是進入哈佛的唯一方式,卻讓布萊德與久未謀面的同學連絡上,了解到媒體前風光的成功人士,現實裡不是天天住在遊樂場,生活裡也是有各自的戰場去面對。
中年,是回顧、整理再繼續的階段。尤其當小孩已經超乎自己想像得長大成熟、自己和伴侶也來到了看似回不了頭的境遇,如何看待自己的現狀、耙梳自己曾懷有的理想,才能不在懊悔和失落的情緒中得以昂首向前?當特洛伊告訴布萊德,不應該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最在乎布萊德的是他。只要記得特洛伊愛他就好。兒子的正面回應似乎大大安慰了布萊德的心,提醒他生命的價值不在別人的天平上,是在所愛的人心坎裡。

然而,電影結束在布萊德腦中兀自的獨白:「我們都還活著,我還活著」,最後畫面停在特洛伊穿著街頭藝人的衣服在路邊演唱著。這種生命「一息尚存」的理想底線,和對於「因著追尋理想流落街頭」的焦慮感,似乎還是在布萊德的心中來回的擺盪著。但這又何妨?畢竟,終其一生我們都還在自己的迷航記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航線,找到自己人生的地圖。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06

于文珊 » 週三 8月 21, 2019 6:40 pm

人生剩利組 心得

大學時代就對公益充滿理想和熱情的布萊德,畢業後擁抱了夢想的公益事業。堅持多年下來,50歲那年,唯一的員工向他訴請離職,理由是「覺得應該趁年輕賺很多錢,再捐給需要的人,比起向別人要錢,再分給需要者頁獻更大。」這一當頭棒喝,讓辛苦營運的布萊德開始對自己的價值產生質疑。

與此同時,布萊德將陪伴音樂天賦優異的兒子特洛伊到哈佛面試大學,無意間把回憶拉回大學時代。想當年,自己在四位要好同窗面前可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現今同學個個飛黃騰達,只有他還在為五斗米折腰,連同學會也沒人通知,令他既吃味又不平,或許自己真是個魯蛇?以致被同學排除在外?

第二棒喝來自曾經惺惺相惜的大學同學克雷格兼對手,如今是有權有勢的明星政治家兼哈佛教授,為了孩子記錯面試時間的事,本來想炫耀一下孩子可能上哈佛就讀的偉業,變成必須低頭一攀交情,才爭取到面見教授的機會,心中很不是滋味。當私下餐會時,布萊德想知為何以前把自己當可敬的對手,現在卻不聞不問。克雷格表示「從來沒有要和你競爭。」無意間重傷了布萊德的自尊,讓他無地自容,甩頭就走。

第三棒喝來自特洛伊結識的校園學姐安娜亞。布萊德發現女孩和自己為同一科系,對於改變世界也充滿雄心,不禁抒發了對現實的體認,原想得到認同和取暖,得到的回應竟是:「你50歲了還以為世界繞著你轉?你已經很幸運了,有多少人靠一天兩塊美元過日子只求溫飽,而你居然還在為自己沒擠進上流俱樂部自怨自艾!」

第四棒喝來自兒子特洛伊。特洛伊察覺了父親瀕臨崩潰的情緒,發自內心地提醒他:「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事實上沒有人那麼在乎你,在乎你的只有我,我愛您。」因著孩子的真情告白,讓布萊德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無須跟外人比較,他是誰,被誰愛著,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事。這部探討中年危機和親子關係的片,可以給我們許多借鏡,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
以前我也在非營利機構工作,定期要去募款支持事工,對於片中員工的心情,確實略有體會,然而當我們不去憂慮環境,把焦點放在專心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時,奇妙的供應就來了。人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很少,事情也不必多,把一件做好就好,而且我相信把最黃金的活潑歲月用在及時行善,比起有閒有錢時再行善,才是真正活在當下的證明吧!(有閒時不一定有精力行善,有錢時也不一定捨得利他)所以我當家庭主婦的時候,就專心做好家庭主婦,雖然也曾覺得自己有做得很失敗的時候,透過信仰教導,不斷學習調整,如今朋友們都說我教出頗為優秀的孩子,的確是我的驕傲喔!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10

周美岑 » 週六 8月 24, 2019 7:38 pm

心塵往事 (The Cider House Rules) 觀後感

心塵往事是一部沉重的電影,片中有不少悲慘人生的場景,也有一些倫理相關的爭論議題。

黎治醫師年輕時是位有理想的婦產科醫生。因著過去的人生污點,他悔改、選擇做他認為對的事情。他在聖雲詩市創立孤兒院,一手收留棄兒,一手違法為婦女墮胎,黎治醫師用自訂的規則期許給需要幫助的婦女們一個新的人生,也收養照顧被生下來的棄兒,許他們一個幸福的未來。他常對這群孤兒們說他們是緬因州的王子,新英格蘭的國王,展現了他對這群孤兒們深深的愛。荷馬是其中一個年長的孤兒,天資聰穎,甚得黎治喜愛。黎治平日教導他醫學實務經驗,希望有朝一日荷馬能繼承衣缽。

然而,荷馬從不認為他自己是位醫生,更不認同墮胎手術。在孤兒院長大的荷馬一心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選擇自己的人生。黎治因著己身經驗告訴荷馬他不會在外面找到更豐富的人生,然而荷馬這位年輕人也和當年的黎治一樣,選擇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荷馬選擇出走,在蘋果園工作,和甘蒂談戀愛,見到路士和女兒路絲的亂倫及人世間的醜陋,讓他無奈的幫助了路絲墮胎,也開始思考他未來的人生定位。

我們處在一個極不完美的世界裡,有時人們憑著自由意志選擇以為是對的方向,導致雖有好的動機但伴隨而來的是不當的行為。有時人們選擇情高於理和法,任由情感順其自然發展,也會犯下不可原諒的罪。黎治為了要救苦難婦女的生命,不惜殺掉腹中胎兒的生命。黎治為了要荷馬留在孤兒院,不惜用自己的X光片誤導荷馬以為有心臟病不能遠行或當兵。黎治為了要荷馬能繼承他的志業,不惜偽造證書,合理化他的資歷。荷馬任由情感順其自然發展,結果介入甘蒂和華力的關係成為第三者。而路士的亂倫,到最後荷馬選擇為路絲墮胎不也是如此嗎? 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充滿著罪人和罪行,多麼需要真理的引導啊。 蘋果園的工人對宿舍貼著的工人守則嗤之以鼻是一個諷刺的場景,這提醒我們反思應該怎麼看人生的法則。 每個人的人生可以選擇在守則的保護下,也可以選擇違背它而付上代價,求神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黎治過世,荷馬最後選擇回到聖雲詩繼續黎治的工作。 雖然有時候出於憐憫,我們會覺得人的一些作為是情有可原或被社會所默許的, 雖然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會因著愛而跨越了一些界線,但在蘋果園法則故事裡,我領悟了神愛我們的心和祂所賜下真理的保護。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11

陳嘉惠 » 週日 8月 25, 2019 2:22 pm

黎治醫師因同情懷孕而無力撫養子女的婦女,為她們墮胎。來到聖雲詩市的女人,大多是來墮胎,若無法墮胎而生產,就留下孤兒。黎治醫生也是聖雲詩市孤兒院的創辦人,接收照顧這些孤兒。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幫人墮胎的工作,當他曾經看到因為醫生的拒絕,而隨便找人墮胎的女子下場的時候,決心幫忙墮胎,認為至少可以去救母親的生命。

荷馬是孤兒院的孩子之一,被收養後總是又回來,黎治醫生基於幾近父親的情感,將他豐富的醫學知識及外科醫術全教授給他。
荷馬善良,具有人道情懷,覺得墮胎是扼殺生命的行為,雖然他可以理解,但他自己堅持不替人墮胎,黎治醫生對此和荷馬有所爭論。
但不影響黎治醫生對荷馬的愛與期待。孤兒院千篇一律的生活,讓荷馬感到人生受限,感到茫然。他渴望去探詢外面的世界,追求自己的人生。 黎治醫生雖然不希望荷馬離開,但他仍尊重荷馬,也放荷馬離開,這是父親對兒女的愛和包容。

偶然的機緣,荷馬到了華力的蘋果園工作,也和華力成為好友,相較於生活單純簡單的聖雲詩,在蘋果果園則遇見了人性的試探。真實的世界,是個比孤兒院更複雜的社會。荷馬和好友的女朋友甘蒂順其自然的發展情感,順應著罪性的發展,陷入愛情及道德的考驗,無法說出口的三角關係讓他們矛盾苦惱。人都是帶著罪性的,而且非常軟弱,若沒有上帝的真理支持,面對試探誘惑,非常容易陷進去;大家很喜歡說「順其自然吧!」,但這順其自然若沒有上帝的真理作為後盾,是非常危險的。這如同路士性侵親生女兒路絲,導致女兒路絲懷孕一樣;為了幫助路絲,荷馬第一次決定幫路絲墮胎。這對荷馬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及衝擊。

荷馬並不是不喜歡醫生的工作,他只是不想像黎治醫生一樣,一輩子困在聖雲詩。醫生寄醫藥包給他,讓他可以在其他地方重拾醫生工作,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勿忘這是上帝給予荷馬醫生的天職。

荷馬經歷了人生的歷練,聽到黎治醫生的死訊後,重新思考了一切,領悟自己終究屬於聖雲詩。雖然黎治醫生擅自決定荷馬的人生,為他精心規劃偽造文憑及病歷,但黎治醫生仍讓荷馬保有自主決定的權利。原來…黎治醫生從不表現他的情感,但他對於聖雲詩孤兒及對荷馬的愛,是如此的深刻。荷馬決定要面對這一切,也接受了黎治醫生為他創造的新身份,回到他的起點聖雲詩。

有時我們會覺得某處是我們的嚮往的天堂,總想要走出去。但那一天回過頭來,卻發現天堂原來就在一開始出發的地方。
過去,我也曾有這樣的想法和心境,最後也慢慢明白自己心之所嚮的是自己的家。感謝神給我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透過自我覺察,更了解自己,也更感謝神。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13

貴族連續體 » 週一 8月 26, 2019 7:28 am

在人慾橫流的世界中,黎治醫師扮演著似上帝又似魔鬼的角色,既決定孩子們的命運也決定定孩子們的生死。

我們也看得出來,人,其實無法真正扮演上帝的角色。

不然,黎治醫師也不用吸食藥物以求麻痺自己。

應該是由於黎治醫師沒有孩子,在聖雲詩孤兒院待得最久的荷馬,其實已經和黎治醫師建立出近似父子一般的情誼。

黎治醫師期許荷馬能代替他承接孤兒院的重責。

從黎治醫師對著一群孤兒們每天似乎洗腦似的說他們是緬因州的王子,新英格蘭的國王。

可以看出他對這些孤兒們細膩的呵護,從生理到心理都顧惜。

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黎治醫師期許荷馬能代替他承接孤兒院的重責。

因為換了一個不了解聖雲詩孤兒院的新醫生來主持,必定不能繼續這麼高品質的照顧。

荷馬一心想往外探詢世界,選擇自己的人生,相信很大的一部份原因是為了甘蒂。

荷馬也嚮往著跟華力一樣的日子,能夠看看廣大的世界,認識美麗的女孩.....

對黎治醫師的期許和保護並不覺得有什麼珍貴。

但是黎治醫師顯然是看多了人慾橫流造成的傷害,聖雲詩孤兒院所有的孤兒們包括荷馬,都是人慾橫流的犧牲品。

黎治醫師不忍也不願荷馬再次成為犧牲品,更不願荷馬成為加害者。

荷馬開始了他的探尋,希望找到更好的人生,卻找到的是更真實的自己。

他對意外懷孕的蘿絲的憐憫、他對介入甘蒂與華力之間的罪惡感......

這些經歷令荷馬更深切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使他願意踏上和黎治醫師同樣的路。

荷馬與甘蒂背叛華力,任由情感 「順其自然」而來,也就任由情感 「順其自然」而去。至少已經是傷害最小的情形了。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15

王雨梅 » 週一 8月 26, 2019 10:24 pm

誰才是上帝
韋伯從收到董事會來函要求找年輕醫師就開始盤算著要怎麼讓荷馬繼承他自己,就算是荷馬離開孤兒院,甚至在外地過著他自己想要的生活,韋伯仍然進行著所有的計畫,他違造文件、在董事會裡說謊,直到董事會認同荷馬接任,韋伯故意吸食過量的乙醚結束他的人生。或許他知道是時候讓荷馬回來了,雖然荷馬從一開始很滿意自己在外地的生活,到後期談戀愛,都沒說上自己會回到孤兒院,但這似乎就像是一個人的使命,在血液中的DNA,沒有人會知道這大自然的律,但時間到了,自然就會有候鳥歸巢,有動物會哺乳下一代,荷馬在一種責任的驅使,知道自己得要回到那個創造他的地方,一個會稱他「緬因州皇子,新英格蘭皇帝」之地,縱使他並不是原生在那處,但那地藴育他一生的性格和才能,也只有在那地才是他恩賜發揮之所在,他人生真正的目標,而這一切都不是韋伯掌控的,乃是人被造時就預定的,有位真正的創造者主宰著。

蘋果園的道德
在蘋果園宿舍的規定,在床上不能抽煙,當時所有的人都笑斥,這根本就不符合我們的規定。
到第二年路士和自己女兒發生關係,荷馬在幫忙蘿絲做完墮胎手術後,他們又再次講到那不符合他們的規定時,路士甚至要求荷馬把那規定給燒了,而最後他被女兒誤傷,自責之後自殘。
為什麼這個故事設定在蘋果園,為什麼不是葡萄園?不是畜牧農場?這讓我想到那個打破規矩的亞當,犯了錯後還說到是自己受到夏娃引誘。就像是路士犯了錯,還一直想要為自己辯解,直到看到女兒手術受苦,想要在她逃跑時給她防衛用的小刀,才發現自己女兒痛狠自己到想要殺害他,來不及的不只是不能搶救性命,而是和女兒的關係永都不能修復。
打破規定只是表相,人自己以為可以成為主宰,但我們就如荷馬一開始和韋伯說自己要離開時的對話那般,
韋伯:你一定想讓我知道,做一些什麼有價值又有用的事吧?!
荷馬:我離開這裡正是想做些有用的事,我希望找到其他途徑做有用的事。
韋伯:你笨到以為可以找到更豐盛的人生,你只會發現那些人像被遺棄在這兒的人一樣。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教導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是真正的有用是什麼呢?知道怎麼毒死老鼠的知識不算是有用的嗎?荷馬和韋伯通信的那段時間,荷馬不斷提到自己學習到各式各樣的生活技能,告訴韋伯自己滿意生活及自己是個有用的人。雖然如此荷馬也還不知道人生的原形,直到華利要回到他們當中,他才知道要回到現實中,既使甘蒂一再想要讓他知道她很需要他,但荷馬卻明確的拒絕了甘蒂,沒有辦法再以順其自然的方式一起生活。
我覺得這本劇本有一個層面是要反思,人的一生真的意義,有很多人只停留在生活上,就像在蘋果園的日子,好似有目標,但是是種消磨,更有可能因為各式各樣的慾望,而打破了原有的規範。而孤兒院中的低道德感,讓墮胎手術、棄養孩子,看起來好像很輕鬆,但那是一種給人重生的過程,好讓那些曾經經過拋棄的孩子,或是不願懷孕的女性,一個新生的地方,看以沒有規範,但給了一個極重要的恩典,就是生命。若沒有明白這一層,人不知道存在意義,也很難從生活進入到生命的領域。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頭像
月童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文章: 6842
註冊時間: 2003-07-18, 01:31

Re: 大家的課後討論的【精華選】,歡迎觀賞但請勿回覆喔!2019.7-9月(華神)

文章月童 » 2019-08-27, 22:17

巫靜宜 » 週二 8月 27, 2019 8:43 pm

這部原名「蘋果酒屋的規則」的電影,並不像中文片名「心塵往事」那麼地飄渺浪漫,反而讓我對「人生規範」有些省思。
有關劇情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前半美國緬因州的一間墮胎的醫院,也是一間收養棄兒的孤兒院。主責的黎治醫生和在孤兒院長大的荷馬,情同父子,黎治對荷馬傾囊相授,教導他有關外科手術等的相關醫療知識。然而兩人之間對墮胎卻持著相反的意見,荷馬認為墮胎是違法的,他認為當事人應該自己克制誘惑,不該殺害、或是獨留一個生命在孤兒院裡,而且自己也不是合格的醫生,因此不應該執行墮胎的手術;黎治卻認為,與其讓在暴力犧牲下的弱勢婦女,冒險找尋非法的醫生自生自滅,不如在女性自主的意願下,有合法的醫生幫助他們,讓她們有機會重新過自己的生活。
荷馬在醫院裡認識前來墮胎的一對情侶華力和甘蒂,在這對情侶要離開時,荷馬提出一同隨行的想法。此舉讓未經歷世事、一直都在孤兒院和醫院長大的荷馬,來到了華力家中的蘋果園工作,也和工人們一同住在蘋果酒屋的宿舍裡,開啟他人生不同的視野。最終,荷馬在經歷過蘋果園所發生的一切,又回到了聖雲孤兒院,望著離世的黎治醫生幫他規劃的藍圖,電影彷彿想要表達:每個人是個自由的靈魂,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出生命的抉擇,成為有用有價值的人~
有關規則
荷馬在蘋果酒屋的宿舍裡,觀察到條列的宿舍規則,例如不能在「床上抽煙」、「不能邊喝酒邊操作機器」等,這些不合時宜的規則是由不住在宿舍的人所訂定的,工頭路士認為規則應該是由在這裡生活的人才有權主導!
宿舍的規則如此,那麼蘋果園的人生規則又是如何?
墮胎這個在當時被視為違法的醫療行為,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荷馬在蘋果園知道路士亂倫侵犯自己的女兒茹絲,茹絲卻因為受到父親控制無法離開,荷馬從原本不願意墮胎的立場,表明自己可以協助她處理腹中的胎兒,讓茹絲可以繼續過往後的人生。荷馬在掙扎中做出了協助墮胎的選擇~
工頭路士認為當事人才能有權制定規矩,而他自己侵犯女兒使她懷孕,卻依然自圓其說,試圖控制女兒。有權力以自己的立場定義規範,是否絕對正確?
華力從軍後,荷馬和甘蒂背著華力「順其自然」超出友誼,發展出一段感情,這種順著情慾劈腿的情節,是否也說明荷馬無法控制情慾出軌的困境?
看完這部片子,在形成某些結論時,又帶出了疑問,劇中的主角打破了人生的規則,為了成就自由的靈魂。但當不完全的自我放大時,我們真的能全然負自己的責任,全然信任自己的抉擇?

「在我質疑自己的時候,我開始轉向祢,因著相信祢帶給我信心,現在我相信我自己,我卻開始懷疑祢」(Sempe)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