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olor=darkred]《七宗罪》[/color][/b]
黃碧雲 著
大田出版
-----------------------------------------------------------------------
第一次接觸黃碧雲的作品是《後殖民誌》這本書,《七宗罪》則是第二本。她
非常勇敢而直接地挑戰讀者的忍耐力,不僅是寫作形式的各種試驗,而且在故
事中不停藉著人物的對白去質疑被眾人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人物之間
意識的跳接,原本是描寫個人求生的卑微處境,很快就急轉直下,轉變為香港
殖民政權轉移時眾生的掙扎與不堪。黃碧雲的文字不走溫柔婉約的風格,用字
相當吝嗇,務求用最凝鍊的字句表達其深沉的想法,短短幾個字就包含了對人
生的眾多詰問,彷彿在壓抑即將要噴發的憤怒與悲憫。
[quote]
即使她不燒死,或她燒死,即使她捨棄,又怎麼樣。捨棄就可以贖罪嗎?
~p.166
[/quote]
此書以天主教會所制定的七宗死罪作為七個子單元的題目,分別是:
Gluttony饕餮(貪食、暴食)
Sloth懶惰
Anger忿怒
Envy妒忌
Avarice(Greed)貪婪
Lust好欲(淫欲、強烈的欲望)
Pride驕傲
七宗罪之中,以饕餮最輕易,以驕傲為最大。
這七死罪的分法,有些其實是一體兩面,我自己認為「貪婪」這一罪就可以包
含其它六項死罪,它是一個原點,一種動機,是導火線。
看完整本書,除了「憤怒」、「驕傲」和「貪婪」三篇故事內容和人物性格較切
合主題之外,其它故事彼此的分野似乎就沒有那麼鮮明,死罪的標題變成點
綴。例如「饕餮」篇。講的是某個母親不僅向外偷情滿足性和戀愛的需求,還
畸形地想要佔據兒子的注意力,像吸血蛭一樣,一家三口因而變得蒼白而沉
悶,男主人則是在妥協畏懦當中瀕臨瘋狂,這麼說來,母親對兒子的欲望豈不
包含妒忌(妒忌兒子交往的女同學。誣指她們偷竊),男主人的苟安不也是一種
懶惰?
我查了一下牛津字典,Gluttony解為貪吃暴食,在7 deadly sins這個網站中,
其定義為「想要揮霍消費過於自己正常所需的一種不當欲望」,這個字的
字根Glutton除了指貪食之外,尚有甘願承受更多困難、不快事物的人
【glutton for sth:person always ready for more(of sth difficult or
unpleasant)】。以
英文的解釋來看,這個家庭的父母親的確很符合上述的定義,但是在中文部分
黃碧雲以「饕餮」釋之,反而顯得標題和故事內容不甚相符,因為兩種注釋,
多半提及貪食。
從教育部國語字典查得的資料:「(1)比喻凶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
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2) 饕為貪
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的人。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
須。 」
[quote]
子寒低聲道:「妳真的不會饜足。」如愛道:「彼此彼此而已。你記得嗎?我剛小
產醫生囑我不能行房,你還天天早早晚晚的要,怪不得你後來--」
~p.31
[/quote]
「懶惰」這一篇形式極為特別,分成4個部分,像是作者寫信給故事的幾個人
物,讓他們分別知道在某個人離開之後,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有了什麼樣的改
變。除了女人有一個稱作「可喜」的名字之外,其它的男人都只有作者對他們
各自生活經歷的娓娓簡述,A和B可能是同一個人,B和C在生活中也許曾
經有短短的交會,他們和可喜有什麼樣的關係?作者講的是他們在失愛之後的
面目,還是戀愛時候的面目?不管如何,他們都已經成為對於「愛」十分懶惰
的人,他們的精神荒涼而無感。
[quote]
如果你冷漠不動,如果你的暗與靜,瘟疫一樣,一個一個的,無聲無息,傳了
開去,你能說,我不知道,不是這樣的,我沒有罪。你可以嗎?
我無所謂,怎樣什麼都無所謂。
~p.49
[/quote]
「憤怒」是下層階級的浮士繪,粗言淫語,到處充斥著血肉腐爛的腥臭,男人
女人龜公小孩姘夫棄婦亡命之徒,他們的的意識大片大片交疊在一起;「妒
忌」寫三個壯春期的女孩子如何相互鄙視和同謀,黃碧雲筆下的青春一點都不
美麗,反而是充滿破壞力,用假裝不在乎的態度去蹧蹋生活,去解決對於同伴
或是親人的妒忌;「貪婪」從一個豪門的起落,延伸到香港整個政經環境的大
變動,在貪婪的同時,黃碧雲一再使用”捨棄”二字,做為警世的暮鼓晨鐘。
Lust 這個字,在英文普遍常用的定義是「對身體的逸樂(性欲)有不正常的
渴望,或是對某項事物有強烈的愛欲」,然而在「好欲」這一篇幾乎很少提及
這些事情,反而主力描寫香港政權轉移後,那批失權失勢的人們如何面對心裡
的苦悶和疑惑,最常出現的字眼是”救贖”,坦白說,我不太了解作者的用
意。
「驕傲」這一篇我個人相當喜歡,裡面講的是一名「和諧、美麗、敏感、優
雅」的女子,她眼裡只要對智識與學術成就的追求,她沒有好,無論是對父
母、對丈夫都沒有真正的感情,也沒有所謂的道德觀,對她而言,因為她是聰
明的,因為數學對她是重要的,所以她認為抄襲別人的論文或研究是可以被寬
囿理解的。她重覆同樣的錯誤,忽視別人的愛,一直往下墜落。
[quote]
你的聰明甚至比你的肉身更為短暫……你思索你存在的狀態與因由;但如果你
心中沒有好……個人的聰明才智能力多大呢?
~p.222
[/quote]
黃碧雲一開始花了不少篇幅在敘述幾個數學觀念,藉由數學,引出人物,引出
道德與的價值是什麼,引出當人類自負於思辯時,到底是上升還是墜落。從親
密愛人、母親、法官、同僚的角度出發,”黃玫瑰”這個數學天才到底是什麼
樣的人呢?最後,作者總結出一個結論,似乎可以視作她在寫完(批判?)這
七宗罪之後,對於自己的反省吧,然而她不是藉著宗教找到她的救贖之道,她
只能悲觀地寄望自己能在卑微靜默之中,努力保持一種既謙卑又坦誠的思考者
身分。
[quote]
人在上帝的靜默之中惘惘爬行。
我謹小慎微,唯恐最微小的過錯都會陷人於不義。
以致生活得非常卑微。但我坐得那麼高,還戴著假髮,穿著可笑的黑袍滿好像
掌握真理一樣。
~p227
[/quote]
沒有一個人只犯一項死罪,也沒有一個人只犯一次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