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銷員之死》看當代社會的生存門檻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從《推銷員之死》看當代社會的生存門檻

文章李若凡 » 2012-11-17, 19:05

李 若 凡




美國劇作家Arthur Miller的代表劇作《推銷員之死》,描述一位推銷員Willy Loman,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層中,沒有機會往上爬,找不到人生的價值與出路,最後終至自殺的故事。討論這部劇作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棟。筆者試著要作的,是從這部劇作來看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門檻問題。

社會的構成原理是「功利主義」,以最大多數社會構成員的共通性與利益為標準。即使在十九世紀邊沁提出功利主義這個名詞之前,社會早就是以這樣的原理在運作。所以,大多數、正常的人所認同、喜歡的特性,就會被社會吸納為社會的標準。而這些標準也就成為了(當代)社會生存的基本門檻。

依筆者個人的觀察,大多數人所認同、喜歡的特性,當代社會的基本生存門檻有四項,一個人在當代社會之中要成功,至少在其中的一項要有相當好的條件:第一個門檻是有家世,由家族的權力或金錢庇廕其成功;第二個門檻是受過教育且聰明,書讀的好,有機會透過知識或專業能力往上爬;第三個門檻是外貌,男人長的帥或女人長的漂亮,在注重外表的當代社會,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第四個門檻則是人緣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可以透過他人的協助與支持而成功。

有一大群人,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因素,無法達到當代社會的門檻,於是成為了 Lowman(Loman)。家世背景只有少數的人有機會擁有,固不待言;聰明、書讀的好,在社會中也是屬於少數,還有一大部份的孩子,因為貧窮等因素而無法讀書的;外貌,大部份的人也都很平凡,社會中,也有臉部或外貌殘障的人;人際關係可以訓練,但會受限於個人天生的性格,更不必說那些有人際關係障礙的病患了。現實是,一個人,可能自己並不聰明、長的並不漂亮,但卻會喜歡聰明、長的漂亮的人。結果就是,少數聰明、漂亮的人,取得了多數人的認同。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中產階級的父母,這麼積極地要自己的孩子學英文、學數學、學自信、學人際關係?因為孩子如果沒有取得當代社會的門票(通過門檻),他/她就可能淪為Lowman。今天,多元與後現代的論點,甚囂其上,但不論如何,總無法改變功利主義作為社會基本原理的事實。

Willy Loman顯然是一個在四個基本條件都很普通的人,被當代資本主義體制給壓制了所有的人生自主性。他活到了六十歲,過去不知如何活過,未來也不知要如何去活,於是就變成了Lowman。Loman(Lowman)的人生沒有希望,所以就自殺了,唯一的期待就是把保險金留給兒子。Loman的死,Arthur Miller沒有評價,我們也不知這是不是一個悲劇。他只是在人群之中,被淹沒了……!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