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反美學:從綠光劇團的《情迷》談起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消極的反美學:從綠光劇團的《情迷》談起

文章李若凡 » 2013-09-30, 19:24

李 若 凡




在城市舞台觀賞了綠光劇團的舞台劇《情迷(Closer)》。《情迷》的劇本,是由英國的劇作家Patrick Marber所創作,並曾經得到過倫敦劇評人協會大獎。綠光劇團的演出,演員,用了很好的表演,來支撐這個並不試圖傳遞意義的文本。從這齣舞台劇,我看到了當代藝術的一種消極的反美學。

消極的反美學,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重要的內涵:首先,是「去概念化」,不再以概念作為指導;其次,是「去論述化」,也不再表達任何的論述;再其次,是「去姿態化」,作者,往往也拒絕擺出任何的姿態;最後,則是「反詮釋化」,作者會阻擋他人對作品的詮釋。然而,他們卻不提出一個反對的立場,而是消極地,反正我什麼都不是。他們既不知性,也不感性,模糊而曖昧。

當代這種消極反美學的作品,表達往往非常直接,喜歡(呈現)表面的現象,不喜歡挖掘。通常也沒有什麼隱喻,也幾乎沒有立場。如《情迷》這齣劇作,劇中的角色,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而是滿足於生活中,小小的虛無。我,什麼都沒說,什麼立場都沒站,我就很安全。你們不必,也無法,詮釋我。至於觀眾自己有什麼想法,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我無涉。

這些作品的作者,不要觀眾太深究,也不要學者寫什麼論文;或許,也不想真正在藝術史取得什麼地位。某個意義上,作者(藝術家),是在消極地抵抗學者與藝評家。說是呈現一種狀態,又不完全是;帶一點拼貼的味道,但又沒有明確的後現代立場。意義,變的愈來愈不重要,而有一些虛無的性格;但是,連主張後現代,他們都覺得太花力氣。

反美學的傳統,由來以久:從波特萊爾、杜象、安迪沃荷到後現代主義;過去的反美學,都有一個積極的立場與主張。但今天的反美學,他們卻是使用一種消極的態度。80後的世代,由於環境的因素,經常從小就生活在一種「不知道在幹嘛」之中。總是要有藝術家,為80後的人呈現與傳達,那種「不知道在幹嘛」的狀態。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生活經驗與品味,這就是Justification!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