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藝術:談黃贊倫的藝術作品《替身》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科技與藝術:談黃贊倫的藝術作品《替身》

文章李若凡 » 2013-10-28, 16:29

李 若 凡




科技與美,表面上看起來,是兩條平行線;但其實二者的關係,多樣而交織。認為科技與藝術沒有交集,在我看來,應該是一種不合事實的看法。那麼,科技與藝術之間,究竟有什麼樣交織的關係呢?

一種觀點是:新科技,擴展了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例如二十世紀初期,鍛鐵技術的發展,便推動了許多新的造型藝術。另一種觀點是:認為科技冷冰冰的性質,破壞了(傳統)藝術的人文美感。機械性的操作,使得藝術之中的人文性消失殆盡。

黃贊倫則用另一種觀點來看待科技與藝術:他以科技的形式,呈現出對科技的焦慮。對黃贊倫來說,其實也是對所有的現代人而言,對科技的焦慮,不只是牽涉到藝術與美學,更重要的,它牽涉到了人的存在的本身。不似二十世紀初期立體派與未來主義對科技單純的樂觀,黃贊倫對科技,有了更多的保留與問號。

《替身》這件作品,作者以人面,分別加上了昆蟲的身體與翅膀,以及加上了人體殘斷的軀體與四肢;當觀賞者一靠近,這個造型就會機械性地自動轉動起來。在我看來,黃贊倫對科技最大的焦慮,在於「演化基因混合」的科技,以及「機械化的人體」的科技。兩者,都牽涉到人作為人的重新定義。

《替身》這件作品,在觀念上,呈現出了一種觀點。如果真要挑剔這件作品,或許可以說,這件作品在「形式」上稍嫌簡單與單薄了些。在形式上,應該還可以更完整、更強一些。

在我個人看來,這件作品的作者,只是傳達他本人的焦慮,並沒有明確的立場或主張。作為藝術,這樣的程度應該已經是可以被接受的。畢竟,藝術家的角色,是那一個「發現問題的人」,而不是那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想像未來,如果人與昆蟲混種,並裝上機械的四肢,「人」還是為人嗎?!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