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與「橋」:談圍棋與橋牌的文人性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圍」與「橋」:談圍棋與橋牌的文人性

文章李若凡 » 2014-04-14, 20:36

李 若 凡




圍棋是中國文人的四藝之一,千百年來即構成文人文化的一部份;而在西方,橋牌亦廣受知識份子(廣義的文人)所喜愛。圍棋與橋牌,與麻將、撲克牌遊戲最根本的區别,在於這它們最大限度地排除了運氣的成分,而需高度使用腦力。這應該是它們會如此吸引文人知識份子的原因。但如果進一步問,這兩種腦力的競技技藝,是否還有進一步的文人內涵與文人性?

圍棋的基本原理是「圍」,是一種個人的策略操作,在一個方格的棋盤上,由圍爭地。橋牌的基本原理則是「橋」,由雙人相配合,由兩人的默契形成通路,以達到最大的戰力。

下圍棋,局勢清楚,居高臨下,整個戰場完全攤開在眼前,下棋者可以全盤性地思考自己的策略。而打橋牌,則看不清所有的牌,要在未知中尋求戰略,並要假設那些看不見的牌有各種各樣的分配可能,並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圍棋,其中展現了中國的文明特徵:沒有太清楚的原則,但有不可言傳的心法;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二者互相依存。橋牌則展現了西方文明的價值理念:公平對等,交流協商,嚴守信用,追求效率,講求配合,邏輯思维。

由圍棋與橋牌,我們得出了兩個文人教訓。第一個文人教訓是:「圍」只是競爭過程,最後要達到的境界,是超脫在勝負得失之上;但「橋」則是要透過競技,完成浮士德的人生追求。二者都是過程,但過程之後的超越不同。一者求「圓善」,一者則求「自我突破」。

圍棋與橋牌的第二個文人教訓是:「圍」,由棋到史,體會到「成敗須歸命,興衰各有時」的道理。而「橋」,由牌到社會,則是要證明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協商與合作,我們可以完成許多原本所無法完成的目標。「圍」是帶有攻擊性的,但攻擊的結果,卻非人所可以預料。「橋」則是合作性的,會預設透過合作,所預期的成果。

文人性,如果我們把它定義成人對自已處境的觀照,那麼,中國與西方的文人,都在圍棋與橋牌之中,體會到了某種文人性。只是,二者哲學不同,所對應的人生情調,也又各自不同了……!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