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人生與信仰的救贖:談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犧牲》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理性的人生與信仰的救贖:談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犧牲》

文章李若凡 » 2017-10-08, 00:06

李 若 凡




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犧牲》,是他一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以一個「末世-救贖」的寓言,來呈現他個人對人道的關懷與對上帝的信仰。

《犧牲》的前段,探討一個主題:人類與理性。主角曾經是一位美學教授,朋友郵差則研究哲學。人的理性,呈現出了哲學、美學以及人生與社會的普遍原則,這是人類反省自我處境的重要場域。然而在劇中,一再地提到尼采的哲學。尼采,是背向上帝的。塔可夫斯基提出了一個觀察與擔憂:人的理性,發展到近當代的哲學,愈來愈背向上帝;而沒有上帝信仰的理性,是有所侷限的。

接著,劇情轉到了像是夢境又像是現實的末世經歷。蘇聯,發射了核子彈,核子戰爭爆發;接著,就是末日的來臨。人類社會,建立在不斷地構築武力與強權之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全人類的毀滅。主角向上帝禱告:他願意犧牲自己,就像耶穌為全人類的犧牲那樣,拯救全人類。

拯救人類的毀滅,塔可夫斯基安排了與聖母瑪利亞的靈性結合。塔可夫斯基用一種反隱喻的手法,以與女僕真實的肉體結合,象徵與聖母的靈性結合。卒世童貞的聖母瑪利亞,無染原罪;塔可夫斯基用這樣的劇情安排,象徵原罪在聖母之中可以得到解救。為什麼拯救全人類於毀滅的,是聖母瑪利亞,而不是耶穌基督?在基督教中,聖母瑪利亞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信德」與「服從」,塔可夫斯基要告訴我們:唯有堅信與服從上帝,人類才可以免於毀滅,得到拯救。

電影的最後段,主角燒掉了自己的房子並且發了瘋。燒掉房子,是對上帝的祭獻;就像片中所說:「所有的禮物都會要有一種犧牲」。而發瘋,則是主人翁拯救人類的代價。塔可夫斯基經常使用發瘋來隱喻苦難。耶穌為人類承擔了最大的苦難;作為追隨者,也要有承擔苦難的勇氣。這就是犧牲。

所有的這一切,塔可夫斯基用了一種詩性的思維與詩化的電影語言來描述。低彩度的灰暗色調與充滿空洞想像的長鏡頭,在冰冷中,透出了某種大愛的微光。全片,探索人類心靈,充滿人道關懷,並且回歸到宗教情操。

只有透過對生命的大覺與透悟,才能體會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依存。回到信仰,塔科夫斯基建立了他的人生信念:人,在平時,要過一種理性與思考的生活;在面對死亡時,則需要信仰的救贖。而「犧牲」,則是在信仰中,最崇高的表現!

太初有道!上帝創造了萬物,而人類則在被造中,接受試煉……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