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歡迎在此分享您的讀書心得,或回應[url=http://life.fhl.net]心靈小憩網站[/url]的文章觀點!也可以投稿喔!

版主: Robertpsycho月童

版面規則
薛文昌
初級網友
初級網友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26

Re: 華神為成人說故事(2014/8/5): 電影<人命派遣經理>課後問題討論

文章薛文昌 » 2014-08-28, 23:27

對於電影故事中,人力資源經理和其他角色有關係上的衝突及過程中化解的問題,有下列一些的看法;

1. 人的需要及想法的差異不同,引起關係的衝突
在以色列都會區所發生的一件自殺炸彈爆炸的事件,造成羅馬尼亞人尤莉亞不幸死亡,所延伸出主要六個人的故事,也可說是六個家庭關聯的事情,六個家庭有以色列一家麵包廠的人力資源經理(高階主管,工作認真投入,由外地調回,長久與家庭妻子及女兒的關係疏遠)、他的女老闆(女寡婦,事業導向,為人冷酷)、炒起新聞的記者(與他的母親有不和的關係)、尤莉亞的家庭(與前夫、尚未成年缺少愛在外遊蕩的輕少年兒子、及在家鄉的孤獨老母親,彼此間的關係距離很遠)、以色列駐羅馬尼亞的女領事及副領事(她的丈夫,因工作配合與親密陪伴的需要而結合),及工廠的領班(與尤莉亞的特殊關係,造成與妻子關係快到破裂的婚姻危機)等家庭,每個主角人物與他們的家庭皆有其關係間的張力,都有親情關係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在電影中記者為什麼要針對此事件,不斷地對麵包廠施加壓力,我們認為記者在採訪此新聞事件時,發現不幸死亡的無名女性,無人認領,他發現一張薪資單,經查為以色列一家麵包廠的員工,從一開始對女老闆要求回應並對後事的處理,當轉由人力資源經理接手處理此事件時,他也是採取緊迫釘人,且要一路跟隨及報導人力資源經理護運送尤莉亞的的棺木至羅馬尼亞來看,也許記者他另外的訴求重點是要透過此事件,要塑造出這間麵包廠他們要負起一種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壓力,這是一種對企業、機構單位團體,須要負起商業公義與道德並要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標準要求,企業不能只考慮自身在商業營運的利益,也要負起企業社會責任,才有資格在市場持續發展。

2.面對壓力、衝突問題,而無奈時
對於企業經營者的女老闆,她所面對的不僅是企業所面對媒體的壓力及社會責任問題,她知道如後續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到她的公司形象及在市場營運危機的問題,因這關聯到的是工廠員工任用所引發的問題,所以她指派人力資源經理來擔任她的緊急救火隊長,以瞭解與調查所發生的原因,及要先解決那些麻煩的問題。從電影中可看到女老闆是一位精明老練的生意人,她的處理模式,對於此種事件如是關聯到媒體的壓力時,就是要快速的將主要問題發生因素的火爆點,即記者的需求問題先擺平並將事件的溫度降低,所以她在要求人力資源經理時,已不管是否已到下班時間或很晚了,對她而言她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與人力資源經理討論對策,就是下令馬上處理,並要他儘速提出回應說明函,並與揭發此事件的記者聯繫,將問題快速解決;當然人力資源經理已是在職場工作多年,且擔任總公司的高階主管,因這是上級下令給他的工作與任務,就是要承接下來並立即進行,他先經由人事承辦人員,查出死亡的員工在工廠所記錄的人名及相關人事資料後,火速至工廠現場與當事者的領班面談,瞭解麵包工廠如何採用尤莉亞的方式與工作的狀況。

但在過程中可看出人力資源經理對危機處理的方式,是以一般企業解決問題的標準流程的作業方式進行,他是一位經驗老道,對承接老闆的指令,除了順服也知道要承擔老闆責任的高階主管。但在後續接洽相關人員的對應的態度措詞方面,他與企業女老闆的那種高姿態的架式比較,他不會讓人有施高壓力的感覺,他以和緩的講話與態度來進行接洽與後續的處理;從人員身分資料的調查開始、至工廠現場領班的訪談、再至停屍間與承辦人員接洽處理後事,雖然承辦人員熱心的要求他要確認及看一下不幸死亡尤莉亞的臉時,當時他不願意去面對,只想儘快將認領程序完成,或許那時他的心中是不忍與哀傷的,無法去面對不幸死亡的員工。接著他趕著去與記者會面,或許他是想表態想與記者建立好的關係,積極地與記者要澄親對事件所描訴的問題,並說明工廠在這事件發生後之立場與處理方式。
當人力資源經理連夜加班趕出聲明稿並發給報社記者,此時他以為已解決麵包工廠的危機問題,任務應已可結束,在此時他想回到自己的家裡向妻子與女兒問好,他知道自己早已有家庭親人關係的危機問題,他調回總公司就是想化解此問題,他也知道這是更難解決的課題,是需要時間來化解他的事業工作與家庭關係衝突的問題。

但常常事與願違,並沒有如預期將此事件的問題化解,想必記者並没满意麵包工廠的處理模式,認為只是表面應付式的解決而已,並沒有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因此就將此事件於隔日新聞刊出,且所刊出的内容似乎是將人力資源經理列入未做好工廠人員採用的管理責任,這時人力資源經理反成為企業女老闆的代罪羔羊,電影看到此時,我們想到一些曾在大老闆身旁擔任要職的主管,有時會遇到類似要承擔某一事件責任遭遇的痛苦經驗。
當他瞭解此新聞報導後,女老闆因新聞媒體的壓力,她已妥協並提出要賠償當事者尤例亞的家屬及負責將裝尤莉亞身亡大體的棺木運送至羅馬尼亞,並交給她的家人安葬。這時人力資源經理就是向女老闆抗議這種處理的方式,利用與不尊重他,但他還是無奈的要接下這對他來講是很勉強且不願意的任務,因他要代表公司負責此後事的全權處理,並要將此不幸事件圓满解決,並能將公司經營形象的問題,不受到影響。

在此運送的行程中,人力資源經理要一路帶著尤莉亞的棺木到羅馬尼亞,且要應付記者的一路要跟隨監督,要將此任務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壓力,且他還答應女兒在完成任務後,將會參加她女兒學校的營隊活動的承諾,因他不想再當一個被妻子、女兒看成是常缺席不在家的父親。

3.當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受挫困頓時
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從以色列出發到達羅馬尼亞後,即發生一連串不順利的事情,在這裡我們不述說每件事的過程,但我們看到人力資源經理他有作事堅持的一面,及面對問題困難時,常以智慧及使用彈性、態度委婉的方式,來解決人與事所發生的問題,更看到他也有可愛或者是愛心的一面,他將公司所生產的招牌麵包帶著,並送給他所接觸的人來分享他的愛心及公司的心意,例如遇到女領事、尤莉亞的前夫及孩子、甚至遠到了尤莉亞家鄉的老媽媽時,他都拿出一袋公司的招牌麵包送給他們。從另一方面來想,這是不是萬事互相效力,讓有愛心、有愛神的人得益處嗎?透過在這一路送行的過程中,因著人力資源經理他所面對一連串發生的不順暢、困難、受挫的問題事件,反而讓尤莉亞的兒子,他從小沒有受到關懷與缺少親人愛的原生家庭問題,心中的捆綁得以釋放,一路以喜樂的心與人力資源經理相處與配合,並一起以戰車將母親尤莉亞的棺木運回到故鄉,我們也看到少年他的父親願意與記者一起回到故鄉參加妻子尤莉亞的葬禮,父親更主動伸出雙手,與少年彼此以愛的擁抱,看到那父子之間原來衝突關係的和解,並一起回憶著以前尤莉亞在世的時時光,讓人很受感動。

尤莉亞的老母親默然的承受自己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之事,她知道女兒在自己的家鄉曾有過不快樂的生活,就是長大了,擁有高學歷的資格,她的婚姻生活也不美滿,離開自己的家庭、孩子,一個人到以色列當外勞,除了以勞力賺取生活所需外,她也想改變及追求快樂的生活,因此當我們看到老母親向人力資源經理說,請他不要將尤莉亞安葬帳在家鄉處時的心情,是否也是一種割捨自己的愛,不願尤莉亞安息長眠於她曾有過不快樂的地方,反而寧願尤莉亞能安葬於她在以色列有過短暫快樂生活之地。相信人力資源經理在經歷運送的行程中,所接觸的人事物,必能體會出老母親的心情,因為也只有他才能將老母親的心願完成。

另外我們也看到記者一路的跟隨人力資源經理由以色列到羅馬尼亞的行程,雖然剛開時他是要監督及記錄整個行程,以確定人力資源經理是否有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運送過程中,他看到人力資源經理的盡心、盡力、與盡意的付出,他也感受人力資源經理的改變,其中愛就在裡面,因將少年家庭不和與緊張的關係的化解,我們看到在電影最後的時候,這兩個男人終於要回以色列的家了,人力資源經理的妻子與女兒在家裡等他,而記者則打電話向他的老母親問好,表示出他對老母親的愛。

聖經上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劉秉怡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4-07-01, 14:13

一起社會事件,成為切身的生命教育

文章劉秉怡 » 2014-09-04, 12:31

一起社會事件,成為切身的生命教育

本片改編自1989年出版的以色列暢銷小說《A Woman in Jerusalem》,描述一位面對工作、家庭都百般無耐的麵包工廠人力資源經理護送羅馬尼亞籍員工遺體返鄉安葬的經過。
耶路撒冷巿中心區一場自殺爆炸案,造成了16人死亡的社會事件,其中一具女屍多日無人認領,身上的一張薪資單中發現此女曾任職於麵包工廠,老闆要求緊急處理,交到人資經理手上,當成工作案件處置。
市內大尾報社指責麵包廠無情無義。面對指控,工廠的人力資源經理出馬平息風波。儘管他發現這名女子早已離職,但為了平息輿論,他仍草率地為她辦理了手續。人資經理一開始只希望簡單處理,為公司脫責即可,寡婦老闆卻希望可以送外籍女工回家鄉厚葬,以表示公司的真心負責。不料輿論繼續發酵,人資經理卻倒楣地成為代罪羔羊。為了保住飯碗,為了答應女兒共同出席戶外教學的承諾,他只能百般不願帶著棺木,報著交差了事的心情,來到冰天雪地的羅馬尼亞。人資經理為了找到棺木的合法簽收家屬四處奔波,從死者離婚的丈夫、未成年的叛逆兒子、駕照過期的老司機、還有好事的記者, …彼此相看都不對眼,卻必須共同橫渡一千公里。這個因為工作任務而起的無耐組合,也慢慢地在這旅途中產生微妙的變化,原本只是個人資經理的天外飛來的工作任務,到後來竟變成了他執意完成的神聖使命。

缺席的父親
人資經理與妻子分居,只得住在旅館,被妻子批評人在心不在。對孩子的保證,總是缺席。少年的父親,與尤莉亞婚,也自己了斷與兒子的關係,把孩子趕出家門。

聖地來的麵包
麵包是使人飽足的溫暖,但彷彿人人都屈服在五斗米之下,過著為了賺取麵包的生活,人們變得冰冷無情。沒有人在乎尤莉亞的大材小用,沒有人在乎這位女子的真正需要。她的死,「害」得老闆、公司、人資主管人仰馬翻。
在前往尤莉亞家鄉的路上,人資經理拿出自家的麵包,要給尤莉亞的兒子吃,並介紹,這是你媽媽工作的地方的產品,兒子沒回應,交給了司機,玩笑似地說:「這是來自聖地的麵包」。我們常也逕自地隨意地將生活中許多事物「聖化」、「合理化」。在人資經理該回家看孩子因公沒準時返回時,對妻子的質問電話咆哮:「公司有人死了,我有什麼辦法。」其實他一點也不關心這位死去的員工,尤莉亞;對不想參加校外教學的女兒說:「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是我和你媽也很辛苦。」一句話想要為自己罪疚感脫責,逕自抬高了工作和父母的價值,勝過兒女與家庭的價值。

自以為有人性的記者
記者自以為挖到頭條,為民發聲,那可是真正的正義。一路上他試圖告訴尤莉亞的兒子,「這位人資經理根本不認識你媽媽,」「他可能沒有見到你媽媽的面就認屍了,棺木裡的遺體可能都不是你媽媽。你媽媽能回來家鄉,都是我促成的。」一句句真話,卻也無情地刺傷失去母親的兒子。兒子跑到棺木前哭著說:「媽媽,快說這裡面不是你,我不要是你。」兒子其實也不願意窺探遺體,他也不願意面對母親的死,叛逆的兒子終於潰堤。
然而記者也有人性的一面,在野地中,對著人資經理說:「不知寡婦(老闆)怎麼看這趟長征,我們多繞了一千公里,只為了做對的事。」

沒有人要記得的無名小卒
棺木要被厚葬,上路時被放在車頂,受風吹雨淋。此時的尤莉亞,只是人資案件中要處理的待完成事項或是一件運送貨品,要在指定程序中送達被指定的地點。
在尋找尤莉亞家鄉的路上,遇見警察的介入,被裁奪遺體是市政府的事了,必需立即下葬。法官說:「你放心,她本人不會在乎的。」東正教的教堂裡的聖母像流淚,「可悲吧,無名小卒葬身異地。」看看孩子悲傷的眼神,又一次無預警地與母親道別。人資經理原本可以訂到更早的班機,但他決定放棄,要護送遺體返鄉則陪伴男孩渡過喪母的傷痛。再度啟程的車行中,經理開始找尤莉亞的兒子聊天,打破沈默,談論到對自己的女兒的虧欠,他在男孩身上看到自己在女兒生命中的缺席。

人性的巴別塔
暴風雨來了,一行人躲進了有地下樓層的地堡。記者說:「這根本就是地下巴別塔,我們好像洪水時代的人類,為了接近上帝,拼命往下挖了又挖,只為要逃避自己的恐懼,恐懼洪水,恐懼末世。」
每個人都為了自己恐懼,逃避生命中的困境,封閉了自己的心,為自己構築了以為接近上帝的路徑。記者認人揭發真相,就可以聲張正義;人資經理認為賺取麵包,就是一生的職志;兒子以為表現叛逆,就可以看起來剛強;尤莉亞以為,離家越遠,就可以見到夢中天堂,得以從生活中的困苦解脫。

多走一千里路的愛
生病了,車子壞了,一切都成了前進的障礙,人心反成了動力。在副領事的交涉下,人資經理得到地堡軍隊的協助,人資經理開著軍車,14歲的孩子在悍馬上聽音樂跳舞,後頭是母親的棺木,繼續往尤莉亞的家鄉前進。
在渡河的過程中:人資經理問兒子:「你常跟媽媽來這裡麼?」男孩給經理看媽媽的影片,影片中尤莉亞的凝視,彷彿活了起來。經理忍不住掉淚。
棺木進了村子,大家為死者脫帽,教堂敲起喪鐘,一切不再是行式上的程續
而是情感的交流。人資經理將遺物交給了外婆。外婆哭泣,將遺物中的十字架項鍊交給了尤莉亞的兒子。最後一張是遺體簽單,是此行最終目的,但一千里路的同行,這一切都使得這原本人資經理最看重的簽單,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
外婆問:「尤莉亞快樂麼?」「我不知道」人資經理大可說他知道,因為尤莉亞的朋友曾告訴他說:尤莉亞相信是神帶領她到耶路撒冷來,她在這裡很快樂。但是歷經了此一旅程,人資經理彷彿己和未曾謀面的尤莉亞有了情感的交流。他不能隨意地為她回答。
「你為何送她回來?謝謝你,但你錯了,尤莉亞不屬這裡,生活在耶路撒冷,死在耶路撒冷,就應葬在那裡。」尤莉亞的兒子說:「對她來說,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她想走得越遠越好,光是到都市都不夠遠。」人死了,要回到自己的故鄉,然而,故鄉在哪裡?真正的歸屬應該在哪裡?
搭上風雨後的第一班飛機,記者和爸爸也來找兒子,法律上的斷絕,無法切割親情的臍帶,粗暴的態度成了溫柔的擁抱。
我們是否都輕易為他人決定去路?在社會中,在工作職場中,在家庭中,我們常擅自為相關的人員決定去路,並非真正地陪伴對方多走一哩路地以同理心對待。我們常以是為了對方好,就要去做;我們常以為是別人擾亂了我們的生活,便給予無情的論斷,因為「自我」已決定地球是要繞著自己轉。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馬太福音5:41 人資經理不在是被強逼著踏上旅程,而是心甘情願地完成旅程。一千哩路的同行,從交差了事,到「做對的事」,人資經理的心彷彿整理了清楚,他不再是「人在心不在」的存在。於是打了一個電話給太太:「我要回家了! 」太太說:「太好了!」棺木又再度上了悍馬軍車,這次是尊重尤莉亞的意願,要回到耶路撒冷了。


李彩霞
進階寫手
進階寫手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13-07-01, 22:27

Re: 一起社會事件,成為切身的生命教育

文章李彩霞 » 2014-09-08, 14:39



回到「心靈小憩《網路讀書會》與文章閱讀回應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