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與音樂——馬蒂斯

作者:陳韻琳                     

 

  馬蒂斯是野獸派藝術的代表人物。 野獸派,主要是關心色彩,他們認為色彩是畫者表現思想及感情的最佳媒介 ,他們放棄了陰影、景深與邊緣,以新的技法──亮麗色彩、強烈色調對比處理 光線。

  他們的靈感來源,是遠比視覺藝術抽象的多的音樂藝術。

  不過,野獸派往往會被認為是轉型現代藝術的過渡,原因是,不斷增加色彩 強度並不能做為繪畫的永遠目標。所以很多早期是野獸派的,都紛紛轉向形式的 研究,因而促成了以色彩為主、畫面抽象的表現主義。

  我們現在先來介紹馬蒂斯藝術中幾幅跟音樂密切相關的作品,再來看直接傳 承馬蒂斯野獸派風格的表現主義,如何讓色彩走向抽象,並跟音樂產生關連。

1910舞蹈.jpg
舞蹈,1910。
  「舞蹈」這幅畫,畫於1909-10年, 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 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 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青翠的綠地,人物的朱砂色 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著似乎被某 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 肢瘋狂的舞動著。他這幅畫和不久後史特拉汶斯基創作的音樂「春之祭」,的確 有某種共通的藝術心靈。1920史特拉汶斯基果真請馬蒂斯設計芭蕾舞「夜鶯之歌 」的舞臺,可見他也看出馬蒂斯的繪畫跟音樂關連性很強。

1910音樂.jpg
音樂,1910。
  1910創作的「音樂」,近似「舞蹈」這幅圖的概念,一看即知是同時期作品 。在這幅作品中,馬蒂斯用強烈鮮明的顏色對比,凸顯粉紅色彩,每個人所坐的 位置和彼此之間的對應,具有視覺上的連續感與跳動感,因而產生音符流動的效 果。

  「舞蹈」與「音樂」,都是用典型的簡單構圖、強烈色彩對比與流動感,達 到色彩與音樂之間的關連性,實為天才之作。

1916鋼琴課.jpg
鋼琴課,1916。
  「鋼琴課」繪於1916年,這段時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殘酷的日子,它是 馬蒂斯最冷峻最黯淡的作品時期,也是最渴望嚴謹知性,最接近立體主義的時期 。這個時期之後,他還是遠離了立體主義,回到他快樂明朗的色彩中。 我們會發現這幅畫很富結構性:窗外的花園以簡單的綠色幾何圖形作代表, 除了鋼琴前景的紅色,其他顏色都偏冷暗,彈鋼琴的孩子右臉投下幾何圖形的光 線陰影,跟在他前方的節拍器幾何圖形相對應。整幅圖只有窗戶欄杆和鋼琴架上 的花飾,是輕鬆的線條。因此圖中充滿惆悵不安,反應憂悒心情與戰爭陰影。

1918小提琴室景.jpg
有小提琴的室內景
,1917-1918。
  「有小提琴的室內景」繪於1917-1918 ,這是馬蒂斯從戰爭的冷峻時期、過 渡到尼斯的珣麗多彩時期的作品,畫中還是有音樂:琴盒打開的小提琴,是畫中 主題。這幅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一大片的黑色,馬蒂斯說,黑色是一種本身就 具有最強表現力的顏色,在黑色的對比之下,襯出窗外蔚藍的海的顏色、與白晝 亮麗之感,也襯出琴盒蓋的藍色,琴盒中的棕紅色提琴則跟桌子互映,於是視覺 焦點在這種跳動下,最後集中到小提琴身上。

1939音樂.jpg
音樂,1939。
  1939年所繪的「音樂」,馬蒂斯再度把音樂和弦體現於構圖和色彩當中,他 說,「阿拉伯紋飾的構圖像音樂,有自己的高音調。」這幅圖充滿律動,諸如吉 他的曲線、頭髮的曲線、和女子身後裝飾背景的曲線;譜上的線條音符、紅色大 椅的巾布波浪、椅墊和地毯的紋飾;藍衣裙腳邊緣的幾何三角、壓譜鎮紙的幾何 圓形、和左邊女子身後的四方幾何....,畫布留白底以產生光的感覺,整幅畫面 幾乎是二維空間,沒有層次,人物嵌進了背景。這充滿律動的畫作,竟然只用了 五種顏色,非常神奇。

1947泳者.jpg
泳者,1947。
  1940年以後,馬蒂斯的創作開始轉向剪紙,這時的風格已完全融會貫通所有 的色彩與律動,色彩與形狀都簡潔凝練,幾乎已成為抽象之作了。

文斯玫瑰經教堂一.jpg  文斯玫瑰經教堂二.jpg  文斯玫瑰經教堂三.jpg
三幅文斯玫瑰經教堂。

  馬蒂斯逝世之前,為文斯地方、由多名我會修女主持的玫瑰經禮拜堂,作設 計與裝飾,這所教堂後來被視為馬蒂斯精神上的遺囑。這所教堂的設計,已經綜 合了馬蒂斯對色彩、音樂律動、抽象形式的一切精華。但在這之上,基於信仰的 理解,他又加上自然光源與色彩律動抽象形式融合的設計,他讓光線從相間著不 透光與透光的玻璃外傾洩而進,跟色彩、抽象圖案共譜神聖之感;牆上則用非常 簡單的線條繪出聖母與聖嬰、耶穌受難圖。  

  

 

<<

下一篇>> 抽象藝術中的音樂